《大道薪火》:大道不孤 眾行致遠
【視聽觀察】
作者:李蕾
近日,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大道薪火》在央視一套熱播,獲得較好收視成績。該劇從(cong) 1931年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lin) 時中央政府講起,到1935年在貴州舉(ju) 行遵義(yi) 會(hui) 議結束,講述年輕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鬥爭(zheng) 中尋路的曆程。創作者把曆史的發展趨勢與(yu) 個(ge) 人命運起伏交織融合,用宏大的敘事結構、生動的人物塑造、細膩的細節表達,將那段崢嶸歲月娓娓道來,對重大革命曆史題材進行創新嚐試。
在中國革命曆史的長河中,1931年至1935年是重要的轉折時期——短短幾年間,先後經曆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召開贛南會(hui) 議等會(hui) 議。要用一部電視劇的體(ti) 量將這段複雜曆史講明白,敘事難度非常大。該劇雖然仍將軍(jun) 事鬥爭(zheng) 作為(wei) 重要表現內(nei) 容,卻沒有過多地渲染戰鬥的驚險激烈,而是將創作視野更多地聚焦於(yu) 戰場後麵、紅軍(jun) 指揮層關(guan) 於(yu) 軍(jun) 事路線的探討。作品以“道路”為(wei) 創作關(guan) 鍵詞,通過大大小小各種思想交鋒,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應該走什麽(me) 樣的道路”的宏大主題拆解為(wei) “紅軍(jun) 應該是攻打大城市,還是以農(nong) 村包圍城市”“是開展陣地戰,還是遊擊戰”等實際問題,表現以毛澤東(dong) 為(wei) 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通過調查研究,深入思索,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過程。觀眾(zhong) 自然進入原本陌生的時空,思考“如果是我會(hui) 怎麽(me) 樣,該怎麽(me) 做”,進而對中國革命所經曆的艱難險阻以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犧牲和堅守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這段曆史不隻有我們(men) 想象中那種外在的金戈鐵馬,還包括在複雜的鬥爭(zheng) 形勢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乃至新生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lin) 時中央政府在解決(jue) 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等問題過程中獲得的內(nei) 在成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lin) 時中央政府成立之初,一切從(cong) 零起步。經濟在蘇區發展過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但以往重大革命曆史題材創作很少從(cong) 這個(ge) 角度切入,展現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中央蘇區的實踐。《大道薪火》抓住這個(ge) 創作突破點,從(cong) 組建國家銀行、發行紙幣,到建立鎢礦公司、發展邊區貿易,再到打擊假幣、維護金融秩序,作品突破了以往同類劇作大多將根據地建設尤其是解決(jue) 老百姓生活問題的內(nei) 容當成故事背景的局限,為(wei) 重大革命曆史題材創作打開了新的創作空間。
好看的曆史題材創作應該有豐(feng) 富的曆史表情,即經得起回味的人物個(ge) 性和細節。由於(yu) 出場人物眾(zhong) 多,《大道薪火》的創作者采取點麵兼顧、虛實結合的方式,既以宏觀視角塑造共產(chan) 黨(dang) 人、老百姓等人物群像,又充分展示具體(ti) 人物的所思所想。毛澤民嚴(yan) 謹,賀子珍能幹,錢希均堅定,鄭宏勇敢……每個(ge) 人都有獨特鮮明的性格特征和合乎邏輯的行為(wei) 動機。作品對毛澤東(dong) 的塑造尤為(wei) 值得稱道,表現出其順境不惰、逆境不餒,始終信念不改、信心不丟(diu) ,最終以其雄才大略和非凡領導力贏得黨(dang) 內(nei) 大多數人的支持的過程,讓觀眾(zhong) 感悟到了信仰的偉(wei) 力。創作者沒有因為(wei) 題材的宏大而忽略生活的“煙火氣”,以豐(feng) 富細節描繪毛澤東(dong) 的思想動態、心理活動。比如,寧都會(hui) 議後,毛澤東(dong) 麵對同誌的不理解,沒有再爭(zheng) 辯,隻是一個(ge) 人冒雨前行;為(wei) 了照顧產(chan) 後的賀子珍,他親(qin) 自下廚,做芋頭湯;鄭宏不願意去保衛局,毛澤東(dong) 很生氣,卻不忘留他吃飯。這些生活化的場景使人物性格更加豐(feng) 滿立體(ti) ,更容易走進觀眾(zhong) 的心裏。
曆史劇是對過去的新發現,是站在現代與(yu) 過去進行的一次對話。《大道薪火》帶領觀眾(zhong) 回顧來時路、展望前行路,闡釋中國道路是黨(dang) 帶領人民堅持獨立自主一步一個(ge) 腳印踏出來的,是曆史的選擇,更是發展的必然的道理,在新征程上激發廣大觀眾(zhong) 思考如何堅定道路自信,更好地為(wei) 人民服務等問題,頗具現實意義(yi) 和社會(hui) 價(jia) 值。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15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