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鐵路人的精神豐碑——關於報告文學《永遠的“毛澤東號”》
作者:張維陽(沈陽師範大學中國文化與(yu) 文學研究所副教授、遼寧省作協特邀評論家)
新中國的鐵路工業(ye) ,從(cong) 篳路藍縷到世界領先,僅(jin) 僅(jin) 用了70多年的時間。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ei) 取得如此巨大而輝煌的成就,讓世界為(wei) 之震驚和讚歎。是什麽(me) 讓中國的鐵路工業(ye) 一騎絕塵?是什麽(me) 造就了這樣的中國速度?李蓉、齊中熙合著的報告文學《永遠的“毛澤東(dong) 號”》(外文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入選中國圖書(shu) 評論學會(hui) 發布的“中國好書(shu) ”2023年9月推薦書(shu) 目)給出了答案。
《永遠的“毛澤東(dong) 號”》記錄了中國鐵路的排頭兵——“毛澤東(dong) 號”機車自命名至今的光輝履曆。70多年來,“毛澤東(dong) 號”始終行駛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戰爭(zheng) 的前線、運輸生產(chan) 的一線,都活躍著它的身影,工人階級的主人翁意識為(wei) 其提供了不竭的動力,使其不知疲倦地穿行於(yu) 莽原與(yu) 荒漠、翻越群山與(yu) 江河;70多年來,“毛澤東(dong) 號”先後跨越蒸汽、內(nei) 燃和電力三個(ge) 動力時代,先後經曆了五次機車換型,完成了從(cong) 貨運到客運的轉換。“毛澤東(dong) 號”是機車中的模範,也是新中國鐵路工業(ye) 的縮影。《永遠的“毛澤東(dong) 號”》通過詳盡呈現“毛澤東(dong) 號”的變化,表現了新中國鐵路工業(ye) 的突飛猛進和曆史變遷。
這部作品的價(jia) 值不僅(jin) 在於(yu) 對“毛澤東(dong) 號”機車和中國鐵路工業(ye) 發展曆程的呈現,更重要的是對“毛澤東(dong) 號”所承載的精神傳(chuan) 統的發掘。“毛澤東(dong) 號”的物質形態經過了多次的升級,已不見最初的模樣,但其承載的精神一脈相承、薪火相傳(chuan) 。正是這些精神讓“毛澤東(dong) 號”創造了一個(ge) 又一個(ge) 紀錄,翻越了一道又一道難關(guan) ,這些精神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剝脫或消弭,反而越加堅韌,既照耀著過去,也照耀著當下和未來。
在兩(liang) 位作者的筆下,“毛澤東(dong) 號”承載了一種迎難而上的精神。越是艱難的線路,越是艱苦的環境,“毛澤東(dong) 號”就越是奮勇當先、勇挑重擔,表現出了排頭兵的勇氣與(yu) 擔當。“毛澤東(dong) 號”命名之初,就肩挑大任,跨雷區、闖冰河,以身赴險,排除隱患。濱綏線上山大溝深、一麵坡上狂風大雪,其他車輛都打怵,避之不及,“毛澤東(dong) 號”卻知難而上,千斤重擔搶著擔,主動請纓專(zhuan) 跑一麵坡。對於(yu) 支援抗美援朝、唐山地震抗災、汶川地震搶險等危險而艱巨的任務,“毛澤東(dong) 號”都是主動前往。對於(yu) 新車的調試、新線路的探索和新技術的嚐試,“毛澤東(dong) 號”也都衝(chong) 在最前麵,勇敢地迎接各種不確定性的考驗,並且主動要求開展“超軸運動”,不斷挑戰機車的載荷極限。在這樣的情況下,“毛澤東(dong) 號”能持續保證安全行車,多拉快跑,連續安全行駛1200萬(wan) 公裏,實屬不易。可以說,“毛澤東(dong) 號”的安全行駛紀錄是拚出來的,其創造的紀錄不是浮誇數字的堆砌,而是用汗水和智慧建構起的不朽勳章。
“毛澤東(dong) 號”還承載著銳意進取、突破創新的精神。“毛澤東(dong) 號”自命名之日起,就實行包車責任製,即將機車分配給固定的機車乘務組,讓其負責機車從(cong) 使用到保養(yang) 的全流程。在大鍋飯似的輪替製度流行的當時,這種責任到組的管理模式是一種機製上的創新,甚至是思想上的革命,然而當時的群眾(zhong) 對這樣的機製還有很深的誤解,甚至認為(wei) 是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倒退。“毛澤東(dong) 號”擔負起了推動機製創新的責任,以機車組卓越的業(ye) 務素質和蓬勃的工作熱情,讓大家相信新機製的優(you) 越性。“毛澤東(dong) 號”的標兵身份讓其不滿足於(yu) 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經常給自己添砝碼、加杠杆,不斷挑戰自身運力和速度的極限。“毛澤東(dong) 號”沒有流連於(yu) 已經取得的榮譽和成就,也不隻矚目於(yu) 自己機車的省煤和準點,其心懷共和國的運輸事業(ye) ,所有的努力不隻為(wei) 了機車自身的榮譽,更為(wei) 了鐵路整體(ti) 運力的提升。在強烈的使命感和集體(ti) 榮譽感的驅使下,當順利完成挑戰的目標後,機車組成員設置新的操作流程,完善操作方法,將自身的經驗分享給全行業(ye) ,它每次完成對自己的超越,也就為(wei) 行業(ye) 錨定了新的標杆,確立了新的規範,它不斷地探索,推動著行業(ye) 的不斷進步。“毛澤東(dong) 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後,沒有故步自封,依然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虛心向兄弟單位學習(xi) ,在燃料填充、檢修保養(yang) 、值乘作業(ye) 、班組管理、乘務安排等各個(ge) 方麵持續優(you) 化改進,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
通過閱讀這部作品,讀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毛澤東(dong) 號”從(cong) 戰火硝煙中走來,戰爭(zheng) 時代物資匱乏的記憶讓其養(yang) 成了艱苦奮鬥的作風。為(wei) 了節約一滴油、一塊煤、一度電,曆屆機組成員不斷努力,從(cong) 細微處著眼,精打細算,一步一個(ge) 腳印地積累經驗,為(wei) 製定更為(wei) 科學的行業(ye) 規範提供依據,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整個(ge) 行業(ye) 的工作作風。當然,艱苦奮鬥的作風不僅(jin) 需要勤儉(jian) 的工作態度,還需要精湛的業(ye) 務能力,隻有省在點兒(er) 上,才能形成有效的節約。“毛澤東(dong) 號”機組成員持續的探索,琢磨更為(wei) 科學的操作方案和作業(ye) 流程,不斷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用勤勞與(yu) 智慧在促進機車技術升級的同時,為(wei) 共和國節省了大量的能源。
“毛澤東(dong) 號”是中國鐵路行業(ye) 的先鋒與(yu) 標兵,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鐵路人致敬的對象和學習(xi) 的榜樣,其所承載的精神早已在中國鐵路人的心間開枝散葉、廣為(wei) 流傳(chuan) 。在這個(ge) 意義(yi) 上,我們(men) 所談到的這些精神傳(chuan) 統,早已不隻屬於(yu) “毛澤東(dong) 號”,也屬於(yu) 廣大的中國鐵路工人,正因為(wei) 有著這些珍貴的精神傳(chuan) 統,新中國鐵路工業(ye) 的發展才能一日千裏,在幾十年間脫胎換骨、一馬當先。在這個(ge) 意義(yi) 上,《永遠的“毛澤東(dong) 號”》不僅(jin) 書(shu) 寫(xie) 了“毛澤東(dong) 號”的精神履曆,也描繪出鐵路人的精神豐(feng) 碑。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15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