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鄉愁寫下美麗的詩行

發布時間:2023-11-15 10:3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胡紅拴(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

  蔣建偉(wei) 的散文集《水墨色的麥浪》(世界圖書(shu) 出版公司2023年9月出版),是近年他發表於(yu) 各大報紙與(yu) 名刊上的散文新篇力作。蔣建偉(wei) 出生在河南周口的項城,一馬平川的大平原,造就了他豪爽豁達的性情。這性情,當然也融入了他的字行,讓他的散文有了率真幹脆的味道,讀起來酣暢淋漓、痛快舒暢。

  比如,他在《抬腳踢玉》中對友人的描寫(xie) ,“吳朋友也是個(ge) 細心人,先是像一個(ge) 地質勘探員似的,原地觀察一圈,撿一片紅土疙疙瘩瘩的凸處,‘啪’,飛起一腳,鞋麵和褲腳立馬濺滿了泥漿,哪還理睬!於(yu) 是乎,泥漿和大大小小的石塊攤開了,一股股土腥氣撲鼻而來,濕漉漉的,嬌滴滴的,不知是哪裏的女子在輕輕叫著誰呢”。讀到這裏,那熟悉的畫麵充滿腦中,讓我有了老酒開壇的感覺。我也有十幾年地質隊工作的經曆,文中似曾經曆的橋段,撲麵而來的大地馨香,如詩,如畫,如酒,如茶,一瞬間即可灌醉心神。

  散文之美,在於(yu) 一個(ge) “散”字,在於(yu) 萬(wan) 千看似各自獨立的閑散之花,被一條青藤或一株枝幹連串在一片青綠之上,濃鬱的情緒,也就會(hui) 在那生命的綠植上葉茂枝繁。蔣建偉(wei) 深知故鄉(xiang) 泥土那醉人香氣的奧妙,深知故鄉(xiang) 那大平原上泥土種植出的親(qin) 情的重量,更懂泥土中的鄉(xiang) 情、鄉(xiang) 愁與(yu) 鄉(xiang) 戀。《被掰碎的土地》應該是蔣建偉(wei) 對土地、對故鄉(xiang) 、對父母濃濃親(qin) 情的一次心緒釋放。蔣建偉(wei) 圍繞他家鄉(xiang) 的土地,講述了幾代人對土地的熱愛和眷戀:“爺爺”違背先輩意誌,沒有將其父親(qin) 葬進肥沃的“東(dong) 地”,而是“把好地留給子孫們(men) ”作為(wei) 傳(chuan) 家的理念。後來父親(qin) 與(yu) 大地融為(wei) 一體(ti) ,“老遠就能聞到他身上的那股子土腥味兒(er) ”“土地是爹的命根子”。作者對土地繼承進行了文化源流意義(yi) 上的詮釋,也通過對話、問答,將父母的勤勞,將“爹”這位中國千千萬(wan) 萬(wan) 農(nong) 民中的一員的淳樸、善良和對土地的執著,將自己對父母的愛、對土地的愛、對故鄉(xiang) 的愛,於(yu) 無聲處展現出來。

  作為(wei) 中原漢子的蔣建偉(wei) ,具有“忠厚、踏實、仁義(yi) ,熱情好客,真摯豪放”的性情。他在《怒從(cong) 黃河來》中這樣來寫(xie) 蘆葦蕩:“清瘦、蒼涼,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舉(ju) 著一團白亮亮的雪花……它們(men) 如同燃燒的白火焰,撕咬著,拚生赴死,奔向大海。”這種蘆葦蕩的精神,這種黃河的血性,這種大氣磅礴的胸襟,這種“拚生赴死,奔向大海”的執著個(ge) 性,不正是我們(men) 民族的魂魄之所在嗎?

  地處大平原的豫東(dong) ,沃野千裏,麥浪亦如浩瀚的海洋。地處老子的故裏,文脈興(xing) 盛,“水墨”二字,便可道盡千古。生活的平實味道,鄉(xiang) 愁鄉(xiang) 戀裏的醇香,也讓大平原上種植出的親(qin) 情麥浪更能醉人,也讓這麥浪上的水墨,在天地的宣紙之上,留下鄉(xiang) 愁寫(xie) 就的美麗(li) 詩行,隨著春的墨綠、夏的金黃,飄散,蕩漾。這也許就是蔣建偉(wei) 將這本新書(shu) 取名《水墨色的麥浪》之故吧。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15日 14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