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入侵物種“無處可逃” 我國首次啟用數字化信息技術進行監測預警
央視網消息:近日,北京海關(guan) 所屬郵局海關(guan) 查獲一箱瀕危植物仙人掌,共計534株,屬外來物種,這是近年來北京口岸單批截獲瀕危植物件數最多的一次。
海關(guan) 關(guan) 員在對來自重點國家的進境郵件進行重點查驗時,發現一個(ge) 郵件異常,郵件內(nei) 容物CT機圖像呈現有機物特征且形狀可疑。現場關(guan) 員結合對郵件其他信息的綜合研判,初步判斷為(wei) 植物;經開箱徹查,在郵件內(nei) 發現衛生紙纏繞包裹的534株疑似仙人掌。海關(guan) 關(guan) 員立即依法對該郵件作暫不予放行處理並送技術部門鑒定。
經專(zhuan) 業(ye) 機構鑒定,該批植物為(wei) 仙人掌科星球屬,在我國境內(nei) 無天然分布,屬於(yu) 外來物種。它屬於(yu)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內(nei) 的瀕危植物,同時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瀕危等級為(wei) 易危。
北京郵局海關(guan) 郵遞物品監管科副科長 李金鵬:在此我們(men) 也提醒廣大市民,根據《生物安全法》和《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相關(guan) 法律法規,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引進外來物種,禁止攜帶、寄遞活體(ti) 動植物入境。違反相關(guan) 規定的,海關(guan) 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清新別致“黃鶯”實為(wei) 入侵物種
外來物種在我國境內(nei) 無天然分布,如果沒有天敵製約,會(hui) 對生態係統造成損害。黃鶯花學名叫做加拿大一枝黃花,作為(wei) 庭院中的觀賞植物和插花中常見的配花,於(yu) 上世紀30年代引入我國,落地生根之後,很快便以人們(men) 意想不到的速度向其他適宜生長的地方快速蔓延擴散,素有“黃花過處寸草不生”的說法,如今,這種黃花已被列為(wei) 危害最大的入侵物種之一。
每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是“黃鶯”的菊科植物的花期,我國從(cong) 南到北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這種清新別致的鵝黃色花朵,集中連片綻放。然而,看起來十分養(yang) 眼的黃鶯花卻是一種讓人十分紮心的存在。
國家林草局首席科普專(zhuan) 家 張誌翔:它的特性就在於(yu) ,我們(men) 要把它清除掉很難,有些人認為(wei) 我把它剪掉、砍掉就行了,不對,因為(wei) 它有一個(ge) 根,如果不把根清除掉,它永遠清除不了。
專(zhuan) 家指出,包括加拿大一枝黃花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入侵物種,最初是作為(wei) 觀賞植物,由人工引種進入我國境內(nei) 。被稱為(wei) “植物王國”的雲(yun) 南省,是眾(zhong) 多野生植物和園林植物的分布區、聚集區,也是入侵物種的“登陸口岸”、栽培地及重災區之一。
國家林草局首席科普專(zhuan) 家 張誌翔:比如像旋花科的五爪金龍,開藍色的小喇叭花,它的綠蔭效果特別好,可以利用,但是一定要控製,不能讓它再逃逸,現在在廣東(dong) 、廣西、海南這些地方,五爪金龍已經蔓延到,所有的樹冠上都看得著,它對樹的影響、對鄉(xiang) 土樹種的影響和鄉(xiang) 土生物多樣的影響已經非常非常嚴(yan) 重。
紫莖澤蘭(lan) 、飛機草、波斯菊、互花米草、薇甘菊等,這些在我國入侵物種名單中危害程度排名前幾位的物種,大多有個(ge) 美麗(li) 的雅名,也不乏嬌豔多姿的外表,與(yu) 之並存的是它們(men) 與(yu) 周圍植物爭(zheng) 陽光、爭(zheng) 空間、爭(zheng) 養(yang) 分、爭(zheng) 水分,破壞生態、蠶食肥力,直至周圍植物死亡的入侵特質。專(zhuan) 家介紹,入侵植物以旋花科、菊花科最為(wei) 常見,它們(men) 普遍有著繁殖快、適應性強、種子小、傳(chuan) 播力強以及抑製其他植物生長的共性。
國家林草局首席科普專(zhuan) 家 張誌翔:很多都是我們(men) 引進過來的,所以在引進植物的時候,我們(men) 確實要把好這個(ge) 關(guan) ,一定要注意對物種進行廣泛評估。尤其像一些關(guan) 鍵的植物類群,像菊科植物、旋花科植物,這些植物有很強的觀賞性,但是我們(men) 絕對不能想引就引,一定要把它列入黑名單當中,不能讓它引進來。
互花米草從(cong) “綠色衛士”反轉為(wei) “綠色沙漠”
在上世紀70年代末,互花米草引入我國。依靠發達的根係、對淡水和海水的廣泛適應性,以及各種複雜氣候環境的耐受力,互花米草成為(wei) 著名的護堤、固灘能手。而在最近幾年,專(zhuan) 家通過分析遙感數據發現,我國沿海鹽沼的48.3%已經被互花米草占領,麵積約600多平方公裏。從(cong) 引種初期受到讚譽的“綠色衛士”,反轉為(wei) 破壞生態的“綠色沙漠”。
國家林草局首席科普專(zhuan) 家 張誌翔:在福建這一帶,這個(ge) 物種還對紅樹林造成了影響,因為(wei) 它進入了紅樹林以後,基本上就把紅樹林給捂死了。
鳳眼蓮在我國又被叫做“水葫蘆”,它曾是風靡全球的觀賞植物,此外還能作為(wei) 動物飼料使用,且有著在水體(ti) 中吸附汙染物、淨化水域的能力,正因如此,它從(cong) 原產(chan) 地巴西橫跨太平洋被引種進入亞(ya) 洲各國。此後,鳳眼蓮依靠其強大的無性繁殖能力,在缺乏特有天敵製約的水域中,短時間內(nei) 便在華北、華東(dong) 、華南、西南19個(ge) 省市肆意瘋長,成為(wei) 我國最具危害性的入侵物種之一。
國家林草局首席科普專(zhuan) 家 張誌翔:水葫蘆當時是為(wei) 了引進作為(wei) 飼料,但是想不到這個(ge) 物種進來以後,它長得特別快、適應性特別強,形成一個(ge) 瘋長,它又是一個(ge) 水生植物,它長到一定程度就會(hui) 把河道全淤滿了。這時候,我們(men) 才真的意識到這個(ge) 入侵植物對我們(men) 的生物多樣性、對魚類實際上有很大的影響。
我國首次啟用外來物種監測平台及時預警
為(wei) 加強對外來入侵物種的監測預警,我國林業(ye) 部門搭建了一個(ge) 專(zhuan) 門針對入侵物種的數據庫監控係統。這也是我國首次啟用數字化信息技術對入侵物種進行監測預警。如今,首批監測到的600多種入侵物種已“收錄入庫”。進入係統後台可以看到,入侵物種的記錄次數、範圍等都可以直觀預覽,管理人員可以評估危害風險,及時發布預警預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