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智能化生產之下 勞動者的績效考核怎麽定

發布時間:2023-11-23 10:01:00來源: 工人日報

  新技術的出現帶來一些傳(chuan) 統崗位的變化,有勞動者產(chan) 生困惑——

  【數字時代,如何回應勞動者新期待⑤】智能化生產(chan) 之下,我的績效考核怎麽(me) 定

  本報記者 車輝

  閱讀提示

  人工智能、自動化等新技術新應用的出現帶來勞動用工領域的新課題。智能化背景下,員工績效如何判定?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企業(ye) 應優(you) 化管理製度,法律法規也應給出更明確更細化的解釋。

  技術進步帶來了製造業(ye) 生產(chan) 方式的深度改變,隨之出現崗位設計、企業(ye) 激勵機製乃至整體(ti) 管理製度的變化。

  《工人日報》記者近日在走訪一些製造業(ye) 企業(ye) 後了解到,目前,許多製造業(ye) 企業(ye) 已落地人工智能技術。有勞動者產(chan) 生困惑:原來是人工計件,現在改成智能化生產(chan) ,我的崗位還有嗎?企業(ye) 該怎麽(me) 判定我的績效?

  新變化帶來新課題,需要相關(guan) 法律法規、企業(ye) 用工管理直麵變化,作出應對。

  如何界定“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新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自動化技術的出現帶來一些傳(chuan) 統崗位的變化,隨之也出現了勞動爭(zheng) 議。在上海首例智能取代人工勞動爭(zheng) 議案中,上海數據分析師王某幹了13年的工作被一套智能係統取代,就勞動合同解除和賠償(chang) 相關(guan) 事宜,他和老東(dong) 家對簿公堂。

  總經理助理的職級、近3萬(wan) 元的月薪、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各項優(you) 厚的福利待遇……王某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會(hui) “失業(ye) ”。

  這源於(yu) 公司上線了一套新的智能管理係統。按照公司的說法,這一係統上線後,數據收集的這部分工作完全可以實現智能化,以往人工操作需要8小時,現在僅(jin) 需10分鍾就能完成。

  此後,公司認為(wei) 該係統上線導致王某的工作內(nei) 容基本被取代,便取消了王某所從(cong) 事的工作崗位,並最終以調崗協商無法達成一致為(wei) 由,解除了與(yu) 王某的勞動合同。王某則認為(wei) ,新係統的上線不能完全取代其本人的工作內(nei) 容。勞動爭(zheng) 議隨之產(chan) 生。

  仲裁時,公司方認為(wei)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該案的爭(zheng) 議焦點之一是,該智能管理係統上線是否能被認定為(wei) “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如何界定‘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就成為(wei) 關(guan) 鍵問題。”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chan) 權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嘉維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說。

  應對員工崗位作出妥善安排

  趙占領表示,根據勞動合同法,用人單位如認為(wei)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首先需要舉(ju) 證證明。如果用人單位能證明勞動者確實不能勝任工作,需要先對勞動者進行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如果經過培訓或者調崗後勞動者仍不能勝任工作,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還有一種情況是,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yu) 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nei) 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提前30日以書(shu) 麵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ge) 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趙占領說。

  “但是,許多案件中,對於(yu) ‘無法勝任工作’沒有明確的規定或約定,導致在司法實踐中勞動爭(zheng) 議雙方都可能承擔不利後果。”文淵智庫創始人、資深互聯網分析師王超表示,建議企業(ye) 在規章製度中對相關(guan) 考核規則進行明確,“過於(yu) 嚴(yan) 苛或籠統的規定可能會(hui) 因為(wei) 損害員工合法利益而不被法律認可”。

  趙占領認為(wei) ,對於(yu) 企業(ye) 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從(cong) 而取代原先的人工操作崗位後,如何安置相關(guan) 人員、能否通過調崗或培訓方式使得現有的技術人員更好地適應企業(ye) 的發展等問題,法律應該更加關(guan) 注。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合夥(huo) 人崔爽表示,企業(ye) 如果選擇“機器換人”,就要對員工的崗位作出妥善安排,如果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就要按照勞動合同法有關(guan) 規定支付經濟賠償(chang) 金或者與(yu) 勞動者協商具體(ti) 解決(jue) 方案。否則,勞動者可以選擇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者向勞動爭(zheng) 議仲裁委員會(hui) 提起仲裁。

  倒逼企業(ye) 優(you) 化管理製度

  在聯想集團天津創新產(chan) 業(ye) 園,一個(ge) 個(ge) 機械手臂在流水線上揮舞,自動駕駛車有條不紊地運送著各種物料。即使在“黑燈”狀態下,也完全可以實現24小時不停產(chan) 。

  那麽(me) ,不斷成熟起來的智能製造企業(ye) ,又該如何應對“數智化”背景下的績效考核新變化?

  “過去,生產(chan) 線考核都是紙質記錄,比如今天一條生產(chan) 線生產(chan) 了多少,工人做了多少工,根據這些算工資以及生產(chan) 線上的效益。”聯想集團全球製造戰略及數字化轉型負責人王曉嵐說,“現在大量工作被機器取代,一些工人有困惑,不知道自己將被如何考核,收益如何計算。”

  “我們(men) 考慮的是怎樣更科學地體(ti) 現出智能化時代工人應獲得的勞動回報。”王曉嵐說,數字化技術引入生產(chan) 線之後,企業(ye) 采用了一套智慧管理係統,建立起更加科學的考核體(ti) 係。如果出現質量問題或生產(chan) 異常,係統會(hui) 自動進行相應考核計算,考核顯示圖也會(hui) 在屏幕上實時顯示。

  “解決(jue) 爭(zheng) 議的最優(you) 辦法是讓考核更公平、透明。”聯想集團天津創新產(chan) 業(ye) 園負責人劉初春表示,智慧管理係統可以實現產(chan) 品質量效益的可預測化,員工也可以通過手機終端實時清楚地看到自己每天的業(ye) 績。

  “智能化的出現對員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工人願意去學習(xi) ,我們(men) 會(hui) 培訓,讓他們(men) 適應新的崗位要求。”聯想集團全球供應鏈負責人關(guan) 偉(wei) 說,“好的智能化是提高效率,減少爭(zheng) 議,而不是製造爭(zheng) 議。”

  “製造業(ye) 企業(ye) 在進行智能化改造時,應當優(you) 化相關(guan) 管理製度,比如優(you) 化崗位設計,進行合理績效考核,維護好勞動者權益。”王超說,“同時,法律法規應給出更明確、更細化的解釋,回應勞動者的新期待。”(工人日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