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有效監管、促進良性循環 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
本報記者 暴媛媛
日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全麵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本報今起推出“全麵加強金融監管”係列報道,采訪業(ye) 內(nei) 人士和專(zhuan) 家學者對會(hui) 議精神進行分析解讀。
日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指出,促進金融與(yu) 房地產(chan) 良性循環,健全房地產(chan) 企業(ye) 主體(ti) 監管製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產(chan) 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製房地產(chan) 企業(ye) 合理融資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
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釋放出明確的信號:一方麵,立足當下做好防範化解風險相關(guan) 工作;另一方麵,在當前市場供求關(guan) 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下,著眼長遠構建房地產(chan) 行業(ye) 發展新模式。
健全有效監管
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上關(guan) 於(yu) “健全房地產(chan) 企業(ye) 主體(ti) 監管製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產(chan) 金融宏觀審慎管理”等提法備受關(guan) 注。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再次強調監管的重要性,不僅(jin) 是著眼當下化解風險的需要,也意在規範行業(ye) 長遠發展,通過更加嚴(yan) 謹、科學、精準的監管措施,提升行業(ye) 整體(ti) 防風險能力。
受訪專(zhuan) 家分析,強調健全和完善房地產(chan) 監管,一方麵是要有效防範頭部企業(ye) 債(zhai) 務違約後,風險向全行業(ye) 或其他領域蔓延擴散;另一方麵要繼續壓實主體(ti) 責任,對涉事企業(ye) 、金融機構等強化全過程、穿透式監管,確保資金依法依規使用,防範潛在風險。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表示,強化監管,可以理解為(wei) 在微觀層麵健全完善主體(ti) 監管和資金監管,在宏觀層麵完善房地產(chan) 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微觀層麵,後續可能對一些重要性較強的頭部房企以及風險較高的房企加強業(ye) 務活動以及資金流方麵的監測與(yu) 管理,對預售資金被挪用的監管力度也將持續加強;宏觀層麵,“三道紅線”、房地產(chan) 貸款集中度等宏觀審慎管理可能進一步優(you) 化,適度減少房企合理融資方麵的嚴(yan) 格限製。
“近些年房地產(chan) 領域的風險,包括債(zhai) 務違約、交付難、資金挪用等,暴露出房企存在的不規範經營等問題。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抓住了防風險的關(guan) 鍵,提出了健全房地產(chan) 企業(ye) 主體(ti) 的監管。”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yan) 躍進表示,從(cong) 房企債(zhai) 務違約事件中可以看出,一些案例融資規模較大且錯綜複雜。防範類似亂(luan) 象,亟需監管到位,提出健全房地產(chan) 企業(ye) 主體(ti) 監管是明確的導向。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在強調監管重要性的同時,會(hui) 議提出主體(ti) 監管和資金監管並存,進一步明確了將對房企無序加杠杆、投機炒作等引發的各類亂(luan) 象進行針對性治理。從(cong) 長遠看,確保房企合規經營,確保資金監管到位,不僅(jin) 有助於(yu) 加強對購房者權益的保障,也有利於(yu) 重塑全社會(hui) 對房地產(chan) 的信心,推動行業(ye) 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促進良性循環
客觀上看,與(yu) 其他許多行業(ye) 一樣,沒有金融的資金支持,房地產(chan) 無法實現長遠健康發展。業(ye) 內(nei) 人士提到,化解風險重要且緊迫,在此過程中,同樣離不開金融工具的有效參與(yu) 。
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提出,促進金融與(yu) 房地產(chan) 良性循環,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製房地產(chan) 企業(ye) 合理融資需求。在業(ye) 內(nei) 看來,實現金融與(yu) 房地產(chan) 的良性循環,從(cong) 短期看,是有效化解和防範房地產(chan) 領域金融風險的積極舉(ju) 措;從(cong) 長期看,不僅(jin) 有利於(yu) 房地產(chan) 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也對鞏固經濟恢複有著重要意義(yi) 。
“會(hui) 議明確提出‘金融與(yu) 房地產(chan) 良性循環’機製,在加強監管的基礎上對於(yu) 房地產(chan) 的定調更為(wei) 積極。良性循環機製或有助於(yu) 穩定房地產(chan) 市場的運行。”袁海霞說。
高和資本執行合夥(huo) 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不動產(chan) 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周以升表示,一個(ge) 現實問題是,與(yu) 房地產(chan) 關(guan) 聯的金融體(ti) 係都是圍繞著住宅開發構建的,這與(yu) 此前房地產(chan) 市場更重視銷售不無關(guan) 聯。而在銷售放緩、不動產(chan) 租賃成為(wei) 大趨勢的背景下,與(yu) 之相匹配的金融體(ti) 係尚未完全建立,許多卡點和堵點有待打通。“短期內(nei) ,防範係統性風險是首要目的。金融支持可幫助房企中短期債(zhai) 務重組、促進保交樓、防範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為(wei) 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起到‘托底’作用。同時,在實業(ye) 企業(ye) 縮表的情況下,還應鼓勵金融體(ti) 係中成長出多頭力量,特別是鼓勵一些專(zhuan) 業(ye) 投資機構參與(yu) 市場,防止價(jia) 格螺旋式下跌。”周以升說。
11月9日,央行發布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3)提到,適應房地產(chan) 市場供求關(guan) 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you) 化房地產(chan) 政策,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在央行表態的同時,一些部門也召集多家房企進行座談,了解行業(ye) 資金狀況和企業(ye) 融資需求。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釋放出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和高質量發展的信號,隨著會(hui) 議精神的逐步落實,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陸續推出的具體(ti) 措施,將進一步穩定和提振行業(ye) 預期。
“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製房地產(chan) 企業(ye) 合理融資需求,是促進金融與(yu) 房地產(chan) 良性循環的重要方麵。”嚴(yan) 躍進認為(wei) ,下一步,各地也需從(cong) 企業(ye) 公平競爭(zheng) 、有效化解風險的角度深入理解政策,確保金融機構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公平支持各類房企的合理資金需求。
此前出台的“金融16條”提出,對國有、民營等房地產(chan) 企業(ye) 融資需求一視同仁。目前,民營房企融資需求占比較大,商業(ye) 銀行等金融機構要把支持民營房企融資的政策落實落細,切切實實把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落到實處,支持民營房企發展。
用好政策工具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首次提出房地產(chan) 行業(ye) “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此後,這一提法被多次提及。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再次明確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是基於(yu) 對當前房地產(chan) 市場供求關(guan) 係發生重大變化的重大判斷,也為(wei) 新模式如何破題、行業(ye) 如何發力指明了方向。
“會(hui) 議強調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我們(men) 理解的政策工具箱,包括行政、金融、財稅等多方麵措施,也說明政策工具要打好組合拳,為(wei) 提振住房市場提供助力。”嚴(yan) 躍進表示,各地用足、用好各類政策工具,不僅(jin) 需要關(guan) 注傳(chuan) 統的房地產(chan) 庫存、交易、價(jia) 格等指標,也要關(guan) 注金融類措施的適配度。
7月底以來,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下調、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ge) 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等政策措施相繼落實,有力支持了樓市消費。9月至10月房地產(chan) 市場總體(ti) 處於(yu) 小複蘇狀態,克而瑞數據顯示,10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金額7761.4億(yi) 元,單月銷售規模環比增長1.4%。
不少業(ye) 界人士認為(wei) ,構建新發展模式,是高質量發展要求在房地產(chan) 領域的體(ti) 現。從(cong) 具體(ti) 抓手來看,除了穩定滿足剛需和改善性需求外,城中村改造、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平急兩(liang) 用基礎設施“三大工程”建設,將是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的突破點,也是中長期金融有效支持房地產(chan) 的發力點。一方麵,“三大工程”是支撐房地產(chan) 投資的重要力量,有助於(yu) 緩解房地產(chan) 投資過快下行的壓力。另一方麵,在構建新發展模式的要求下,金融支持房地產(chan) 的方向、力度、重點將出現相應調整或積極變化。
“站在金融與(yu) 房地產(chan) 良性循環的角度,有必要推進一些結構性的調整。比如在房地產(chan) 債(zhai) 務重組過程中,可考慮更好地發揮市場化的專(zhuan) 業(ye) 資產(chan) 管理機構和投資機構的作用,將人才、資金等生產(chan) 要素有機結合,開辟新的商業(ye) 模式,塑造新的行業(ye) 生態。”周以升建議,房地產(chan) 也要考慮創新驅動,通過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