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綠色引擎”撬動“藍色動能”

發布時間:2023-11-28 10:24: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綠色引擎”撬動“藍色動能”

  2023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hui) 觀察

  從(cong) 清潔能源開發、海洋牧場建設等現代海洋產(chan) 業(ye) ,到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海水淡化等新興(xing) 技術,再到綠色港口、海洋生態修複等解決(jue) 方案……在11月23日至25日舉(ju) 辦的2023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hui) 上,“綠色引擎”撬動“藍色動能”,成為(wei) 此次到深圳參加海博會(hui) 的企業(ye) 、科研機構關(guan) 注的焦點之一,也正成為(wei) 海洋經濟發展的新旋律。

  科技助力,加快打開海洋能源“綠色寶庫”

  走進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集集團”)展區,深海可燃冰開采平台——藍鯨一號、深遠海浮式光伏實證基地等模型引人注目。其中深遠海浮式光伏實證基地首批25家企業(ye) 的46個(ge) 組串光伏產(chan) 品已安裝到位,並於(yu) 今年8月8日實現並網發電,這意味著我國海上光伏基地化、規模化建設又邁出了新步伐。

  海洋蘊藏著儲(chu) 量巨大的綠色清潔能源,記者在海博會(hui) 上看到,在科技的推動下,從(cong) 海上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發電,到海上石油、天然氣、可燃冰開采,海洋能源“綠色寶庫”加快打開。

  “海上風電+製氫”“海上光伏+海水淡化”等一係列“海上能源+”融合發展新業(ye) 態不斷出現。2023年5月,深遠海浮式風電平台“海油觀瀾號”成功並入文昌油田群電網,這標誌著中國深遠海風電關(guan) 鍵技術取得重大進展,海上油氣開發邁出進軍(jun) “綠電時代”的關(guan) 鍵一步。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在海博會(hui) 上發布的《2023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顯示,2022年,我國海洋電力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0.9%,海上風電發電量是上年的2.2倍,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的開發不斷推進,海洋資源利用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拓展。

  綠色低碳理念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快轉型

  綠色低碳理念也推動著航運業(ye) 、海洋漁業(ye) 的加快轉型。海博會(hui) 現場,應用電力、混合動力和清潔能源的各種類型“綠色船舶”,采用“風光儲(chu) 荷一體(ti) 化”能源係統的“綠色港口”,提供著不同類型的“綠色航運”方案。

  招商局集團展示的雙翼動力風帆超大型油輪,安裝了兩(liang) 對高度接近40米的新一代大型硬質翼型風帆,可實現年平均節油率9.8%。在深圳港集團展區,展區工作人員介紹,2012-2022年,鹽田港區吞吐量大幅上漲的同時,每個(ge) 標箱碳排放卻在下降,岸基船舶供電、龍門吊“油改電”、液化天然氣(LNG)拖車應用三大舉(ju) 措可謂貢獻良多。

  在海洋漁業(ye) 領域,中集集團已相繼投放超過20座海洋牧場平台。其中,位於(yu) 煙台的“耕海1號”海洋牧場綜合體(ti) 平台,可以養(yang) 殖黑魚、真鯛、斑石鯛等,平台應用分布式能源管控係統,利用5G網絡低延時優(you) 勢,精準實現了太陽能、風能等發電設備與(yu) 供電無縫切換,最大限度發揮清潔能源發電效率;還配有汙水處理係統、海水淡化係統、垃圾處理等,在5G網絡支撐下實現了生活汙水“零排放”,每天可產(chan) 淡水20立方米,能夠滿足平台三天的使用量。

  “生力軍(jun) ”攜手打造“美麗(li) 藍海”

  在海洋綠色科技創新中,“國家隊”是“主力軍(jun) ”,院校機構、中小企業(ye) 則是“生力軍(jun) ”。“我們(men) 今年帶來的智慧海洋小型USBL定位新係統,具有水聲通信和水下組網全球領先技術。同時將‘首發’一款水質營養(yang) 鹽/多參數分析儀(yi) 新產(chan) 品,針對性解決(jue) 公眾(zhong) 對海洋環境監測的關(guan) 注。”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CEO陳學思說。

  三次參加海博會(hui) 的廣東(dong) 海啟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帶來了“智能數字孿生海岸帶”新技術,期望在日益受到重視的生態保護修複、涉海智慧管理等方麵,與(yu) 全球夥(huo) 伴攜手打造“美麗(li) 藍海”。

  海洋是世界最大的生態係統,“雙碳”目標的實現與(yu) 之密不可分。在“綠色引擎”推動下,一係列海洋科技新成果正迸發出持久的“藍色動能”,助力海洋經濟朝著清潔、健康、多產(chan) 的方向發展。

  (記者王豐(feng) )新華社深圳電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