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以原創力帶熱海外傳播
【文藝觀潮】
作者:張凱濱(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藝術學院講師)
《乘風2023》越南版近日在越南國家電視台VTV3台播出,首播即獲得越南同時段綜藝收視第一的成績;《奔跑吧》“跑到”泰國,《中餐廳》“飄香”匈牙利,《花兒(er) 與(yu) 少年·絲(si) 路季》“遊學”沙特阿拉伯,這些綜藝節目在外國錄製期間,受到當地觀眾(zhong) 的高度關(guan) 注……近年來,綜藝節目出海進程穩步推進,已發展為(wei) 中國文化國際傳(chuan) 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對用影視藝術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不同國家之間的文明互鑒、民心相通具有積極意義(yi) 。
以高品質原創內(nei) 容亮相國際舞台
曾經有一段時間,國內(nei) 一部分綜藝節目熱衷於(yu) 采取版權引進的形式進行製播。雖然這種節目生產(chan) 模式擁有比較成熟的創作理念和製作流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業(ye) 風險,獲得較好市場反饋,但從(cong) 長遠來看,卻容易使創作者形成“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惰性心理,不利於(yu) 從(cong) 業(ye) 者原創能力的培養(yang) 和行業(ye) 原創意識的建立。
有關(guan) 部門和從(cong) 業(ye) 者注意到這個(ge) 問題,紛紛從(cong) 政策引導、創作生產(chan) 上發力,助推中國原創綜藝的發展。“中國節日”係列節目、《經典詠流傳(chuan) 》《上新了·故宮》《聲入人心》《中國詩詞大會(hui) 》……越來越多高品質原創綜藝節目湧現出來。創作者在主題選擇、創意設計、藝術審美等方麵重視中國文化內(nei) 涵的挖掘和國際傳(chuan) 播視野的開拓,聚焦外國觀眾(zhong) 感興(xing) 趣的中國故事,運用外國觀眾(zhong) 都能理解的影視語言,展現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和價(jia) 值追求,提高了國產(chan) 原創綜藝節目的藝術水準和製作水平,為(wei) 綜藝節目內(nei) 容出海打開更多想象空間。
《這!就是街舞》越南版在越南播出,獲得當地觀眾(zhong) 點讚。根據《我們(men) 的歌》創作而成的西班牙版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二重唱》,在該國播出時收視率排名前列。近年來,隨著多個(ge) 原創綜藝節目的外國版在海外落地,國產(chan) 綜藝節目走出去進入新階段。從(cong) 國際傳(chuan) 播的角度看,綜藝節目IP具有可延展的特質,能承載豐(feng) 富的文化信息,讓來自不同國家的電視從(cong) 業(ye) 者與(yu) 觀眾(zhong) 產(chan) 生互動。引進節目IP的一方進行本土化創作時,要考慮自身市場需求,還要理解中國綜藝節目的創作理念。而中國綜藝節目製片方也通過這個(ge) 過程,了解引進節目IP一方的行業(ye) 狀況、發展理念,以及當地的社會(hui) 文化特性、觀眾(zhong) 的欣賞訴求等。在這種雙向交流的過程中,綜藝節目承載著豐(feng) 富的符號元素,勾連中國與(yu) 世界,推動中外文化交流,實現中外文明互鑒。
以人類共通的情感講好中國故事
梳理近年來成功出海的案例我們(men) 發現,音樂(le) 、舞蹈等全球市場的熱門題材成為(wei) 主流。它們(men) 通常采取競演的方式,通過展現參與(yu) 者的人生故事,參與(yu) 者之間的人際關(guan) 係,參與(yu) 者與(yu) 現場觀眾(zhong) 、專(zhuan) 家的交流互動,調動屏幕前觀眾(zhong) 的情緒,使他們(men) 獲得情感共振和心靈共鳴。
如《我們(men) 的歌》讓前輩歌手、中生代歌手、新生代歌手等不同代際的歌手合作,進行老歌新唱,表現前輩歌手、中生代歌手嚐試新的音樂(le) 表達方式的過程,以及新生代歌手在摸索中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的過程,展示他們(men) 對音樂(le) 的熱情、對人生的思考。而在《乘風2023》中,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參演嘉賓或在中西方樂(le) 器的配合下演唱中國風歌曲,或者用中外雙語演唱不同國家的經典歌曲,以文化的碰撞交融詮釋各美其美、美美與(yu) 共,攜手共促人類文明互鑒發展的理念。還有《這!就是街舞》通過視覺色彩的搭配和動感音樂(le) 的調用,營造活躍的舞台氛圍,將舞者的藝術情懷、人生故事、奮鬥精神生動呈現。這些綜藝節目之所以能受到海外製作機構和觀眾(zhong) 的歡迎,是因為(wei) 它們(men) 以炫酷的外殼,包裹堅實的文化內(nei) 核,將情感這種國際傳(chuan) 播的通用語言打造成看點和主題,以情動人,與(yu) 不同國家的觀眾(zhong) 建立緊密的情感連接。
開拓多元傳(chuan) 播渠道促進文化交流
好內(nei) 容想要觸達更多海外受眾(zhong) ,就需要開拓更多傳(chuan) 播渠道。所以,國產(chan) 綜藝節目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多元路徑。比如,借助戛納電視節、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hui) 、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hui) 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影視節展、交流合作平台推介展播,以擴大節目在海外市場的認知度和影響力。
此外,邀請外國人參與(yu) 節目錄製、與(yu) 外國機構聯合拍攝製作,也是推動中國綜藝節目海外落地的重要手段。很多音樂(le) 類綜藝節目邀請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外籍歌手參與(yu) ,為(wei) 國際市場開發奠定良好基礎。《我的青春在絲(si) 路》第三季、第四季邀請拍攝地的青年參與(yu) 錄製,也收獲了海外觀眾(zhong) 的好評。從(cong) 世界到本土,再從(cong) 本土到世界,以他者視角切入中國故事講述的方式,能有效對接外國觀眾(zhong) 的觀賞訴求和欣賞品位,更容易使作品中蘊含的中國文化、中國價(jia) 值、中國理念潤物無聲地傳(chuan) 播開來。
國產(chan) 綜藝節目出海,還離不開技術的支持。綜藝製作團隊要利用好YouTube等國際社交網站、視頻平台借船出海,建立傳(chuan) 播矩陣,做好出海節目的前期宣發、中期互動、後期反饋工作。與(yu) 此同時,搭建屬於(yu) 自己的平台,主動進行議程設置,實現造船遠航。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開設英、俄、法、阿、西等外語頻道,分別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落地,播出大量講述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的綜藝節目。愛奇藝、芒果TV等視頻網站也積極擁抱國際市場。他們(men) 不僅(jin) 在網站國際版App上線大量優(you) 質國產(chan) 綜藝節目,還積極尋求與(yu) 落地國家進行本土合作,著力推動綜藝節目內(nei) 容與(yu) 平台一體(ti) 化“出海”。
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國產(chan) 綜藝節目雖然已經取得了豐(feng) 碩成績,但也麵臨(lin) 一些困難和挑戰。所以,中國綜藝行業(ye) 一方麵要提升製作實力,堅持不懈地打造原創精品,一方麵要開辟多元傳(chuan) 播渠道,吸引和培養(yang) 更多國際傳(chuan) 播人才,組建專(zhuan) 業(ye) 的海外業(ye) 務團隊,與(yu) 海外平台、機構、製作方深入交流合作。唯有如此,中國綜藝節目出海之路才能行穩致遠。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9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