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課業上減負 在育人上添彩——湖南嶽陽汨羅市大力推行新時代素質教育改革

發布時間:2023-12-04 10:3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龍軍(jun) 禹愛華 趙嘉偉(wei) 光明日報通訊員 胥揚

  汨羅,素以詩人屈原揚名。20世紀80年代,湖南嶽陽汨羅市率先提出“向應試教育開戰,向素質教育進軍(jun) ”的口號,積極調整教育結構,全麵提高學生素質,被譽為(wei) “素質教育的發源地”,在全國產(chan) 生深遠的影響。

  近年來,汨羅立足“教育是最持久的民生”,大力推行新時代素質教育改革,突出城鄉(xiang) 優(you) 質均衡發展、學校生動活潑發展、教師職業(ye) 幸福發展、學生“五育”融合發展、教育評價(jia) 科學發展等“五個(ge) 發展”,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素質教育新生態。

  1.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

  “新一中、新氣象,譜寫(xie) 新篇章。恭喜我的母校!在素質教育的發源地,我希望老師們(men) 以全新的方式來詮釋素質教育,為(wei) 國家為(wei) 社會(hui) 培養(yang) 高素質、適用於(yu) 多個(ge) 領域的人才。”2022年9月1日,在汨羅一中新校園揭牌儀(yi) 式上,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湛中樂(le) 難掩內(nei) 心喜悅。湛中樂(le) 於(yu) 1982年從(cong) 汨羅一中考入北京大學,至今已逾40年,他對汨羅教育發展飽含深情。

  早在20世紀80年代,汨羅作為(wei) 素質教育的先行者,提出“麵向每一類教育,麵向每一所學校,麵向每一個(ge) 學生,麵向學生的每一個(ge) 方麵”。但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基礎教育優(you) 質資源逐漸向大城市聚集,汨羅遇到城鄉(xiang) 教育發展不均衡、教育負債(zhai) 嚴(yan) 重、優(you) 生外流等問題。

  如何破解難題,重新擦亮新時代汨羅素質教育金字招牌?

  唯有改革。

  汨羅市把新時代素質教育作為(wei) 頭等大事來抓,舉(ju) 全市之力不斷激活素質教育發展新動能。

  第一輪改革來自教育布局的調整。2021年,汨羅投資5.7億(yi) 元遷建市一中新校園,同時提質改造市二中。一中搬遷後,將原來分布在農(nong) 村的三、四、五中以及城區裏規模不大的楚雄中學合並為(wei) “新三中”,搬到原一中的校址。從(cong) 此,汨羅普高學生告別了集鎮上學的曆史,農(nong) 村高中全部進了城。此外,2019年至2020年期間,汨羅還在城區新建了正則學校、任弼時芙蓉學校以及市幼兒(er) 園。

  布局調整不僅(jin) 在城區,更輻射到農(nong) 村。為(wei) 整合教育資源,汨羅市委、市政府以改革為(wei) 先導,將鄉(xiang) 鎮100人以下的初中和小學撤並,200人以下的學校合理調整,共計整合農(nong) 村小規模學校75所。

  與(yu) 此同時,近年來,汨羅共投入12.5億(yi) 元資金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城鄉(xiang) 品質學校,先後改建24所寄宿製學校,改擴建40片運動場,建成21個(ge) 高標準圖書(shu) 閱覽室、190餘(yu) 個(ge) 圖書(shu) 角。

  另一輪改革來自教育人事製度。撤銷沿襲多年的“聯校”,實行“扁平化管理”,讓187名教學管理人員全部回歸講台;以“縣管校聘”激活教師隊伍,全市義(yi) 務教育階段4771名教師全部參與(yu) 各鎮各校的崗位競聘,4679人競聘成功;鄉(xiang) 鎮及市直學校平行交流376人,中青年骨幹教師從(cong) 城區到農(nong) 村支教35人,鄉(xiang) 鎮年輕教師進城跟崗學習(xi) 31人。

  學校布局調整後,如何確保學生安全上學?寄宿生食宿問題怎麽(me) 解決(jue) ?學生的需要就是改革的動力。汨羅在原有242輛校車的基礎上,新增10輛校車,並對校車線路進行優(you) 化,確保1642條校車運營路線覆蓋全體(ti) 乘車學生。在弼時鎮玉池學校,弼時鎮政府對40名寄宿學生補貼交通費、住宿費,每人還發一套鋪蓋。

  在屈子祠鎮,最漂亮的建築是學校,鎮上範家園學校有全新的塑膠跑道,還有一個(ge) 微型植物園,孩子們(men) 在這裏或散步賞花,或靜坐閱讀。書(shu) 海求知的少年與(yu) 綠意盎然的花園,構成詩意的畫卷。

  如今,汨羅“精品一中、優(you) 質二中、特色三中”的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全市93.5%的學生在中心校、品質校就讀。即使是最偏遠的鄉(xiang) 鎮,家門口也有好學校,小學校也有好老師,小學跨村不出鎮,中學寄宿走讀兩(liang) 相宜。

  2.讓孩子們(men)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

  “感謝國家和學校的栽培,希望汨羅能有更多的熱血男兒(er) 投入航空事業(ye) 中,為(wei) 祖國的藍天奉獻青春力量。”11月11日,在中國人民空軍(jun) 成立74周年之際,首次評定空軍(jun) 飛行等級嶽陽籍空軍(jun) 飛行員家庭榮譽牌匾頒發儀(yi) 式在汨羅一中舉(ju) 行,一名汨羅籍飛行員的母親(qin) 喜悅溢於(yu) 言表。她的孩子於(yu) 2016年畢業(ye) 於(yu) 汨羅一中,以優(you) 異成績考入空軍(jun) 航空大學,現在拿到了駕駛戰機飛向藍天的初級“資格證”。

  十年來,汨羅培養(yang) 了30名飛行學員。2023年,汨羅一中又有5人被錄取為(wei) 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空軍(jun) 和海軍(jun) 飛行學員,4人“組團”圓夢國防科大。汨羅二中於(yu) 2018年開辦了湘北地區首個(ge) 國防教育特色班,積極探索“國防教育+學校德育”長效機製,堅定孩子們(men) 為(wei) 國家、為(wei) 社會(hui) 奉獻青春的理想信念。

  培養(yang) 什麽(me) 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植根於(yu) 汨羅人心中的素質教育,不僅(jin) 是高考出成績,更在於(yu) 從(cong) 小養(yang) 精神。

  近年來,汨羅堅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編纂了《汨羅市鄉(xiang) 土習(xi) 俗與(yu) 文化》《汨羅非遺校園讀本》等校本教材,讓孩子們(men) 從(cong) 小接受屈原文化的熏陶,通過“楚辭進課堂”“非遺進校園”等係列活動,厚植家國情懷,讓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沁潤學生心靈。

  正則學校開設了詩歌課,教學生讀詩、品詩、寫(xie) 詩。在詩歌的熏陶下,窗外的春花秋月、夏蟬冬雪,在學生筆下都有了詩意。2020年,汨羅舉(ju) 辦首屆“國際詩歌藝術周”,正則學校1600名師生齊誦《離騷》,感動全場數萬(wan) 名觀眾(zhong) 。好的詩歌教育,帶孩子們(men) 找尋到了精神的故鄉(xiang) 。

  長樂(le) 鎮的小學生會(hui) 演“故事”,中學生能踩高蹺參加古街巡遊;汨羅市實驗小學積極打造“戲劇校園”,孕育了一個(ge) 個(ge) 經典戲曲“課堂舞台”;今年中秋,新市鎮新市街小學300餘(yu) 名學生參加“耍寶塔”民俗表演。

  範家園學校的孩子們(men) 懂非遺。楚辭吟誦、包粽子、香囊製作等傳(chuan) 統文化在課堂裏百花齊放。低年級學生織香囊、編五彩繩,高年級同學包粽子、誦《離騷》、練習(xi) 旱地龍舟。

  範家園學校還有一個(ge) 占地10畝(mu) 、種有各種果樹的勞動教育主題公園。孩子們(men) 在這裏采摘茶葉、艾草、粽葉,鬆土、澆水、除草、捉蟲、施肥、剪枝……所有植株,從(cong) 栽種到成熟,都讓他們(men) “收拾”得井井有條。

  任弼時紅軍(jun) 學校學生會(hui) 講紅色故事。作為(wei) 任弼時的母校,學校依托任弼時紀念館,全力推行紅色文化教育,每位同學都是校史館和任弼時紀念館講解員,學校廣播站還開設了《紅色故事我來講》等欄目。任弼時芙蓉學校則編寫(xie) 了《紅色駱駝——任弼時》的校本教材,弘揚良好家風,培養(yang) 學生優(you) 秀品質。

  立德樹人的育人模式,在汨羅,正充盈著孩子們(men) 的精神世界。

  3.以教師成長引領教育未來

  在教育綜合改革的進程中,“教師”是極為(wei) 重要的一環,也成為(wei) 汨羅寫(xie) 好素質教育新篇章的關(guan) 鍵所在。

  這些年,汨羅啟動強師計劃,幫助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特長的教師成長,讓更多教師享受更加公平的發展機會(hui) 。

  2023年,汨羅投入500餘(yu) 萬(wan) 元用於(yu) 教師培訓,邀請專(zhuan) 家授課136節,現場教學18次,鼓勵教師“跳起來摘桃子”。在暑假,1300餘(yu) 名教師分赴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等學校進行研修。11月中下旬又有200多名“未來教育家”到北京、成都等地研修,以教師的自我成長引領汨羅教育的未來。

  在第39個(ge) 教師節,白塘鎮獎勵表彰一批優(you) 秀教師,獎扶資金達44.63萬(wan) 元。來自嶽陽市君山區的龔舒在白塘任教4年,今年獲得了“白塘鎮模範教師”榮譽。“在教育基金的支持下,學校麵貌煥然一新,新建了教室、運動場和教師宿舍,環境舒適,讓我們(men) 更加安心工作。”龔舒表示將堅守教學一線,關(guan) 愛鄉(xiang) 村留守兒(er) 童,做一名對學生負責的人民教師。

  鄉(xiang) 鎮教育基金的“白塘力量”是汨羅市尊師重教的縮影。

  2021年12月,汨羅啟動教育基金募集活動。兩(liang) 年來,全市近十萬(wan) 人為(wei) 教育基金捐款,有20人(或公司)捐資50萬(wan) 元以上。2023年2月,全市教育基金總量突破1億(yi) 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教育基金達1700萬(wan) 元。

  “今天的教育是什麽(me) 樣子,明天的發展就是什麽(me) 樣子。”11月7日,在汨羅素質教育再出發工作研討會(hui) 上,汨羅市委書(shu) 記朱平波提出新時代汨羅素質教育美好願景:生動活潑的校園,人格健全的學生,有幸福感的老師!真正把“雙減”落到實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83歲的黃澤南老人曾擔任汨羅教育局局長多年。展望汨羅教育未來,作為(wei) 汨羅“素質教育先行者”的黃老充滿期待。“希望汨羅素質教育更上新台階,孩子們(men) 努力奮鬥和拚搏,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黃澤南說。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4日 0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