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紀錄片《文脈春秋》:觀一城文脈 知古今春秋

發布時間:2023-12-06 09:5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連水興(xing) 、夏淩峰(分別係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與(yu) 當代媒介研究中心教授,福建師範大學傳(chuan) 播學院科研助理)

  每一座曆史文化名城,都是中國曆史發展的見證者和傳(chuan) 承者。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yu) 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聯合推出的大型係列紀錄片《文脈春秋》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該片聚焦底蘊豐(feng) 厚且各具特色的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結合政府整體(ti) 式保護舉(ju) 措與(yu) 高質量發展成果,展現古城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煥發的新活力,凸顯城市建設中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城市文脈是一個(ge) 城市源遠流長的文化聚合體(ti) ,其間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步一景、一人一物都印刻著曆史的痕跡,記錄著精彩的故事,蘊藏著人類文明的巧思,並在時代的演進中不斷沉澱、更新。《文脈春秋》以細膩的視角深入每座曆史文化名城的曆史深處,努力挖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坐標。如在《浙江·紹興(xing) 》一集中,創作者對紹興(xing) 具有代表性的黃酒文化、書(shu) 法文化、橋文化進行深度解讀,進而引出對紹興(xing) 區位布局、街區建築、市井生活等諸多內(nei) 容的介紹和展示,以豐(feng) 富而唯美的影像展現城市變遷的文化脈絡。《廣東(dong) ·潮州》從(cong) 重繪版《潮州古城圖》切入,展現潮州三山一水抱城郭的山水格局、麵向大江大海的廣博胸懷,同時結合曆史影像,展現潮州城市牌坊文化的獨特景觀。而《四川·閬中》以杜甫的《閬水歌》開頭,展示閬中山、水、城彼此相依的城市風貌,引發觀眾(zhong) 對古代人心中理想家園模樣的無限遐想。創作者通過展示這些城市的曆史文化,生動詮釋中華文明千百年來發展形成的城市經營理念和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觀一城文脈,知古今春秋;入市井人間,尋煙火夢想。城市不僅(jin) 是一個(ge) 物質空間體(ti) 、經濟體(ti) ,更是一個(ge) 綜合性的人文生命體(ti) 。紀錄片《文脈春秋》以代表性人物為(wei) 切入點,以真實曆史事件為(wei) 剖麵,以點帶麵探尋古往今來的城市文脈,記錄現代化建設下的古城新貌,展現薪火相傳(chuan) 的精神血脈。比如《浙江·紹興(xing) 》一集從(cong) 王羲之講到王陽明,再到魯迅,表現一代代名家是如何不斷豐(feng) 富人們(men) 對紹興(xing) 的文化記憶的過程。這種曆史與(yu) 現實相結合的敘事手法,讓那些遙遠的曆史人物與(yu) 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共同成為(wei) 城市曆史的講述者、文脈傳(chuan) 承的踐行者,營造一種時空交錯的觀感,傳(chuan) 達人與(yu) 人、人與(yu) 文化遺產(chan) 、人與(yu) 城市之間的頻繁互動是城市生命力的重要來源的理念。

  高新影像技術賦能,為(wei) 這部紀錄片打開了更多想象空間。《浙江·紹興(xing) 》中,創作者借助先進的激光掃描設備,將古建築全角度空間信息轉化成影像數據,並將紹興(xing) 古城的宏觀全景與(yu) 微觀細節完美融合,給觀眾(zhong) 營造一種沉浸式的觀看效果。《安徽·歙縣》以航拍鏡頭俯瞰高低起伏的地貌,使觀眾(zhong) 深刻理解古徽州人寄命於(yu) 商的生存選擇。在這些高新技術的幫助下,該片生動呈現曆史文化名城古建築的形態構造與(yu) 保護成果,讓觀眾(zhong) 對曆史文化名城的曆史和當下形成了更加立體(ti) 全麵的認知。

  總之,每一座曆史文化名城,都蘊藏著“何以中國”的答案。紀錄片《文脈春秋》通過記錄曆史文化名城在保護中傳(chuan) 承,在改造中煥新的發展故事,展示生活在這些城市中的人們(men) 銘記曆史、不忘鄉(xiang) 愁的積極精神風貌,給人們(men) 提供了一個(ge) 思考中國曆史發展和時代變遷內(nei) 在演進邏輯的窗口,不失為(wei) 一部內(nei) 容翔實、形式新穎、底蘊深厚、情感豐(feng) 沛的名城紀實影像冊(ce) 。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yi) 對近百年來傳(chuan) 播理論發展的影響研究”階段成果)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6日 1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