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古城繪製詳細豐富的曆史圖譜——《品讀正定》的多重讀法
【讀書(shu) 者說】
作者:李浩(河北省作協副主席、河北師範大學教授)
有批評家談到,兩(liang) 類人適合成為(wei) 作家,其中一類是農(nong) 民。他說的“農(nong) 民”當然是比喻性質,意思指的是那些對本土的生活細節、本地的掌故和當下發生都了如指掌的人。在我看來,寫(xie) 下《品讀正定》的孫萬(wan) 勇先生身上就有這樣的“農(nong) 民性”。曾在正定生活、工作過的他,實在熟稔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發生,他對本地的曆史掌故了如指掌,也對本地的曆史、文化和現代演進了如指掌。他內(nei) 在那種知識分子的求真氣息與(yu) 文字功底,使他寫(xie) 好《品讀正定》成為(wei) 可能。
另有批評家談到,我們(men) 的文學文化寫(xie) 作除了作家的個(ge) 人才華以及問題意識之外,還應有真誠與(yu) 真情的投入,作家應當在他寫(xie) 下的文字中連接自己的“愛與(yu) 哀愁”,連接自己的毛細血管,以至讓我們(men) 在讀到他的文字時,能夠感受到其中“血液的湧動”。是的,情感的豐(feng) 沛充盈是這部有關(guan) 地域和曆史大書(shu) 的顯著特色。同樣,把正定看作自己“第二故鄉(xiang) ”的孫萬(wan) 勇先生在序言中坦承自己在書(shu) 中的情感投入,甚至使用的是“激情燃燒的常山歲月”。而在《品讀正定》的正文中,我們(men) 時時會(hui) 讀到孫萬(wan) 勇悄然注入於(yu) 其中的情感、情緒和情節,它時有豪邁,時有榮耀和自得,時有惋惜,時有悻悻然和憤憤不平……在表露這些情感的時候,孫萬(wan) 勇或隱身於(yu) 敘述和記載的背後,或直接現身,讓“我”出場:當然這一點,也使得《品讀正定》區別於(yu) 多數的史學方誌。對本土生活、本地掌故了如指掌,在文字中不憚自我情感和思考的注入,在我看來,是《品讀正定》成為(wei) 新穎、獨特、有可讀性的基本保證。
在我看來,《品讀正定》當然是一部了解正定曆史文化、曆史事件、精神賡續的資料之書(shu) ,甚至是工具之書(shu) 。正定是曆史文化名城,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豐(feng) 富,遺存眾(zhong) 多——這一點當然無須我多言。但能夠從(cong) 政治、經濟、曆史、文化、人文和物產(chan) 等諸多方麵,多側(ce) 麵、多角度、多線條地為(wei) 這座古城繪製詳細、豐(feng) 富的曆史圖譜,同時又保持一種對它宏闊的理解、審視、追問和思考,在我看來,《品讀正定》可能是難以替代、之前未曾有的一部新書(shu) 。它資料翔實,嚴(yan) 謹準確,旁征博引,在屬於(yu) “史料”的部分足見作者用功之深、之精、之細。這一點需要強調,特別地強調,它的史學價(jia) 值和意義(yi) 是極為(wei) 珍貴的。我還覺得,《品讀正定》的珍貴並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它可以作為(wei) 正定存史的百科全書(shu) ,更為(wei) 重要的是,孫萬(wan) 勇先生能夠跳出史料看史料,他更注重歸納和總結,更注重在這些史料背後有可以繼續闡發的深意,更注意史料和史料之間的關(guan) 聯性和脈絡勾連,這恰恰是一般的史學類書(shu) 籍普遍匱乏之處。
同時,《品讀正定》也是一部引發今日之思,讓我們(men) 更多審視當下國情、縣情以及中國農(nong) 村如何發展的思考之書(shu) 和啟示之書(shu) 。譬如,作者在談及劉邦改東(dong) 垣為(wei) 正定的意義(yi) 時,談到其中的多重含義(yi) :其一,它意味著對國家安全有了新的認識;其二,它順應了黎民百姓的願望;其三,它為(wei) 後世治國理政開辟了新路……如果仔細品讀,我覺得孫萬(wan) 勇的三點總結包含著對今天和未來的思考和啟示;再譬如,作者在談及東(dong) 垣古城和“常山戰鼓”的時候,發出“城市可以興(xing) 廢,治所可以遷徙,隻有曆史不會(hui) 停滯,文化不會(hui) 中斷,它還會(hui) 以某種形式延續、發展”的感慨。他又談及陽和樓與(yu) 社會(hui) 興(xing) 衰之間關(guan) 係,且有意開出“民以食為(wei) 天”的章節……我發現,或者說我們(men) 可以發現,孫萬(wan) 勇先生言說正定曆史並不止步於(yu) 平麵地呈現曆史,而是希望從(cong) 曆史之思中找見今日的解決(jue) 之道和發展之道,以及蘊含於(yu) 其中的種種道理。孫萬(wan) 勇看重啟示和啟發,在他的書(shu) 寫(xie) 中,曆史是活的,是與(yu) 當下和未來緊密相連的。
我還覺得,《品讀正定》是一部能夠激發我們(men) 的曆史榮耀,強化我們(men) 的曆史文化自信和家鄉(xiang) 情感的價(jia) 值之書(shu) 、情感培育之書(shu) 。如果我們(men) 強調愛國愛家,希望加強我們(men) 的愛國主義(yi) 教育,希望培育年輕人的自豪自信和家國情懷,我覺得似乎可以把《品讀正定》看成一種有益有效的精神讀本,值得推薦和推廣。這一部分,在我閱讀《品讀正定》時感受是最深的,這也恰恰得益於(yu) 孫萬(wan) 勇先生把自己的情感放置其中。他因為(wei) 信,因而傳(chuan) 達了這種信;他因為(wei) 懂,因而傳(chuan) 達了這種懂;他因為(wei) 愛,因而傳(chuan) 達了這份愛。而對閱讀者來說,他們(men) 會(hui) 因為(wei) 作者的真誠和真情而觸碰到蘊含於(yu) 文字背後的毛細血管,進而連接到自己身上。
它還是一部深入淺出、舉(ju) 重若輕,嚴(yan) 謹者能見其嚴(yan) 謹,寬闊者能見其寬闊,深入者能見其深入,初識者能見其普及性的豐(feng) 富之書(shu) 。我可能要讚賞它的通俗性,作者走的是史學通俗化的道路,希望把蘊含在象牙塔中的那些來自史學的知識、價(jia) 值和觀念以一種通俗化、簡潔化的方式傳(chuan) 遞出來,包括傳(chuan) 遞給普通讀者,讓他們(men) 同樣獲得滋養(yang) 與(yu) 提升。在這裏孫萬(wan) 勇以家常話的方式,把深入、深刻融化在平常之中。他看重的是普及。對那些完全不了解正定曆史文化、非史學專(zhuan) 業(ye) 的普通讀者而言,《品讀正定》也不構成很高的門檻,它深具魅力與(yu) 吸引力,能讓那些普通讀者在一種相對輕鬆的閱讀氛圍中獲益多多。而對學習(xi) 曆史、文化,同樣對正定的曆史人文了如指掌的人來說,這部書(shu) 則是嚴(yan) 謹、豐(feng) 富、深入的讀物,書(shu) 裏包含著諸多的洞見,使人深受啟發。
當然,它還是一部呈現作者豐(feng) 富的人文積累、高瞻的區域審視、自如的文字功力、坦蕩的情感表達的自我之書(shu) 。從(cong) 這部書(shu) 中,我們(men) 可以讀到孫萬(wan) 勇先生不同側(ce) 麵以及他的情感來處、思忖來處,讀到作者的家國情懷和為(wei) 政思考,讀到曆史文化、經曆經驗給予他的不同滋養(yang) 。在這部書(shu) 中,孫萬(wan) 勇為(wei) “個(ge) 人的繆斯畫下了獨特的麵部表情”。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6日 1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