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數字時代的人權保障”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發布時間:2023-12-11 10: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南京12月10日電(記者蘇雁、李健)作為(wei) 世界人權日的係列活動之一,由中國人權研究會(hui) 指導,東(dong) 南大學人權研究院主辦的“數字時代的人權保障”學術研討會(hui) 10日在江蘇南京舉(ju) 行。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近百位專(zhuan) 家學者齊聚東(dong) 南大學,圍繞“數字人權基本理論”“數字人權內(nei) 容”“數字科技人權治理”“數字人權保障”等議題展開研討。

  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常健認為(wei) ,人權理念和規範是近代以來工業(ye) 化和市場經濟的產(chan) 物,其核心是確認和維護人的主體(ti) 性和自主性。數字化時代對人的主體(ti) 性實現既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需要根據數字化時代新的曆史情境對人的主體(ti) 性內(nei) 容和要求進行重新界定,並以與(yu) 之相應的人權類型予以保障。

  “數字時代使人的生存權以及經濟社會(hui) 文化權利等各項基本權利的內(nei) 涵得到了擴充和豐(feng) 富,深刻影響著人的自由全麵發展。”中國人權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魯廣錦指出,為(wei) 做好數字時代的人權保障工作,我國應加強數據立法,保護數據內(nei) 容和數據安全管理,加強數據道德建設,推進全社會(hui) 數字文化和數字文明建設。

  華東(dong) 政法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韓旭至認為(wei) ,數字社會(hui) 的人權危機表現在數字社會(hui) 轉型的製度挑戰、數字鴻溝的“排斥”效應以及數字社會(hui) 的“強製”權力三方麵。數字人權理論研究的重要意義(yi) 在於(yu) 促進中國人權自主話語體(ti) 係與(yu) 域外人權話語體(ti) 係開展有益對話。

  東(dong) 南大學人權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龔向和認為(wei) ,數字技術如同一把雙刃劍,這就需要根源於(yu) 人的數字屬性、體(ti) 現憲法價(jia) 值的數字人權來引導、規範數字科技,按照以人為(wei) 本的原則,使數字科技朝人類永遠主宰未來的方向健康發展。

  廣州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劉誌強認為(wei) ,人權治理的整體(ti) 構造呈現內(nei) 在統一性和外在互補性,以人權為(wei) 基石,以人性為(wei) 根基,才能在數字時代更好維護人權。

  東(dong) 南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邢紀紅表示,我國在國際上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在國內(nei) 推動共同富裕,這就要求數字時代的人權保障路徑必須與(yu)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相契合,從(cong) 而為(wei) 全球人權事業(ye) 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1日 04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