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空腹16個小時,人體將啟動“自噬”功能?

發布時間:2023-12-11 10:57:00來源: 羊城晚報

  最近,有一則消息在網絡上激烈傳(chuan) 播,作者稱,如果人體(ti) 16個(ge) 小時沒有進食,就會(hui) 啟動兩(liang) 個(ge) 功能:一個(ge) 是肝糖原被消耗殆盡,身體(ti) 開始消化脂肪;另一個(ge) 功能叫作“自噬”,就是“自己吃自己”。

  空腹16個(ge) 小時,人體(ti) 就會(hui) 啟動“自噬”功能?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餓了還不到一天,自己真的會(hui) 被自己吃掉嗎?這個(ge) 自噬反應究竟是啥?

  令人想不到的是,人體(ti) 有“自噬”功能的說法的確成立。餓著肚子或者長期限製卡路裏的攝入,的確可以觸發人體(ti) 的自噬反應。隻不過,具體(ti) 餓上多長時間才能啟動人體(ti) 的自噬反應,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答案。

  “自噬反應”研究曾斬獲諾貝爾獎

  “自噬反應”到底是什麽(me) ?

  自噬這個(ge) 詞來源於(yu) 希臘語,它原意的確指的就是“自我吞噬”,即“自己吃自己”。

  不過這是一個(ge) 細胞生物學上的概念,始於(yu) 20世紀60年代。當時研究人員觀察到,細胞可以將自己的某些部分包裹起來,送到酸性的溶酶體(ti) 部位進行降解,然後循環利用降解後的產(chan) 物。這就好像我們(men) 把不需要的樂(le) 高玩具給拆成小塊,用於(yu) 組裝其他新的造型那樣。

  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在自噬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1988年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然後將研究重心放在蛋白質的降解上。他發現,隻要讓酵母細胞處於(yu) 饑餓的狀態,它們(men) 就會(hui) 啟動自噬反應,消化掉自己不需要的部分,來維持必須的生理反應,讓自己活下去。這有點像古書(shu) 上“割股啖君”的故事,為(wei) 了不讓後來的晉文公重耳餓死,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做成湯讓重耳補充營養(yang) 。明知是拆東(dong) 牆補西牆,卻也是不得已而為(wei) 之。

  隨後,大隅良典發現了一批對自噬反應至關(guan) 重要的基因,揭示自噬是一種受到細胞嚴(yan) 格調控的複雜過程,是自然演化的結果。而且不隻是酵母,人體(ti) 細胞裏也存在幾乎相同的自噬反應。

  多虧(kui) 了大隅良典和其他研究自噬的科學家們(men) ,讓我們(men) 知道,自噬功能控製著細胞,用來降解和回收自身的成分,從(cong) 而為(wei) 細胞提供能量,或者為(wei) 細胞的新陳代謝帶來新的原料。更重要的是,自噬反應和我們(men) 的健康息息相關(guan) ——它可以消除侵入細胞的細菌和病毒,也可以讓胚胎正常發育,還能夠通過清除受損的細胞內(nei) 容物,來對抗細胞衰老。但如果自噬功能出現紊亂(luan) ,就可能引起帕金森病和糖尿病等疾病。

  在自噬反應的概念被提出超過50年後,大隅良典讓我們(men) 意識到了它在生理學和醫學中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2016年,諾貝爾委員會(hui) 將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這位科學家,表彰他“發現了自噬反應的機製”。

  餓多久,才能啟動自噬反應?

  在大隅良典的研究中,通過讓酵母挨餓,就可以啟動它們(men) 的自噬反應。但在人體(ti) 中,真的就像網絡消息中說的那般,餓上16個(ge) 小時就能啟動自噬反應嗎?這個(ge) 問題卻很複雜。

  根據知名醫院克利夫蘭(lan) 診所的相關(guan) 介紹,在動物研究中,如果連續餓上24到48個(ge) 小時,基本可以啟動它們(men) 的自噬反應。在人體(ti) 實驗中,可以確定的是,餓肚子,或者長期限製卡路裏的攝入,的確可以促進人體(ti) 發生自噬反應。但由於(yu) 數據缺乏,究竟要餓多久才能誘發自噬反應,沒有一個(ge) 明確的答案。

  倒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人類的研究數據。2018年的一篇關(guan) 於(yu) 自噬的綜述論文中,列舉(ju) 了35項關(guan) 於(yu) 自噬的研究,其中來自人類的研究隻有三項。在這些研究中,為(wei) 了啟動自噬反應所需要的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也要36個(ge) 小時到72個(ge) 小時,最長的需要限製攝入的熱量長達3到15年。

  至於(yu) 網絡上說的16個(ge) 小時,倒是沒有見到明確的出處和依據。

  另外,在動物模型的研究中,人們(men) 已確認自噬反應可以清除受損的細胞部分,清理錯誤的蛋白質,或是消滅外來的病原體(ti) ,對健康是有好處的。所以現在醫藥界也在開發針對自噬反應的藥物,想要利用它來治療疾病。

  餓上16個(ge) 小時,就能減肥?

  有趣的是,網絡消息中說的16個(ge) 小時,倒是和另一個(ge) 熱門研究話題有關(guan) 。這涉及到近年來提出的一個(ge) 叫作“間歇式斷食”的概念。

  “間歇式斷食”指的是把每天吃飯的時間集中在短短幾個(ge) 小時裏,其餘(yu) 的時間餓肚子。最常見的“間歇式斷食”法,恰好是“8-16”——就是進食集中在8個(ge) 小時裏(比如早上9點到下午5點),剩餘(yu) 16個(ge) 小時不吃飯。

  這個(ge) 方法在動物實驗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被證明除了能夠幫助實驗動物減肥之外,還能改善動物的身體(ti) 機能,甚至還能延壽。

  2019年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輕斷食”可以減少小鼠和人類的單核細胞數量,而這種細胞能產(chan) 生多種促進炎症的細胞因子,可以誘發慢性炎症。在動物疾病模型中,間歇式斷食4周的小鼠,病情果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2023年1月,《細胞》子刊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項研究還發現,小鼠的間歇性斷食,有助於(yu) 重塑全身基因的表達,讓全身大多數組織出現更為(wei) 同步的晝夜節律,這也標誌著代謝的改善。

  另外一些研究揭示,想讓身體(ti) 更健康,不僅(jin) 要餓肚子,還要挑對餓肚子的時間。比如2021年關(guan) 於(yu) 果蠅的一項研究便發現,隻有那些在晚上開始餓肚子,餓到第二天中午的果蠅,才會(hui) 從(cong) 餓肚子中得到明顯的好處,壽命有明顯延長。相反,如果是在晚上“吃夜宵”,哪怕每天餓肚子的時間一樣長,攝入的食物一樣多,果蠅照樣得不到餓肚子的好處。

  這種和時間有關(guan) 的餓肚子,被認為(wei) 和自噬反應有關(guan) 。這是因為(wei) 動物的身體(ti) 裏有生物鍾,隻有在夜晚,自噬反應才最為(wei) 活躍。如果在夜間攝入食物,身體(ti) 會(hui) 誤以為(wei) 還需要保持活躍,就會(hui) 抑製自噬反應。久而久之,細胞裏的垃圾就會(hui) 得不到及時清理,反而對細胞有害。

  但要注意的是,這個(ge) 理論似乎很有道理,但它畢竟來自動物實驗,能否運用到人類身上還是個(ge) 未知數。事實上,間歇性斷食法對於(yu) 減肥人士來說,效果卻很一般,減少熱量攝入,才是能真正有效地減肥的核心。目前並沒有權威的健康機構會(hui) 向人們(men) 推薦斷食減肥。

  (來源:科學辟謠 公眾(zhong) 號)

  總結

  關(guan) 於(yu) “自噬”,我們(men) 要注意如下幾點:

  ○並不是餓上16個(ge) 小時,就一定能啟動人體(ti) 的自噬反應。目前沒有太多研究證明這一點。而少數人類相關(guan) 研究中,確認能啟動自噬反應的空腹時間動輒需要2-3天,這可能不適合普通人去嚐試;

  ○自噬反應是人體(ti) 的正常生理功能,就算不餓肚子,通過鍛煉或者減少熱量攝入,其實也可以啟動它;

  ○“間歇式”餓肚子的確能對身體(ti) 產(chan) 生積極影響,但原因非常複雜,自噬反應隻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並沒有權威的健康機構會(hui) 向人們(men) 推薦斷食減肥;

  ○我們(men) 仍需要強調,為(wei) 了身體(ti) 變健康,我們(men) 更需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如果自己輕易去嚐試幾天不吃不喝,隻為(wei) 了“啟動自噬反應”,那可能不得其法,反而適得其反地損害到自己的身體(ti) 。(葉拾)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