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支點”撬動大產業——湖南婁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紀實
光明日報記者 禹愛華 光明日報通訊員 謝春鍇
“二期鋰電池幹法隔膜將於(yu) 本月底投產(chan) ,預計需要自動化設備操作員、品質檢測員130人。”日前,在湖南省婁底市召開的“招商聚才”技能人才訂單培養(yang) 政校企對接會(hui) 上,當地一家新能源技術公司的人事經理周筍林現場“發榜”,婁底技師學院隨即“揭榜”,與(yu) 該企業(ye) 簽訂了人才訂單培養(yang) 合同。
這幾年,婁底市遵循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規律,科學調整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布局,加大職業(ye) 教育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力度。婁底市委書(shu) 記鄒文輝表示:“婁底職業(ye) 教育不求大而全,但求特而精,貴在讓學生學得創業(ye) 本領,為(wei) 產(chan) 業(ye) 提供人才支撐。”
電子陶瓷產(chan) 業(ye) 是婁底市的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為(wei) 給電子陶瓷產(chan) 業(ye) 培養(yang) 更多技能人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新化縣楚怡工業(ye) 學校,新化縣政府、新化縣高新區,以及多家骨幹陶瓷企業(ye) ,“政校企”三方攜手共建了先進陶瓷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目前,該學院每年可為(wei) 企業(ye) 培訓員工超3000人。
“通過訂單式培養(yang) ,超過80%的學生選擇留在家鄉(xiang) 工作,我們(men) 的學生也隨著雙峰農(nong) 機品牌建設,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雙峰縣職業(ye) 中專(zhuan) 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謝炳庚告訴記者,學校與(yu) 當地農(nong) 機企業(ye) 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guan) 係,實現了學生培養(yang) “既在課堂,又進工廠”。
據了解,婁底市的職教院校共開設了72個(ge) 校企合作專(zhuan) 業(ye) ,修訂了112個(ge) 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方案和526門課程標準,共同開發了156部活頁式教材,建設了600餘(yu) 個(ge) 校內(nei) 外實習(xi) 實訓基地,每年能夠輸送8000餘(yu) 名高技能、高素質的畢業(ye) 生投入當地產(chan) 業(ye) 建設。
在婁底市,職業(ye) 教育也為(wei)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以前村裏光有資源,但不懂開發利用,大家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望著眼前繁盛的200畝(mu) 古樹紅茶園,新化縣大熊山林場金龍工區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陳明亮告訴記者,“現在經過複墾,村裏包裝開發的野生紅茶品牌‘蚩尤貢’每年能帶動村民創收1000餘(yu) 萬(wan) 元。”
陳明亮是婁底市首批農(nong) 村新型經濟組織管理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畢業(ye) 後返鄉(xiang) 擔任了村幹部。他發揮所學本領,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共同致富,打造“金九黃精”品牌,種植林下黃精1420畝(mu) ;創辦民宿,年接待旅客兩(liang) 萬(wan) 餘(yu) 人,為(wei) 村民創收500萬(wan) 元,成為(wei) 村民們(men) 交口稱讚的“大能人”。
婁底市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鏈,構建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機智能製造、農(nong) 村電商等專(zhuan) 業(ye) 群,開設園藝技術、畜牧獸(shou) 醫等26個(ge) 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實施定向定點服務“十百工程”,培養(yang) 出了以陳明亮為(wei) 代表的一大批綜合素質高、技能出眾(zhong) 的“鄉(xiang) 創客”“新農(nong) 人”。
“職教‘小支點’,可以撬動發展‘大文章’。”婁底市教育局局長劉國良表示,婁底將緊盯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需求,持續發力辦好一所職業(ye) 學校,服務一類產(chan) 業(ye) ,帶動一地經濟,富裕一方百姓。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1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