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對接產業 課堂銜接職場——湖南長沙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
光明日報記者 龍軍(jun) 禹愛華 光明日報通訊員 楊煉
“機械節溫器閥門的開啟隻受水溫的控製。電子節溫器閥門的開啟,除了受水溫的控製,還可以受電腦直接控製……”在長沙職業(ye) 技術學院精技樓梅賽德斯—奔馳中國職業(ye) 教育項目實訓中心,該校汽車工程學院教師楊靜正在為(wei) 學生授課。
長沙職業(ye) 技術學院學生朱德勇在大二時通過層層選拔,成為(wei) 該項目的第三屆學員,在第二屆電動卡丁車比賽中,朱德勇和同學利用暑期時間在項目教師的帶領下,自己動手製作了人生中的第一台汽車,並且在公司年會(hui) 期間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
畢業(ye) 後,朱德勇就職於(yu) 長沙車雲(yun) 科教設備有限公司,擔任設備維修技師。從(cong) 業(ye) 僅(jin) 4年,他先後獲得“長沙百優(you) 工匠”、長沙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職業(ye) 教育一定要讓專(zhuan) 業(ye) 對接產(chan) 業(ye) ,課堂銜接‘職場’。”長沙職業(ye) 技術學院校長祝磊說,“學校立足長沙裝備製造業(ye) 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結合辦學特色和優(you) 勢專(zhuan) 業(ye) ,牽頭組建了長沙產(chan) 業(ye) 園區職業(ye) 教育集團,為(wei) 園區企業(ye) 、學校搭建合作服務平台,在專(zhuan) 業(ye) 建設、人才互聘、實習(xi) 就業(ye) 、員工培訓等方麵開展了深度合作。”
同樣,坐落在長沙麓穀科技園區的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緊密對接園區工程機械產(chan) 業(ye) 鏈,與(yu) 全球高端製造業(ye) 龍頭企業(ye) 中聯重科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實現強強聯手。近五年,該校智能製造專(zhuan) 業(ye) 群為(wei) 園區共培養(yang) 近2000名技能型人才。
長沙職業(ye) 技術學院、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與(yu) 企業(ye) 的深度合作,都隻是長沙市深化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的縮影。
長沙市聚焦工程機械、航空航天、機器人等17個(ge) 高端產(chan) 業(ye) 及智能製造、新能源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立18個(ge) 職教集團和8個(ge) 產(chan) 教聯盟,其中全國示範性職教集團6個(ge) 、湖南省示範性職教集團7個(ge) 。
“長沙市堅持把深化產(chan) 教融合作為(wei) 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之舉(ju) ,通過建平台、抓合作、增效益、強保障等途徑,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有機銜接,職業(ye) 教育對全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貢獻不斷提升。”長沙市教育局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處處長胡平說。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2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