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為橋 讓世界相通相親——來自2023世界中文大會的聲音
光明日報記者 柴如瑾 光明日報通訊員 唐培蘭(lan) 李建濤
【編者按】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載體(ti) ,是促進人類文明對話的橋梁。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與(yu) 世界的交往日趨緊密,中文正在走向全世界,逐漸成為(wei) 跨越國界、開啟心靈的一把“金鑰匙”。不久前,2023世界中文大會(hui) 在北京成功舉(ju) 辦,讓我們(men) 在會(hui) 場內(nei) 外,聽一聽各國友人與(yu) 中文的故事。
中文是中國的語言,也是世界的語言。12月7日至9日,以“中文服務世界,開放引領未來”為(wei) 主題的2023世界中文大會(hui) 在京舉(ju) 辦。中外有關(guan) 專(zhuan) 家、政府官員、國際組織代表和國際語言文化機構負責人等約2000人參加會(hui) 議,交流研討。
1.中文應用日趨廣泛
“中文是一種非常熱門的語言。我這麽(me) 說,並不是因為(wei) 我今天在中國。”世界中文大會(hui) 現場,俄羅斯莫斯科國立語言大學校長伊琳娜·克拉耶娃的話,贏得了滿堂掌聲。
近年來,中文標識作為(wei) 重要的文化景觀,日漸成為(wei) 海外一道風景線。在沙特利雅得機場、俄羅斯謝列梅捷沃機場、泰國素萬(wan) 那普機場、法國戴高樂(le) 機場、新西蘭(lan) 奧克蘭(lan) 機場、白俄羅斯明斯克機場等,人們(men) 驚喜地發現,中文成為(wei) “駐場語言”,機場不僅(jin) 配有清晰的中文標識,還有中文廣播。
中文也逐漸融入各國城市生活。當被問到“紐約的中文標識多嗎”這一問題時,美國“曼哈頓中文”聯合創始人成大龍表示:“那當然!在一些街區,特別是中國城附近,有很多中文路牌和廣告牌,非常有特色。”在波蘭(lan) 首都華沙的國王之路,中國遊客時不時會(hui) 看到中文“珍珠奶茶”字樣,走進商鋪,波蘭(lan) 人熱情地用中文說著“你好”。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宇明近日撰文指出,中文國際應用的領域主要有三個(ge) ,一是世界各國和地區的語言生活,二是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的中文生活,三是國際會(hui) 議、國際活動、國際學術刊物等的語言運用。
據了解,中文已成為(wei) 聯合國大會(hui) 和安全理事會(hui) 、國際糧農(nong) 組織、國際民航組織、國際電信聯盟、世界衛生組織、世界旅遊組織、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等的官方語言和工作語言。國際航空運輸協會(hui) 等也將中文列為(wei) 官方語言。在本次世界中文大會(hui) 上,不少漢學家和外國嘉賓用流暢、標準的中文發言,贏得陣陣掌聲。
在國際經貿交流中,中文日益成為(wei) 一門重要的語言。印度尼西亞(ya) 雅加達華文教育協調機構執行主席蔡昌傑介紹,東(dong) 南亞(ya) 首條高速鐵路、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雅萬(wan) 高鐵,招聘的乘務員都會(hui) 講簡單的中文,海外中資企業(ye) 對持有漢語水平考試(HSK)證書(shu) 、熟悉掌握中文的當地員工需求旺盛,尤其是“中文+職業(ye) 教育”的人才更加走俏。
隨著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與(yu) 世界的交往越發密切,中文作為(wei) 世界語言的價(jia) 值越發凸顯,正以穩健的步伐走向全世界。
2.中文教育蓬勃發展
“語言帶我們(men) 走向世界。”英國知山大學教學中心主任、孔子學院外方院長馬克·斯科菲爾德說,“學習(xi) 語言能讓我們(men) 更好地理解對方,這是語言學習(xi) 的價(jia) 值。”
在2023世界中文大會(hui) 的平行論壇之一“各國外語政策及中文學習(xi) 需求”論壇上,來自泰國、肯尼亞(ya) 、巴西、英國等23個(ge) 國家的37名教育主管部門代表、大學校長、中文專(zhuan) 業(ye) 負責人等各界嘉賓,以翔實的數據、生動的講述,向大家展示了各國中文教育蓬勃發展的現狀。
“實現‘讓學生熱愛中文’的目標要從(cong) 中小學開始。”岡(gang) 比亞(ya) 大學校長赫伯特·塞繆爾·羅賓遜很重視基礎教育階段教授中文的重要性。在他看來,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可以為(wei) 更多中小學生提供中文學習(xi) 機會(hui) ,是中文從(cong) “熱起來”走向“實起來”的重要途徑。
2022年,中國和柬埔寨共同簽署了《關(guan) 於(yu) 合作開展柬埔寨中學中文教育項目的諒解備忘錄》,標誌著中文正式納入柬埔寨國民教育體(ti) 係。柬埔寨教育、青年與(yu) 體(ti) 育部政策司政策研究處主任素維查介紹:“未來5年,柬埔寨教授中文的公立學校數量將擴大一倍。”
2017年,羅馬尼亞(ya) 教育部以頒布初中、高中中文教學大綱的形式,將中文納入初高中學校規定課程體(ti) 係。羅馬尼亞(ya) 漢學家、布加勒斯特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白羅米介紹,“下一步,我們(men) 還將製定小學中文教育大綱”。
在韓國,貫通小學中學、輻射社會(hui) 各界的中文教育體(ti) 係已經形成。韓國世翰大學總長李昇勳提供了這樣一組數字:“韓國有34所小學、792所初中、1377所高中,以及3191家小學課外補習(xi) 班開設了中文課程,107所大學開設了中文專(zhuan) 業(ye) 。”
在泰國,培養(yang) 高質量的中文人才是現階段的重要目標。從(cong) 1988年起,中文就被列入泰國的高考外語科目,目前有82所高校和研究機構開設了中文專(zhuan) 業(ye) 。泰國曼鬆德昭帕亞(ya) 皇家師範大學校長琳達·根瑪表示:“我們(men) 希望各個(ge) 年級的大學生都能接受優(you) 質的中文教育,讓他們(men) 具備良好的中文溝通能力。”
“中文教育供不應求,我們(men) 需要更多的中文教師。”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副校長、孔子學院外方院長巴德裏西奧·科內(nei) 赫羅·歐爾蒂斯在介紹該校附屬中學的中文項目時表示,2022年,該校兩(liang) 所試點中學開放申請中文項目時,“(學生)熱情程度遠超我們(men) 的預期,原計劃的名額不到1個(ge) 小時就被大家全部搶空”。
“喀麥隆全國有210所中學開設中文課,中文學習(xi) 者有2萬(wan) 多名,我們(men) 還缺7200位中文教師。”喀麥隆中等教育部漢語教育總督學杜迪介紹,“目前喀麥隆能培養(yang) 中文教師的學校隻有馬魯阿大學高等師範學院一所,我們(men) 將繼續支持其他師範大學開設中文專(zhuan) 業(ye) 。”
記者從(cong)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獲悉,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60個(ge) 國家和地區設立了499所孔子學院和793個(ge) 孔子課堂,19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開展了中文教育項目,85個(ge) 國家通過頒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160多個(ge) 國家設立中文水平考試考點1300多個(ge) ,累計考試人數達5800多萬(wan) 人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正在學習(xi) 中文的人數超過3000萬(wan) 。
3.中文助推文明互鑒
“語言在保護和弘揚文化多樣性方麵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通過視頻方式參加大會(hui) 並表示,“語言提供了觀察世界的‘鏡頭’,提供了闡釋世界的材料。語言是開啟學習(xi) 、提高教育質量、實現社會(hui) 包容的關(guan) 鍵。”
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國際中文教育是中國提供給世界的重要公共產(chan) 品。中文教育可以看作一種路徑,要實現的目標是“意通、情通、心通”。
“不同文化的思維方式不同,我們(men) 必須了解它們(men) 的差異。糾正西方對中國哲學術語的誤解,有助於(yu) 促進文化多樣性。”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榮譽教授、世界儒學文化研究聯合會(hui) 會(hui) 長安樂(le) 哲表示。
“學習(xi) 語言為(wei) 思想交流、對話和理解開辟了道路。”波蘭(lan) 奧波萊省副省長祖紮納·多納特-卡修拉不僅(jin) 表達了多語學習(xi) 對個(ge) 人認知、思維創造等方麵的重要影響,還特別指出,“在這個(ge) 世界上,在同一片蒼穹之下,語言教育正是文化多樣性天然的催化劑,也是社會(hui) 和人民彼此認識、理解的最佳途徑。”
“中文與(yu) 中國文化息息相關(guan) 。在如此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中,學生每多學一點,就會(hui) 感受到更大的樂(le) 趣,想知道的也越來越多。”阿根廷國會(hui) 大學副校長凱倫(lun) ·諾維爾分享了高校語言教育的實踐與(yu) 心得。
岡(gang) 比亞(ya) 大學校長赫伯特·塞繆爾·羅賓遜表示:“我們(men) 不僅(jin) 從(cong) 端午節等傳(chuan) 統節日中了解中國,也通過我們(men) 的特色音樂(le) 和舞蹈讓中國了解岡(gang) 比亞(ya) 。”
中文教育深深促進了國家間的友誼。基裏巴斯教育部部長亞(ya) 曆山大·蒂博說:“我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文教育將會(hui) 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推動基中兩(liang) 國人民友好交往。”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有句名言:“如果你用一個(ge) 人聽得懂的語言跟他交流,他會(hui) 記在腦子裏;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語言跟他交流,他會(hui) 記在心裏。”以中文為(wei) 橋,中外文化互通互惠、中外民心相通相親(qin) 。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2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