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傳承非遺技藝 培養創新人才——蘇州城市學院以校地融合促文化創新

發布時間:2023-12-12 10:0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徐汝華 祝仁濤

  “同學們(men) ,現在我們(men) 進行平緙技法的學習(xi) ……”日前,一堂生動的“蘇州非遺緙絲(si) 織造藝術虛擬仿真實驗”課在蘇州城市學院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進行。台下,30多名學生聚精會(hui) 神,根據電腦屏幕上的按鍵指引,一步步完成緙絲(si) 創作元素提取、畫稿設計、工藝分析,沉浸式學習(xi) 緙絲(si) 織造工藝。

  緙絲(si) 是我國一種傳(chuan) 統的手工編織技藝,由於(yu) 工藝繁複、耗時費工,被認為(wei) 是中國絲(si) 綢工藝的最高技藝。

  蘇州城市學院設計與(yu) 藝術學院副院長、項目負責人劉詠清說,該校組建教學團隊,利用新一代虛擬仿真技術,將線下織造技術搬到線上,開發非遺緙絲(si) 藝術虛擬仿真課程,有效解決(jue) 了緙絲(si) 技藝學習(xi) 煩瑣枯燥、耗時長、操作不可逆的問題。

  “不出校門就能沉浸式學習(xi) 緙絲(si) 織造工藝,還可以按照自己設置的參數定製‘專(zhuan) 屬’織造機,感覺很棒!”2022級產(chan) 品設計專(zhuan) 業(ye) 學生戚明升告訴記者。

  蘇州城市學院不僅(jin) 堅持守正創新,以數字賦能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還加強專(zhuan) 兼結合,構建蘇州特色藝術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

  近日,蘇州城市學院附屬蘇州評彈學校、蘇州城市學院附屬蘇州市藝術學校揭牌成立,與(yu) 此同時,蘇州市評彈人才培養(yang) 聯合體(ti) 和蘇州市昆曲人才培養(yang) 聯合體(ti) 正式成立,國家一級演員、評彈表演藝術家盛小雲(yun) 等8位專(zhuan) 家被聘任為(wei) 蘇州城市學院兼職教授。學校、劇團、館院、企業(ye) 等多家單位將以高校為(wei) 樞紐,構建具有蘇州特色的藝術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

  蘇州城市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校長趙誌宏介紹,學校將地域優(you) 秀文化與(yu) 立德樹人、人才培養(yang) 、服務社會(hui) 、文化傳(chuan) 承緊密結合,在地域文化研究、文化傳(chuan) 承創新人才培養(yang) 方麵進行了積極實踐與(yu) 探索。

  關(guan) 於(yu) 學校未來發展,蘇州城市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芮國強表示:“我校將持續優(you) 化提煉校政企合作辦學模式,統籌‘物’的保護、‘藝’的傳(chuan) 承、‘人’的培養(yang) ,讓傳(chuan) 統文化不僅(jin) 在物質形式上傳(chuan) 承好,更在心裏傳(chuan) 承好,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生生不息,為(wei) 培養(yang) 高素質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2日 09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