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雲南昭通彝良縣雲中苗寨:烏蒙山村蝶變“打卡地”

發布時間:2023-12-12 10:0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走進鄉(xiang) 村看振興(xing) 】

  光明日報記者 張 勇 徐鑫雨

  來到巍峨磅礴的烏(wu) 蒙山,從(cong) 雲(yun) 南昭魯壩子駛進彝良深山峽穀,公路旁閃現一個(ge) 巨幅招牌,上書(shu) “雲(yun) 中苗寨,城裏人向往的地方”。

  雲(yun) 霧繚繞的高山坡上,一棟棟苗族風格的紅色房屋若隱若現。徜徉於(yu) 寨中,隻見繪有五彩線條的村道整潔幹淨,如苗族裙擺的台階、展現苗族生活的壁畫映入眼簾,外觀亮眼的民宿、餐館、咖啡廳、燒烤屋錯落有致,村外停車場停滿了大巴和自駕車輛,月亮廣場旁還有遊客服務中心,一群群遊客走進村巷,歡聲笑語在村裏響起……這,就是雲(yun) 南昭通市彝良縣洛澤河鎮龍潭社區大苗寨村,123戶574名苗族群眾(zhong) 世居於(yu) 此,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

  “過去全村123戶中有108戶貧困戶,貧困發生率達87.6%,那時村裏產(chan) 業(ye) 單一、汙水橫流、垃圾遍地。因為(wei) 太窮,外麵的姑娘都不願意嫁到這裏來。”彝良縣政協副主席李珊梅告訴記者,“今天的雲(yun) 中苗寨不僅(jin) 早就脫了貧,還有餐飲、民宿、咖啡館等八種業(ye) 態。現在說起雲(yun) 中苗寨,外麵的姑娘都想來。”

  2021年以來,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院的李小雲(yun) 教授率領“博士服務團”組團式幫扶大苗寨村,並將其命名為(wei) 雲(yun) 中苗寨,對雲(yun) 中苗寨建設理念、運營模式、鄉(xiang) 村CEO團隊建設等提供深入指導。在讀博士馬陽長期駐守雲(yun) 中苗寨,指導一個(ge) 個(ge) 鄉(xiang) 村CEO成長。

  村民朱雲(yun) 慧是村中苗八碗餐館老板,也是李小雲(yun) 團隊培養(yang) 的鄉(xiang) 村CEO團隊成員。“我學會(hui) 了做餐飲、開民宿,最重要的是見了世麵,以前我傻傻的,現在上再大的舞台我都不怕!”朱雲(yun) 慧笑嘻嘻地對記者說。

  在李小雲(yun) 團隊幫扶的基礎上,昭通市委、市政府將雲(yun) 中苗寨定為(wei) 全市脫貧致富示範區三個(ge) 先導工程之一,市縣政府先後投入1593萬(wan) 元,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產(chan) 業(ye) 業(ye) 態,爭(zheng) 取把雲(yun) 中苗寨打造成集農(nong) 文旅為(wei) 一體(ti) 的昭通市共同富裕第一村。

  如今,雲(yun) 中苗寨家家戶戶都把牲畜集中到村外養(yang) 殖,村莊衛生明顯改善;融合性改造72棟房屋,苗族風情更加濃鬱。村集體(ti) 成立合作社和旅遊公司負責開發經營,每年把純收入的10%用於(yu) 全體(ti) 村民年終分紅。村民加入合作社,人均增收6000餘(yu) 元,拓寬了就業(ye) 增收渠道。

  “我有3000多元的工資,還有餐廳分紅、合作社分紅、CEO分紅和民宿分紅,去年啊,這4種分紅我就分得3000多元。”說完,朱雲(yun) 慧咯咯直笑。

  在李小雲(yun) 團隊和項目指揮部共同推動下,雲(yun) 中苗寨曾經長期閑置的資源被一一盤活。閑置的樓房被改造成民宿;村裏的月亮廣場每周末辦起了篝火晚會(hui) ,村民帶著遊客跳苗族舞蹈;村外一片鬆樹林和草坪上辦了親(qin) 子樂(le) 園,頗受城市家庭的歡迎。

  “過去村裏每年隻有花山節時才熱鬧,現在每個(ge) 周末都熱鬧,每周都有‘花山節’。”李珊梅說。

  龍潭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雲(yun) 中苗寨合作社理事長張大梅介紹,雲(yun) 中苗寨2022年7月正式開園,至今年10月累計接待遊客25萬(wan) 餘(yu) 人,營業(ye) 收入達350萬(wan) 元。“2020年,剛剛脫貧的大苗寨人均純收入為(wei) 7506元,今年預計能達到15000元!兩(liang) 年前全村隻有兩(liang) 輛摩托車,現在80%的家庭都買(mai) 了摩托車。”張大梅細數村裏的變化。

  更令記者驚異的是,雲(yun) 中苗寨仍然種植玉米、洋芋和蘿卜,沒有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合作社通過加工把玉米、蘿卜、洋芋等做成玉米麵、蘿卜幹、洋芋片,價(jia) 格翻了幾倍。今年春節前,村民們(men) 賣了3000瓶蘿卜皮,一瓶200克賣15元,要知道一斤蘿卜才賣8毛錢!”張大梅說。

  很多長年在外務工的村民聽說在家門口也能掙錢,還能照顧老人小孩,紛紛從(cong) 異鄉(xiang) 回到了雲(yun) 中苗寨。

  雲(yun) 中苗寨變美變富了,村民們(men) 的觀念也在變。

  一些村民學會(hui) 了直播帶貨,賣村裏的洋芋、蘿卜皮、臘肉等土特產(chan) 。村裏還有個(ge) 清新雅致的咖啡廳,咖啡廳開業(ye) 一年多來,營業(ye) 收入達22萬(wan) 元,成為(wei) 村裏效益最好的經營業(ye) 態。咖啡廳還對本村村民打折,有些村民接待客人或商量訂婚等家庭大事,也會(hui) 到咖啡廳點一杯咖啡,邊喝邊談。

  咖啡廳裏,21歲的咖啡師王運蘭(lan) 給記者講起她的故事:“我成為(wei) 鄉(xiang) 村CEO團隊成員後參加了咖啡培訓班,現在成了咖啡師,每天都過得很充實,看著咖啡館生意日益興(xing) 隆,我覺得很滿足。”越來越自信的王運蘭(lan) 還學習(xi) 了直播帶貨和英語。如今遇到來村裏喝咖啡的外國人,王運蘭(lan) 也能用簡單的英語與(yu) 外國人交流。

  “像王運蘭(lan) 、朱雲(yun) 慧這樣的鄉(xiang) 村CEO成員,雲(yun) 中苗寨有20位,他們(men) 都是普通村民,多數是留守婦女,如今成為(wei) 村裏各種新業(ye) 態的行家裏手。”馬陽說。

  今年6月,雲(yun) 中苗寨成為(wei) 雲(yun) 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雲(yun) 中苗寨這兩(liang) 年發生大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農(nong) 民的事讓農(nong) 民做,培養(yang) 了鄉(xiang) 土人才,調動了農(nong) 民的積極性。”李珊梅感慨。

  越來越紅火的雲(yun) 中苗寨,如今正成為(wei) 苗族群眾(zhong) 的幸福之地,也正成為(wei) 城裏人的向往之地。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2日 0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