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蕭山區橫一村:“未來大地”奏響共富曲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走進鄉(xiang) 村看振興(xing) 】
光明日報記者 陸 健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 嫻
從(cong) 杭州市區出發,驅車40分鍾可抵達蕭山區臨(lin) 浦鎮橫一村。整潔的村莊規劃有序,靜謐的鄉(xiang) 野景色別致:養(yang) 鴨池邊建起了咖啡館;“數字鄉(xiang) 村大腦”屏幕上實時更新各類數據;半山腰的柿林中紅柿如籠、遊人如織……
一大早,橫一村黨(dang) 委委員倪國棟就來到“如意柿界”,幫村民們(men) 張羅“開市”事宜。倪國棟是土生土長的橫一村梅裏自然村人,在梅裏,家家戶戶種柿子樹。“以前到了收獲季,村民們(men) 淩晨就得挑著一兩(liang) 百斤重的柿子去杭州城裏售賣,賺的都是辛苦錢。”倪國棟回憶。
幾十年前的橫一村有什麽(me) ?人們(men) 還記得:那時村裏連一條寬闊平整的路都沒有,隻有黃色的泥巴路、灰色的磚房和雜亂(luan) 的農(nong) 田。2018年,橫一村被列入蕭山區第一批美麗(li) 鄉(xiang) 村提升村建設名單,並立下了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軍(jun) 令狀”。
橫一村有什麽(me) 優(you) 勢?要建設什麽(me) 樣的鄉(xiang) 村?怎樣建設鄉(xiang) 村?讓農(nong) 民過上什麽(me) 樣的生活?這些問題成為(wei) 橫一村麵臨(lin) 的必答題。當時,橫一村的村集體(ti) 經濟收入隻有三四十萬(wan) 元,怎麽(me) 辦?對此,橫一村從(cong) “一隻柿子”上找到突破口,從(cong) 傳(chuan) 承600餘(yu) 年的方頂柿品牌文化入手,打出“柿子”“稻子”“院子”三大美麗(li) 經濟金名片。
“柿子是橫一村的特色產(chan) 業(ye) 。”橫一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傅臨(lin) 產(chan) 指著一片有1500多棵古柿樹的柿林告訴記者,如今,柿林是當地不少村民的收入來源。村民們(men) 將古柿林的柿子樹交給村集體(ti) 集中經營管理,年底可以拿到分紅。此外,每年村裏舉(ju) 辦的柿子節為(wei) 鄉(xiang) 村引流,家家戶戶自產(chan) 自銷的農(nong) 產(chan) 品也搭上“順風車”,有了好銷路。
2018年起,橫一村連續舉(ju) 辦了五屆柿子節,帶動了柿子銷售,帶火了周邊的民宿和農(nong) 家樂(le) 。為(wei) 進一步做強“柿子經濟”,當地打造了寓意“柿柿”如意的“如意山房”,成為(wei) 蕭山區首家集餐飲、民宿、接待服務等多個(ge) 配套服務於(yu)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綜合體(ti) 。
隨著更多時尚元素注入,橫一村散發出更大的吸引力。遊客走進古柿林間拍照,在“如意柿界”“海柿山盟”“一柿糧緣”打卡,蕭山本土樂(le) 隊“青柿子”走上了村裏“鄉(xiang) 村音樂(le) 嘉年華”的舞台。傅臨(lin) 產(chan) 自豪地對記者說:“從(cong) 過去的賣柿子、賣糧食、賣產(chan) 品到賣風景、賣體(ti) 驗、賣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提升了附加值,美麗(li) 蝶變由此開始。”
要想一年四季都端穩農(nong) 文旅的金飯碗,光靠一隻秋天的柿子還不夠。2021年,臨(lin) 浦鎮以建設未來鄉(xiang) 村為(wei) 契機,以“規劃先行”驅動後發優(you) 勢,打造“產(chan) 業(ye) 植入+鄉(xiang) 村特色”的品牌綜合體(ti) ,統籌考慮品牌定位、形象、標識等,在橫一村打造了“未來大地”共富品牌,品牌、規劃、運營、數字、生態“五位一體(ti) ”統籌推進,高標準建設“綠色+農(nong) 文旅”特色的未來鄉(xiang) 村。
千畝(mu) 稻田中,兩(liang) 隻水上充氣道具“大黃鴨”特別顯眼。稻田旁的“鴨棚咖啡”更是網紅打卡點。“這裏原來是個(ge) 養(yang) 鴨棚,臭氣熏天。”傅臨(lin) 產(chan) 說,在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的過程中,村裏將此地進行創意改造,遊客可以在這裏喝著咖啡欣賞美景,孩子們(men) 還可以與(yu) 小鴨子互動。
“我們(men) 請了專(zhuan) 業(ye) 團隊以‘Hi稻星球’為(wei) IP,打造可參觀、可研學、可體(ti) 驗、可休閑的多功能郊野公園。”傅臨(lin) 產(chan) 說。如今,千畝(mu) 稻田成為(wei) 高標準水稻田,晚稻畝(mu) 產(chan) 1400斤。大片稻田旁,鴨棚咖啡、如意跑道等拓寬鄉(xiang) 村生產(chan) 生活的邊界,實現從(cong) “賣糧食”到“賣體(ti) 驗”的轉變。
在共富品牌推動下,橫一村農(nong) 文旅相促相生、融合發展,實現鄉(xiang) 村“山水林田村”的價(jia) 值再造。橫一村“未來大地”自2021年國慶假期試營業(ye) 以來吸引遊客超80萬(wan) 人次,實現“資源變資產(chan) 、投入即產(chan) 出”。
嚐到了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的甜頭,橫一村緊接著做起“院子”的大文章,開展“降圍透綠”,完成200餘(yu) 戶農(nong) 戶庭院整治提升。庭院透出來,環境優(you) 美、空間多元的農(nong) 家小院“變身”為(wei) 農(nong) 文旅融合的鄉(xiang) 創載體(ti) ,實現“一戶一處景、一路一幅畫”的大美格局。“高顏值”村貌吸引了遊人,也提振著村民的精氣神。
村民俞建康在杭州工作了四十多年,看到家鄉(xiang) 發展的勢頭,回到村裏把自家的房子和院子整修成歐式風格,開起了村裏首個(ge) 民宿“梅裏雲(yun) 居”。“中餐、西餐,泳池、花園,棋牌室、影音室,城裏有的我們(men) 都有。”俞建康對民宿的發展信心滿滿,“來這兒(er) 住的遊客都稱讚這裏環境好、生態好、人文好。”
依托美麗(li) 經濟,橫一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從(cong) 2018年的30餘(yu) 萬(wan) 元增長到2022年的511萬(wan) 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萬(wan) 元。“鄉(xiang) 村讓人們(men) 更向往”的美好願景,在這片土地上正成為(wei) 現實。
在橫一村的示範下,臨(lin) 浦鎮以橫一村為(wei) 首發地,聯動橫二村、浦南村,打造抱團發展的“鄉(xiang) 村共富帶”,輻射帶動周邊村莊共同發展。“橫一村打造‘未來大地’共富品牌推進一二三產(chan) 深度融合,帶動百姓創業(ye) 就業(ye) 致富,打造了惠民均享公共服務圈、拓展了村企合作增收模式,實現從(cong) 一人到多人、從(cong) 一戶到多戶、從(cong) 一個(ge) 村到多個(ge) 村共富共榮。”蕭山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樓潔瑩說。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2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