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天然氣供應能力穩步提升 讓千家萬戶溫暖過冬有“底氣”

發布時間:2023-12-15 09:54:00來源: 人民網

  中央氣象台13日發布天氣預報,預計13日至16日,一股強寒潮將自新疆開始,自西向東(dong) 、自北向南影響我國,全國大部地區氣溫下降8至12度,西北地區、內(nei) 蒙古中西部、華北西部及江南、華南北部、貴州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溫可達14度以上。

  隨著寒潮的再次到來,能源需求大幅攀升。國家發改委表示,全力加強統籌協調,紮實推進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各項工作。國資委要求,各央企要積極主動作為(wei) ,加大資源保障力度。

  為(wei) 保障民眾(zhong) 溫暖過冬,在相關(guan) 部委的部署下,油氣行業(ye) 正加大油氣田增儲(chu) 上產(chan) 力度,發揮儲(chu) 氣庫調峰應急作用,多方籌措進口LNG(液化天然氣)資源,發揮“全國一張網”優(you) 勢,為(wei) 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夯實“底氣”。

  主力油氣田加大增儲(chu) 上產(chan) 。在西北,塔裏木油田今年已生產(chan) 天然氣超296億(yi) 立方米,日產(chan) 量超9600萬(wan) 立方米,每天向下遊供氣量超9400萬(wan) 立方米,其中,超1392億(yi) 立方米天然氣從(cong) 克拉2氣田通過西氣東(dong) 輸管網送至下遊千家萬(wan) 戶。在西南,12月11日,江漢油田涪陵頁岩氣田首口開發水平井——焦頁6-2HF井累計產(chan) 量突破4億(yi) 立方米,創全國頁岩氣單井累產(chan) 最高紀錄。目前,涪陵頁岩氣田累計天然氣產(chan) 量已突破620億(yi) 立方米,為(wei) 長江經濟帶沿線6省2市、70多個(ge) 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業(ye) 、2億(yi) 多居民送去清潔能源。在海上,12月12日,我國渤海首個(ge) 千億(yi) 方大氣田——渤中19-6氣田日產(chan) 天然氣首次突破100萬(wan) 立方米,該氣田已累計供氣超6億(yi) 立方米,保障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清潔能源供應。

  各大儲(chu) 氣庫應采盡采。當前,作為(wei) 東(dong) 北和京津冀地區的主力調峰儲(chu) 氣庫之一,遼河油田儲(chu) 氣庫群提前做好儲(chu) 氣庫注采、調峰等各項工作,確保天然氣保供工作按表運行,實現“有令即采”。截至11月底,該儲(chu) 氣庫群日產(chan) 量為(wei) 2500萬(wan) 立方米。今年以來,國家管網集團優(you) 化接收站、管網和儲(chu) 氣庫“一體(ti) 化”協同運營,提升資源入網量,與(yu) 管網相連的18座儲(chu) 氣庫應注盡注,最大采氣入網能力達2億(yi) 立方米/天,較上年增加11%,金壇儲(chu) 氣庫等三座儲(chu) 氣庫儲(chu) 氣量創曆史新高。

  多方籌措進口LNG資源。中國石油所屬河北唐山、江蘇如東(dong) 兩(liang) 座LNG接收站協調船期,優(you) 化LNG庫存,開啟最高外輸量,單日衝(chong) 鋒外輸量均可達3900萬(wan) 立方米以上。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已累計接卸36船LNG,接卸總量約35億(yi) 立方米,為(wei) 今冬明春天然氣備足“底氣”。國家管網集團統籌安排7座LNG接收站超100個(ge) 窗口期,維持罐存合理高位運行,確保“接得進船、儲(chu) 得下液、輸得出氣”。

  發揮“全國一張網”優(you) 勢。12月2日,正值中俄東(dong) 線天然氣管道投產(chan) 通氣4周年,該管道累計輸氣量突破500億(yi) 立方米,大幅提升東(dong) 北、華北及華東(dong) 地區天然氣保供能力。今年以來,國家管網集團通過新建主幹管道和已建設施擴容“雙管齊下”,提升衝(chong) 峰能力。本輪供暖季,進入天然氣管網輸送的天然氣總量預計將超1000億(yi) 立方米,全國天然氣主幹管網實際資源入網能力達9.9億(yi) 立方米/日,保障高峰時段頂峰供應充足。

  “當前,天然氣資源準備較為(wei) 充足,各類儲(chu) 氣設施入冬前應儲(chu) 盡儲(chu) ,天然氣合同實現全覆蓋,供應能力穩步提升。”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下一步,將協調上遊供氣企業(ye) 加大增儲(chu) 上產(chan) 力度,管網企業(ye) 加強管道運輸保障,盡可能強化冬季資源供應保障。加強天然氣統籌調度,保障供暖季高峰用氣需要。持續督促嚴(yan) 格執行天然氣合同,保障供用氣秩序穩定。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