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數字經濟的通信“底座”
作者:文水聲
坐在家中戴上眼鏡就能以360度全景視角沉浸式體(ti) 驗一場演唱會(hui) ;“井上看清井下”,礦山數字化平台應用助力智能化采礦;聯網路燈、芯片垃圾桶、人臉識別攝像頭,萬(wan) 物互聯讓城市治理更智能……2023年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hui) 上,5G“黑科技”頻頻亮相。從(cong) 賦能千行百業(ye) 到走進千家萬(wan) 戶,5G這個(ge) 新引擎正加速從(cong) “建得好”邁向“用得好”。
從(cong) 2019年6月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至今,我國5G商用已經走過了4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293.7萬(wan) 個(ge) ,占全球60%;5G網絡覆蓋所有地市級城區、縣城城區;5G應用已經融入60個(ge) 國民經濟大類,應用案例數累計超5萬(wan) 個(ge) 。4年來我國大力推進5G產(chan) 業(ye) 發展,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網絡覆蓋能力持續提升,融合應用不斷拓展,數字化發展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萬(wan) 物互聯、數據互通,信息通信業(ye) 是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支撐的基礎設施,成為(wei) 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行業(ye) 。無論是讓全球最豐(feng) 富的數據資源暢通循環,還是充分發揮豐(feng) 富應用場景優(you) 勢,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雙螺旋,離不開5G通信這個(ge) “底座”。我國在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不斷發力,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構建起良好生態係統,為(wei) 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的湧現創造了豐(feng) 厚土壤。從(cong) “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跨越式發展的背後,是強大的國家能力和製度優(you) 勢,這將有助於(yu) 我國占據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先機。
5G具有高速率、超大連接、超低時延三大特性,可以有效支撐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的應用。數據傳(chuan) 輸容量和時延是很多技術應用落地的限製因素。比如遠程操作精密手術,由於(yu) 手術過程需要處理很多突發情況,就必須要求數據傳(chuan) 輸及時高效;再比如無人駕駛技術,需要傳(chuan) 輸海量數據,先進通信技術的支撐至關(guan) 重要。如今,我國5G發展已正式進入產(chan) 業(ye) 升級、融合演進的“下半場”,將以強大的網絡連接能力,推動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向實體(ti) 經濟滲透,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搶占未來發展製高點,要時不我待,快人一步,將5G應用做深做廣做精,催生更多業(ye) 態創新成果。從(cong) 5G覆蓋來說,還需要繼續夯實網絡基礎,加快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部署,持續提升農(nong) 村及邊遠地區5G網絡覆蓋水平,提供更好更優(you) 的電信普遍服務;從(cong) 5G技術演進來說,還需要加快核心技術創新,加強5G增強技術研發,加快毫米波、輕量化模組、高精度定位等技術和產(chan) 業(ye) 發展,積極探索6G潛在關(guan) 鍵技術,形成一批標誌性成果;從(cong) 賦能實體(ti) 經濟來說,還需要深化融合應用,加快打造“5G+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升級版,深化在礦業(ye) 、電力等重點領域的融合應用,探索在農(nong) 業(ye) 、文旅等潛力領域的創新應用,促進信息通信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
有這樣一組數據對比意味深長。截至2022年底,我國5G移動電話用戶達5.61億(yi) 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比例達到33.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這意味著5G在全球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具有無限的想象空間。以5G發展撬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定能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新動能。(文水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