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小家電”進入“械字號” 家用射頻美容儀得看療效了

發布時間:2024-01-15 09:50:00來源: 北京日報

  今年4月,家用射頻美容儀(yi) 將被正式納入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近期,家用美容儀(yi) 特別是射頻美容儀(yi) 價(jia) 格“大跳水”現象持續引發討論,數月前售價(jia) 近3000元的某知名品牌產(chan) 品,現已跌到600元以下。從(cong) “小家電”進入“械字號”,部分商家麵對家用射頻美容儀(yi) “持證上崗”所需的高昂成本,選擇了轉換賽道。

  家裏做美容效果維持一兩(liang) 天

  常見的家用美容儀(yi) 大致可分為(wei) 清潔類、超聲震動類、射頻類等,在社交平台上,聲稱有“抗老”功效的射頻類美容儀(yi) 的討論熱度較高。消費者江女士一咬牙花費數千元購買(mai) 了一款有射頻功能的家用美容儀(yi) 。“在家就能做美容,這一點挺吸引我的。”但使用後,她發現效果最多隻能維持一兩(liang) 天。慢慢就不用了,“後來掛到二手交易平台,標價(jia) 隻有原來的十分之一,但到現在也沒賣掉。”

  記者以買(mai) 家身份谘詢一家經營美容儀(yi) 產(chan) 品的商家。“從(cong) 4月算,之後一兩(liang) 年射頻美容儀(yi) 產(chan) 品會(hui) 進入空窗期。”商家的答複是,工廠已轉移了生產(chan) 重心,射頻美容儀(yi) 不再備貨,而是轉為(wei) 生產(chan) 不受新規約束的紅光美容儀(yi) 等LED光美容產(chan) 品。

  商家所說的新規,是指國家藥監局即將對射頻美容產(chan) 品實施的監管規定。其中明確,2024年4月1日起,射頻治療儀(yi) 、射頻皮膚治療儀(yi) 類產(chan) 品未依法取得醫療器械注冊(ce) 證不得生產(chan) 、進口和銷售。

  作用深度遠不如醫用設備

  新規啟用前,射頻類美容儀(yi) 一直被劃歸“小家電”賽道,而非按照醫療器械管理。其由於(yu) 產(chan) 品設計、質量等原因導致的“翻車”事件頻發,使用效果也一直飽受爭(zheng) 議。

  射頻類美容產(chan) 品是利用特定波長的電磁波刺激真皮層,讓細胞內(nei) 水分高頻振蕩產(chan) 生熱量,使膠原蛋白在安全範圍內(nei) 受熱收縮,並刺激新的膠原蛋白合成。“膠原收縮會(hui) 產(chan) 生提拉效果,但要想長期保持,必須從(cong) 根本上提升皮膚細胞的膠原產(chan) 量。”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激光美容中心副主任醫師馮(feng) 永強直言,家用設備的功率和作用深度遠不如醫用設備,對皮膚中“膠原生產(chan) 線”的增產(chan) 效果自然有限。

  臨(lin) 床試驗得花四五百萬(wan)

  第三類醫療器械是最高級別的醫療器械,也是管控最為(wei) 嚴(yan) 格的醫療器械。射頻類美容儀(yi) 納入監管後,將迎來更健康的發展空間。但要拿到醫療器械注冊(ce) 證,門檻不低。“臨(lin) 床試驗估計得花上四五百萬(wan) 元。”一位從(cong) 事家用美容儀(yi) 生產(chan) 的廠商表示,他們(men) 正在積極申請相關(guan) 許可,但高昂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也“勸退”了一些同行。

  馮(feng) 永強介紹,申請醫療器械注冊(ce) 證的臨(lin) 床實驗要預設改善目標,根據統計學原理計算出所需的病例數量,並與(yu) 至少3家單位合作開展實驗。

  據了解,近期正在開展的某激光美容醫療器械的非劣效性實驗,即證明該器械的效果不比同類產(chan) 品差,就需要近千位患者參與(yu) 。患者接受治療的部位也要隨機分配,獲取實驗數據後,邀請第三方專(zhuan) 家對功效進行盲評。隻有取得了統計學意義(yi) 上的療效,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yu) 相關(guan) 標準,才有可能通過評審。通常走完這套流程,需要花費3至5年時間。

  “科技進步的每一小步其實都不容易,醫療美容設備的家用化也確實是業(ye) 界研發的重點。”馮(feng) 永強認為(wei) ,家用設備不應與(yu) “粗製濫造”畫等號,消費者也應對家用美容儀(yi) 的效果抱有合理的期待,並嚴(yan) 格依照使用說明操作。如果有更高的醫療美容需求,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診療。(記者 劉蘇雅)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