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麵癱”高發,麵部防寒保暖很重要
近日,氣溫走低,不少醫院接診了多位因寒風侵襲而出現臉不對稱、嘴巴歪、眼睛合不上、刷牙漏水等麵癱症狀的患者。山東(dong) 省第二人民醫院(山東(dong) 省耳鼻喉醫院)側(ce) 顱底外科主任韓月臣提醒,冬季是“麵癱”的高發季,要注意防寒保暖、把好麵部防風關(guan) ,在麵癱發生後,更要注意對症對因規範治療。
韓月臣介紹,麵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係統疾病,又名麵神經麻痹,一般分為(wei) 兩(liang) 種類型,一種是中樞性麵癱,一種是周圍性麵癱。與(yu) 中樞性麵癱相比,周圍性麵癱更為(wei) 常見,患者往往整個(ge) 患側(ce) 的麵部運動都受到影響,比如口角歪斜、閉眼露白。
額紋消失、不能皺眉、閉目不全,是周圍性麵癱與(yu) 中樞性麵癱相鑒別的主要依據。
“導致麵癱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寒風長時間直接吹拂,麵部會(hui) 因為(wei) 過冷刺激引起血管痙攣,進而造成肌肉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繼發皰疹病毒感染,從(cong) 而引發麵癱。”韓月臣說,這種麵癱也叫貝爾氏麵癱,大約占所有麵癱病例的一半。
雖然麵癱不會(hui) 有生命危險,但它也可能帶來後遺症。韓月臣建議,如果出現麵癱症狀,一定要在三天內(nei) 及時就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如果確認是周圍性麵癱,治療目的主要是盡可能恢複麵神經功能,治療方法包括內(nei) 科治療和外科治療兩(liang) 種。”韓月臣說,對於(yu) 發病早期的貝爾氏麵癱,建議先用藥物治療,這其中最有效的是激素類藥物,建議在發病三天之內(nei) ,最遲在一周之內(nei) 進行治療。麵癱能否恢複以及能恢複到什麽(me) 程度,通常和患者病變的嚴(yan) 重程度、能否規範治療有關(guan) 。
據介紹,患者麵癱發病前,往往有跡可循。一旦出現一側(ce) 麵部動作不靈、嘴巴歪斜、閉眼、嘴巴鼓氣困難,進食時食物殘渣易滯留於(yu) 一側(ce) 的齒頰間隙內(nei) ,或一側(ce) 口角漏口水、耳後發麻、耳周疼痛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全麵的檢查和診斷。
麵神經功能評價(jia) ,可以幫助判斷患者麵癱的嚴(yan) 重程度。神經病變發生後,會(hui) 帶來脫髓鞘改變,但有一定的時間窗口,所以相應的檢查,最好在麵癱發生三天後到三周之內(nei) 進行。此外,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等,對麵癱的診斷和針對性治療,也起著重要作用。
寒冷冬季,該如何預防麵癱呢?韓月臣建議,當冷空氣或寒流來襲時,外出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保護好頭部和麵部。特別是騎自行車、電動車時,一定要戴上保暖的帽子、圍巾或頭盔等,避免寒風直接吹拂麵部。其次,出汗時不宜外出。洗完頭要趕緊把頭發吹幹,在室內(nei) 停留一段時間再外出。此外,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避免熬夜,增強身體(ti) 免疫力。最後,要注意調理飲食,避免過度飲酒和攝入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食物。(記者 秦聰聰 實習(xi) 生 李佳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