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將成為新時期共同發展的新引擎
作者:陳文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百年未有之亂(luan) 局的變亂(luan) 交織中,中國經濟的動力和空間在哪裏?這裏提供一點思考:縣域經濟處於(yu) 城市經濟與(yu) 農(nong) 村經濟之間的紐帶地位,它是在縣級行政區劃內(nei) 的所有經濟類型的綜合,從(cong) 中國經濟存量要素與(yu) 增量要素看,將發生曆史性、顛覆性、革命性變化。
縣域經濟將成為(wei) 增長潛力最大的基本盤
GDP過萬(wan) 億(yi) 的城市與(yu) 過千億(yi) 的縣城經濟容量和經濟潛力最大的區域,若幹縣域經濟和城市經濟成為(wei) 支撐中國經濟長周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盤和基礎。縣域經濟也將成為(wei) 增長潛力最大的基本盤。截至2022年7月,我國縣和縣級市數量分別為(wei) 1472個(ge) 和394個(ge) ,二者共計1866個(ge) ,千億(yi) 以上的縣也有40個(ge) 左右。此外,在百強縣前十名中,江蘇省獨占六席,包攬前四名。值得一提的是,百強縣中有54個(ge) 縣域進入了“GDP千億(yi) 俱樂(le) 部”,其GDP總量達到8.6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7.1%。這些“千億(yi) 縣”具有強大的財政實力,2022年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值達到了1080億(yi) 元,為(wei) 國家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全國僅(jin) 是超萬(wan) 億(yi) 的城市和超千億(yi) 的縣域經濟總量,合計占中國發展中國經濟總量的50%以上,全部城市經濟和縣域經濟總量加起來占中國經濟的90%以上。郡縣安,天下安。數量眾(zhong) 多的縣域經濟,尤其是處於(yu) 頭部的縣域經濟,將使中國經濟具有長周期可持續增長的巨大潛力和空間。
中國縣域經濟正在逐步出現“四個(ge) 下沉”
郡縣安則天下安。中國90%的鄉(xiang) 村都是在縣域,縣域經濟相比於(yu) 城市經濟產(chan) 業(ye) 綜合性更強。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產(chan) 業(ye) 結構、區域結構、城鄉(xiang) 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公共基礎設施的均等化、公共服務水平的均等化、公共政策水平的均等化,中國縣域經濟正在出現“四個(ge) 下沉”,這將極大提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中國經濟發展總量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創新鏈,向縣域經濟下沉。一些頭部縣域已經成為(wei) 產(chan) 業(ye) 供應鏈集群的承載地,如被稱為(wei) 製造業(ye) 之都的長沙縣,集聚了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和鐵建重工等頭部企業(ye) 。
二是重大投資和重大項目向縣域經濟下沉。2022年《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指出,推進以縣城為(wei) 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對促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具有重要意義(yi) ,需從(cong) 補齊縣城短板弱項、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深化體(ti) 製機製創新等方麵展開。
三是市場和消費向縣域經濟下沉。中國電子商務、網絡店鋪和直播帶貨發展很快,與(yu) 之相關(guan) 聯的縣域經濟已經成為(wei) 消費的主戰場和市場的前端,例如拚多多的主要消費群體(ti) 在三、四線城市和縣域而不是大城市。中國鄉(xiang) 村旅遊資源占全國旅遊資源70%,旅遊人數目前隻占國內(nei) 旅遊總人數30%,旅遊消費還不到國內(nei) 旅遊消費總額的20%,我國鄉(xiang) 村旅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
四是基礎設施投資等公共服務資源下沉。中央公共政策的一個(ge) 重點是,促進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縣域經濟延伸,提高縣城與(yu) 周邊大中城市互聯互通水平,擴大幹線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公路等覆蓋麵。要提升縣域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不斷完善縣城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服務並向鄉(xiang) 村延伸覆蓋,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高水平推動縣城及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個(ge) 下沉”將逐步形成城鄉(xiang) 包括資源的環流和對流,這將極大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前以縣域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成為(wei) 新的階段共同發展的新引擎,隻有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充分釋放出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
縣域經濟是城市群落放大功能的支點
我國區域經濟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形成若幹具有獨特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城市群落,縣域經濟是城市群落放大功能的支點。
1.大流通格局的發展與(yu) 形成。現在中國機場建設飛速發展,港口建設飛速發展,高速公路建設飛速發展。中國的硬基礎設施從(cong) 1998年亞(ya) 洲金融危機以後超常發展,基本上形成了硬基礎設施對中國經濟和區域布局的重要支撐。現在特別是“十四五”期間會(hui) 形成軟基礎設施、數字化基礎設施的重要支撐,這種支撐會(hui) 使我們(men) 的要素流動更快,成本更低。
2.大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帶的發展與(yu) 形成。這些國際化大城市、區域性大城市是中國製造業(ye) 密集的地區、人才密集的地區、知識要素密集的地區、創新資源密集的地區。現在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大城市群原來是大城市和大城市連接,現在大城市群裏涵蓋了很多國際化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微型城市。我們(men) 有些縣、鄉(xiang) 鎮,甚至村就是一個(ge) 製造業(ye) 的基地,成為(wei) 一個(ge) 微型城市的架構。現在很多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已經下沉到二級城市、三級城市,甚至是鄉(xiang) 鎮,形成了中國內(nei) 循環強大的基礎。因此,未來的城市群中既涵蓋大城市群的連接,也涵蓋大城市群覆蓋下的中小城市,甚至微型城市的連接,叫作城市群落,這當中縣域經濟是基礎與(yu) 支撐。
3.領先世界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這為(wei) 中國長周期發展創造了可以持續利用的獨特優(you) 勢,塑造了中國經濟格局。有一些地方是以時間換空間,有一些地方是以空間換時間,有一些地方是以時間和空間塑造新的區域發展動能。比如說數字化基礎設施,我們(men) 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生物技術研發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到來的時候,我們(men) 將和世界比肩,從(cong) 而引發區域經濟格局的一係列變革。
4.大物流體(ti) 係的發展與(yu) 形成。著眼於(yu) 未來的區域發展,我們(men) 必須加強對於(yu) 那些可以帶動周邊國家的主體(ti) 省份的政策支持,對於(yu) 邊境區域的政策支持,提高對於(yu) 邊境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程度。鼓勵並支持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向邊境地區轉移,以我國在邊境上的製造業(ye) 頭部企業(ye) 為(wei) 龍頭,形成與(yu) 周邊國家相聯係的新的產(chan) 業(ye) 鏈。我國很多企業(ye) ,特別是勞動力密集型的製造業(ye) 企業(ye) 轉移到周邊緬甸、老撾、越南、印度尼西亞(ya) 等國家,一定要努力把頭部企業(ye) 留在境內(nei) ,主要應該留在我國的沿邊地區,以沿邊地區為(wei) 基礎和前沿,重構產(chan) 業(ye) 鏈。
全麵係統研究出縣域經濟發展思路,要因地製宜補齊縣城短板弱項,進一步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實現縣城高質量發展。把握經濟變革的新方向,推動縣域數字化建設轉型升級。要在堅持創新驅動的基礎上,充分釋放各生產(chan) 要素活力,將土地製度作為(wei) 改革創新的突破口,科學配置生產(chan) 要素,提高流動效率,全麵激發縣域經濟領域的創造力和市場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