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攜手呂劇院 新空間享受新體驗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li) 馮(feng) 帆
“穿阡陌,過街巷,他快步疾行身倉(cang) 皇……”在山東(dong) 美術館二樓展廳中,一個(ge) 古色古香的場景布置格外引人注目:獨具特色的太師椅、典雅別致的燈籠、茶具、插花……不一會(hui) 兒(er) ,一陣悠揚的戲曲唱腔響起,4名演員先後登場,旁邊的八人樂(le) 班吹拉彈奏,演出正式開始。
近日,山東(dong) 省呂劇院、山東(dong) 美術館聯手,開展“美好呂程 展館相逢——過大年小劇場呂劇《歸·源》美術館開演啦”活動,讓觀眾(zhong) 在戲曲與(yu) 美術兩(liang) 種藝術形式交融的新空間享受新體(ti) 驗。
小劇場呂劇《歸·源》改編自明話本《警世通言》中的《蘇知縣羅衫再合》,是探及人性的傳(chuan) 奇故事。在山東(dong) 美術館演出的片段呈現的正是劇中的重點唱段,時長在半個(ge) 小時左右。在現場,觀眾(zhong) 席與(yu) 舞台的距離不到兩(liang) 米。每場演出結束後,觀眾(zhong) 還可以與(yu) 呂劇演員進行互動體(ti) 驗,大家可以走上舞台,同演員合影、試穿演出服裝。
對於(yu) 觀眾(zhong) 來說,這是傳(chuan) 統戲曲與(yu) 當代美展的交融,是動態美與(yu) 靜態美的結合,更是視覺與(yu) 聽覺的雙重享受。“我每周都去劇場裏看傳(chuan) 統呂劇演出,但這種形式還是第一次見,不僅(jin) 拉近了我們(men) 觀眾(zhong) 和演員之間的距離,更讓我們(men) 有了一種身臨(lin) 其境的體(ti) 驗感。”71歲的孫智慧在戲迷群裏一看到山東(dong) 美術館要演呂劇,第一時間報了名。
美術館與(yu) 呂劇院的攜手,既拓展了“美術館+”“傳(chuan) 統戲曲+”的形式,也搭建了讓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藝術擁抱年輕觀眾(zhong) 的舞台。
“這種小劇場演出具有演員少、投入少、靈活性強的諸多優(you) 勢,在內(nei) 容和形式上很受觀眾(zhong) 喜愛。”山東(dong) 省呂劇院院長孫香蘭(lan) 介紹,呂劇是山東(dong) 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這幾年,山東(dong) 省呂劇院在如何吸引年輕人上下了功夫,這一創新舉(ju) 措也是其中一種方式。
“對於(yu) 我們(men) 美術館來說,傳(chuan) 統戲曲中的舞台布景首先就是一種獨具美感的裝置藝術,再通過和優(you) 秀傳(chuan) 統劇目的融合,讓觀眾(zhong) 具有沉浸式的觀展體(ti) 驗。接下來,我們(men) 和山東(dong) 省呂劇院、京劇院、雜技團等院團也將陸續合作,通過豐(feng) 富的形式,在今年春節期間為(wei) 市民遊客營造更加濃厚的節日氛圍。”山東(dong) 美術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22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