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明確新標準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記者高敬)記者22日從(cong) 生態環境部獲悉,我國將進一步推進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確保治理後實現“三基本”,即基本看不到汙水橫流、基本聞不到臭味、基本聽不到村民怨言。
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是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nei) 容。生態環境部日前與(yu) 相關(guan) 部門聯合發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的指導意見》。
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取得積極進展,但也存在治理機製不完善、治理重點不突出、治理成效評判標準不科學、治理模式不精準、治理成效不穩固、保障措施不健全等突出問題。
指導意見提出,進一步推進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要堅持3方麵基本原則:一是因地製宜,分類施策。因地製宜選擇資源化利用、納入城鎮汙水管網/廠、相對集中式或集中式處理等治理模式或模式組合,不搞“一刀切”。二是經濟適用,梯次推進。自下而上、實事求是確定治理標準,合理選擇技術工藝。突出重點,分階段對農(nong) 村生活汙水應管盡管、應治盡治、應用盡用,逐步迭代升級,不搞“一窩蜂”。三是典型引路,建管並重。注重試點先行,以點帶麵推進治理。加強設施建設質量管理,建立管護機製,建一個(ge) 成一個(ge) ,不搞“一陣風”。
這位負責人表示,考慮到我國農(nong) 村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條件千差萬(wan) 別,指導意見明確治理成效評判基本標準,即確保治理後實現“三基本”:基本看不到汙水橫流,公共空間基本沒有生活汙水亂(luan) 倒亂(luan) 排現象;基本聞不到臭味,公共空間或房前屋後基本沒有黑臭水體(ti) 、臭水溝、臭水坑等;基本聽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為(wei) 多數村民群眾(zhong) 認可。
指導意見強調,因地製宜選擇治理模式和技術。對於(yu) 常住人口較少、居住分散,以及具備適宜環境消納能力的村莊,優(you) 先采取資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對距離城鎮較近且具備條件的村莊,可采取納入城鎮汙水管網/廠的治理模式。對人口集中或相對集中的村莊,因地製宜采取相對集中式或者集中式處理模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