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珍品展現風華萬象
劉裕國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金鑲九龍戲珠手鐲、銀鍍金鑲米珠飛鶴紋別針,定州博物館的鎏金點翠嵌寶“誥命”龍鳳冠,歐洲曆史最悠久的珠寶世家之一麥蘭(lan) 瑞家族製作的黃金琺琅珠寶套裝,見證英國女王伊麗(li) 莎白二世加冕時刻的玫瑰胸針……
在四川成都博物館近日推出的“風華萬(wan) 象:16—20世紀典藏珍品藝術展”上,300餘(yu) 件中外珍品薈萃一堂,讓觀眾(zhong) 近距離感受東(dong) 西方工藝之美,品賞文明交流互鑒的華章。
此次展覽由成都博物館、北京聖軒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匯集國內(nei) 外多家文博收藏機構的珍品。展品年代橫跨4個(ge) 世紀,展現了社會(hui) 變革與(yu) 時代審美的發展軌跡。
明清時期,各色寶石隨著跨洋貿易進入中國,鑲嵌寶石飾品漸成風尚。北京定陵出土的明萬(wan) 曆孝靖皇後十二龍九鳳冠是中國目前僅(jin) 存的4頂明代鳳冠之一,采用了當時最為(wei) 精巧的點翠嵌珍珠寶石工藝。此鳳冠以漆竹紮成帽胎,正麵飾有8條金龍,下有5隻金鳳,背部有4條金龍,兩(liang) 側(ce) 各有2條金鳳。龍鳳均口銜珠寶串飾,二者之間插飾翠雲(yun) 、翠葉。全冠共鑲嵌天然寶石100餘(yu) 粒、珍珠3500餘(yu) 顆,寶石顆粒均勻,形狀各有不同,色彩鮮豔明麗(li) 。此次展覽是其首次離京展出,讓廣大觀眾(zhong) 一覽明代宮廷製作的頂級工藝。
17—18世紀以來,大量中國藝術品遠銷海外,東(dong) 方審美情趣與(yu) 藝術風格給歐洲裝飾藝術帶來新的創意與(yu) 靈感。歐洲珠寶設計師們(men) 創作出許多帶有中國韻味的作品,尤以玉器最為(wei) 豐(feng) 富。20世紀20年代法國珠寶品牌卡地亞(ya) 推出的一款扇形胸針,以碧玉為(wei) 主要材質,頗具東(dong) 方風情。香港兩(liang) 依藏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法國金質粉盒,邊框嵌有黑色琺琅,盒蓋鑲嵌玉石,其上浮雕“鯉魚跳龍門”故事圖。
孔雀在東(dong) 方文化中有著美好的寓意,是印度的國鳥。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新藝術運動時期,孔雀成為(wei) 歐洲藝術家鍾愛的設計元素。展覽中有一枚孔雀羽飾格外精美,整體(ti) 鑲嵌1742顆鑽石,頭尾使用鏨刻琺琅工藝,還原出孔雀的流光溢彩。1905年,印度大公賈加吉特·辛格在法國巴黎麥蘭(lan) 瑞珠寶店訂購了這件孔雀羽飾,後來將它贈給一見鍾情的西班牙少女安妮塔·德爾加多。這件珍寶是東(dong) 西方文化交融的產(chan) 物,也見證了一個(ge) 跨越國界、跨越階層的愛情故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