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建家園
【新春走基層】
光明日報記者 王冰雅 宋喜群
“一、二,起!”山裏的積雪尚未消融,甘肅省臨(lin) 夏州積石山縣石塬鎮肖紅坪村8社的村民樊玉山這兩(liang) 天卻忙得熱火朝天。他與(yu) 兒(er) 子合力把一人多高的立櫃抬到了正房門口。
“這是從(cong) 廢墟裏抬出來的。”順著樊玉山手指的方向,曾經的偏房隻剩下幾段不到半米高的牆。“所幸當晚沒人在家。”樊玉山感慨,“人好著就成,房子嘛慢慢建。”
記者走進屋裏,一股油香撲麵而來,一個(ge) 個(ge) 小巧玲瓏的麵餜子在油鍋中翻滾,傳(chuan) 出滋啦啦的響聲。“我剛從(cong) 新疆回來,這幾天把家裏拾掇利索,等著孩子們(men) 回來過年。一年了,就盼著這幾天!”樊玉山的老伴兒(er) 安梅英熱情地端出剛炸好的油餜,“快趁熱嚐嚐!”
樊玉山家有8口人,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地震發生後,兩(liang) 個(ge) 小兒(er) 子匆忙返回家中,查看房屋受損情況。“沒打過照麵的消防戰士,冒著餘(yu) 震危險幫我們(men) 搶救財物。”提到這些,安梅英連道感謝。
“地震發生以後,支援的物資就沒斷過。”樊玉山補充道,“兩(liang) 天後就搬進帳篷,一周後住進安置房,全國上下合力幫助我們(men) 渡過難關(guan) ,我們(men) 更要努力生產(chan) 自救。”
“這半個(ge) 月來,我和家人在村幹部的幫助下為(wei) 重建做著準備。”樊玉山說,經過政府工作人員鑒定,家中的主房基本完好,重新清掃打理後,就打算騰退安置房,回遷到自己家。
樊玉山是肖紅坪村8社最早響應拆危排險、自建家園的村民。樊玉山盤算著:“正月初七就可以準備建築材料了,我們(men) 加把勁兒(er) ,估計四月就能把偏房蓋好,‘五一’過了就能出去打工嘞!”
村裏主動投入生產(chan) 自救的村民越來越多,政府也出實招來幫忙。肖紅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樊學春介紹,日前,安置點開辦了勞務技能培訓課程,第一期開設的電焊課、麵點課吸引了100多人報名。“我們(men) 還向群眾(zhong) 及時提供外出務工信息,等春節過後,有很多村民會(hui) 外出打工。”樊學春說。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29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