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蓄力突破,跑出發展“加速度”——山東省菏澤市持續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發布時間:2024-01-29 09: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li) 李誌臣 馮(feng) 帆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新振 王亮 張嘯

  冬日,陽光灑落在山東(dong) 省菏澤市現代醫藥港健康科技產(chan) 業(ye) 園,這裏塔吊林立、機器轟鳴,車輛往返穿梭、作業(ye) 忙碌,泰祐藥業(ye) 等項目施工建設如火如荼。“我們(men) 將嚴(yan) 把質量關(guan) ,加快施工進度,盡早完成交付。”泰祐藥業(ye) 技術部經理孟強說。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新時代的硬道理。近年來,菏澤市增強改革韌性、激活內(nei) 生動力,堅定不移推進“四個(ge) 突破”,跑出工業(ye) 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找準了一條錯位發展、差異競爭(zheng) 的創新趕超新路徑,成為(wei) 山東(dong) 省發展速度最快、綜合實力提升最明顯的地市之一。

   1.特色產(chan) 業(ye) 蝶變躍升

  菏澤市種植牡丹曆史悠久,始於(yu) 隋,興(xing) 於(yu) 唐宋,盛於(yu) 明清,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譽。牡丹,是菏澤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也是菏澤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產(chan) 業(ye) 。

  菏澤堯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牡丹籽油軟膠囊,獲得國內(nei) 首個(ge) 該類保健品產(chan) 品注冊(ce) 證書(shu) ;康普深耕牡丹籽油的製取技術,成功研發出“醫美級”牡丹籽油,並承擔山東(dong) 省牡丹籽油高質開發示範項目;瑞璞公司專(zhuan) 攻“彩色油用牡丹”“鮮切花牡丹”,兩(liang) 項技術實現新突破……

  近年來,菏澤市立足資源稟賦和產(chan) 業(ye) 基礎,做好特色文章,實現差異競爭(zheng) 、錯位發展,著力推動牡丹“鏈”上生長,實現美麗(li) 蝶變。

  花可賞、根入藥、籽榨油、蕊製茶、瓣提露……在菏澤,牡丹早已跳出單一觀賞用途,牡丹產(chan) 業(ye) 從(cong) 種植、種苗、切花、觀賞,向醫藥化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營養(yang) 保健、畜牧養(yang) 殖、工藝美術、旅遊觀光、食用菌、新型材料九大領域不斷延伸,形成全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完整鏈條。

  中國牡丹芍藥學會(hui) 副秘書(shu) 長龐誌勇告訴記者,目前,菏澤市牡丹區牡丹產(chan) 業(ye) 帶動5萬(wan) 餘(yu) 名村民從(cong) 事牡丹苗木、溫室牡丹、牡丹深加工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牡丹成為(wei) 當地的“產(chan) 業(ye) 花”“富民花”。

  “每年8月下旬到次年1月,是牡丹種苗的出口旺季。在菏澤,有7家出口牡丹種苗的企業(ye) ,經營的牡丹主要出口到荷蘭(lan) 、俄羅斯、德國、意大利等國家,涉及九大色係100多個(ge) 品種。現在,菏澤牡丹種苗占據全國出口牡丹種苗的85%。”溫德霍斯特(菏澤)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奇說。

  除了牡丹種苗,各種以牡丹為(wei) 原料的產(chan) 品也“飄香世界”。在龍池牡丹實業(ye) 有限公司展廳內(nei) ,牡丹籽油、牡丹麵膜、牡丹糕點、牡丹化妝品、牡丹洗化品等產(chan) 品讓人目不暇接。

  如今,菏澤市培育了16家牡丹深加工企業(ye) ,設立20家科研機構,開發出260多種產(chan) 品,推動牡丹產(chan) 業(ye) “接二連三”融合發展。目前,菏澤牡丹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已超過百億(yi) 元。

  菏澤市搶抓山東(dong) 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和新一輪“突破菏澤、魯西崛起”等機遇,加快轉換產(chan) 業(ye) 賽道,不斷推動特色產(chan) 業(ye) 拔節生長,全麵激發發展活力、創新能力和內(nei) 生動力,著力打造產(chan) 業(ye) 發展新高地。

   2.新質生產(chan) 力加速成長

  “舊電池廢棄處理,一方麵會(hui) 造成環境汙染,另一方麵也是一種資源浪費。我們(men) 現在正在做的,就是回收廢電池,進行重新利用。”龍蟠科技山東(dong) 產(chan) 業(ye) 園行政經理李樹昌介紹,產(chan) 業(ye) 園落戶菏澤市鄄城縣後,多個(ge) 項目陸續簽約落地。其中,2.5萬(wan) 噸美多鋰電池回收項目投產(chan) 後,將成為(wei) 北方地區最大的單體(ti) 鋰電池回收項目,鋰回收率高達92%,鎳鈷回收率高達99.5%。該項目投資6.7億(yi) 元,從(cong) 2022年9月開工建設,項目投產(chan) 後,預計可實現年產(chan) 值35億(yi) 元。

  新能源新材料是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培育新動能的重要領域。菏澤市立足新發展理念,緊抓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超前布局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圍繞鋰電池材料生產(chan) 、回收利用,著力打造百億(yi) 級新能源新材料產(chan) 業(ye) 集群。

  從(cong) 2021年40萬(wan) 噸的可蘭(lan) 素項目率先落地,到10萬(wan) 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15萬(wan) 噸鋰電池電解液等7個(ge) 項目共同布局,通過集群發展、鏈式培育,從(cong) 最初投資3億(yi) 多元的單體(ti) 項目,衍生成為(wei) 計劃投資超137億(yi) 元、占地近1300畝(mu) 的科技產(chan) 業(ye) 園區……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單一到多個(ge) 、從(cong) 項目到鏈條,不到3年時間,菏澤市實現了在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超前布局,搶占了技術製高點。

  這與(yu) 菏澤市和鄄城縣優(you) 良的營商環境是分不開的。在可蘭(lan) 素項目簽約落地後,鄄城縣就成立了龍蟠科技服務專(zhuan) 班,由縣級領導牽頭包保駐點,有關(guan) 責任單位全力靠上,幫助企業(ye) 辦理注冊(ce) 、環評、能評、安評等相關(guan) 手續。另外,當地還為(wei) 企業(ye) 配套建設廠房等,保障項目以最快速度投產(chan) 達效。

  “當地還專(zhuan) 門為(wei) 我們(men) 配備了‘企業(ye) 秘書(shu) ’,長駐園區,為(wei) 我們(men) 提供24小時貼身服務,及時解決(jue) 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龍蟠科技山東(dong) 產(chan) 業(ye) 園總經理呂從(cong) 江說。

  如今,菏澤市深入推進工業(ye) 強市戰略,聚焦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全力以赴抓謀劃、強招引、促落地、優(you) 服務,不斷加快壯大新能源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提升新能源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

  市場經營主體(ti) 是經濟運行的“細胞”。一般而言,一個(ge) 城市市場經營主體(ti) 數量越多,這個(ge) 城市的經濟就越活躍、越發達。據相關(guan) 數據統計,近5年,有6595家省外企業(ye) 遷入山東(dong) ,其中1130家省外企業(ye) 遷入菏澤市,遷入數量位居山東(dong) 省16地市第1位。越來越多的外地企業(ye) 為(wei) 何青睞菏澤?

  “優(you) 良的營商環境是增強優(you) 質項目落地的重要‘磁吸力’。”在呂從(cong) 江看來,從(cong) 項目建設到落地發展過程中,政府工作人員主動上門詢問困難、解決(jue) 問題,讓他們(men) 切身感受到良好的營商環境,堅定了企業(ye) 投資的信心和決(jue) 心。

   3.黃河灘展開新畫卷

  “三年攢錢、三年墊台、三年蓋房、三年還賬”,曾是黃河灘區群眾(zhong) 艱苦生活的寫(xie) 照。

  “以前的家是年年淹、年年建、年年換,在我記憶中,我們(men) 家就蓋了八次房,從(cong) 小就盼望著能有一個(ge) 安穩的家。”菏澤市東(dong) 明縣長興(xing) 集鄉(xiang) 竹林新村74歲的農(nong) 民畫家毛吉誌從(cong) 小生活在黃河岸邊,養(yang) 成了通過畫筆將所見場景記錄下來的習(xi) 慣。

  過去,他的畫筆下多是灘區群眾(zhong) 飽受黃河水患的場景。2021年,曆時五年、投資150億(yi) 元的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重大民生工程全麵完成,灘區群眾(zhong) 喜遷新居,圓了期盼多年的安居夢。如今,毛吉誌用一幅幅畫繪出了灘區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的幸福新生活。

  “現在,村裏路寬了,村莊也美了,還有廣場讓大家放鬆娛樂(le) 。”菏澤市鄄城縣舊城鎮西劉樓村村民吳梨娟說。

  鄄城縣舊城鎮是典型的灘區鄉(xiang) 鎮,自遷建後堅持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片區創建為(wei) 抓手,通過“聯村共建、統籌規劃、示範帶動”的方式,由點向片、擴片成麵,推動示範片區內(nei) 多元素融合、多產(chan) 業(ye) 發展,一幅“鄉(xiang) 土味、古鄄韻、黃河風”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我們(men) 探索由黨(dang) 支部領辦合作社新模式,流轉土地5000餘(yu) 畝(mu) ,發展規模種植產(chan) 業(ye) ,畝(mu) 均增收2000餘(yu) 元,帶動村集體(ti) 增收50萬(wan) 元。”舊城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舊城鎮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片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朱伯達介紹,截至2023年12月,片區內(nei) 六合新村、葵堌堆村、西劉樓村等10個(ge) 村集體(ti) 收入均超過10萬(wan) 元,其中4個(ge) 村集體(ti) 收入超過100萬(wan) 元;片區建立鏈條式管理機製和“八步工作法”,實行結對幫扶政策,推動各村整體(ti) 提升、融合發展,支起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頂梁柱”。

  為(wei) 壯大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力軍(jun) ”,舊城鎮大力發展“歸雁經濟”,招引20餘(yu) 名青年人才創辦文旅、電商、服裝、地毯、工藝品加工等產(chan) 業(ye) 項目23個(ge) ,帶動周邊1500餘(yu) 名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實現新增利稅300餘(yu) 萬(wan) 元。

  “我家孩子小,不方便外出務工,之前找不到地方掙錢,現在每天不用出村就能到車間上班,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啥都不耽誤,家裏生活條件改善了不少。”六合新村村民周建梅說。

  如今的菏澤,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多項重點指標中增速居山東(dong) 省第一,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三產(chan) 協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加速成長,新舊動能加快轉換,高質量發展的底氣越來越充足。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29日 0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