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減肥博主“打假”帖實為引流,平台不能坐視不理

發布時間:2024-02-06 15:20: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守一

  不少人想必都曾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刷到過一些減肥教程。那些所謂的減肥博主,會(hui) 推崇各種看起來毫不費力的減肥方法,比如“吃吃喝喝生活化減脂方式”“跟著吃就能瘦”的“食療減肥法”等。《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不少這類減肥博主打著減肥的名義(yi) 賣貨,甚至有的把處方藥當成“減肥藥”推薦,誤導公眾(zhong) 涉嫌違法。

  以“種草”的名義(yi) 帶貨,已經不算是新的營銷套路,對於(yu) 這些種草帖,很多網友也會(hui) 本能地警惕。不過麵對利益誘惑,這些博主的營銷套路也在同步“進化”。比如有的博主義(yi) 正辭嚴(yan) 地聲稱要檢驗、打假某種減肥產(chan) 品,以騙得網友的共情,可是點開視頻、帖子一看,其實也是在推薦減肥藥、減肥膠囊、減肥茶等。如今各平台都“精通算法”,網友一旦看過減肥類的信息,以後類似信息就會(hui) 鋪天蓋地,看得多了難免有人中招,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購買(mai) 產(chan) 品。

  如果隻是減肥無效,浪費了消費者的時間和金錢,還不算最糟糕的結局。更可怕的是,還有些博主為(wei) 了賺錢不惜鋌而走險,鼓勵通過藥物減肥,甚至把處方藥炒成“減肥神藥”。在某平台上,就有不少博主推薦司美格魯肽注射液,但這是供糖尿病人使用的降血糖處方藥。很多醫生都有提醒,正常人如果長期使用司美格魯肽,可能導致低血糖,還可能對女性的月經和生育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減肥不一定有效,倒是有可能把身體(ti) 搞垮。

  這些信息之所以能在社交平台泛濫,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其定性存在一定模糊性。這些博主通常是打著分享經驗的名義(yi) 介紹自己用過的產(chan) 品,以區別於(yu) 傳(chuan) 統的廣告。而且多數博主還很精明地在視頻中標注文字:“普通食品不能代替保健品和藥品”,試圖規避法律責任。

  不過,在很多法律人士看來,這些做法近乎掩耳盜鈴。按照《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第八條,禁止以介紹健康、養(yang) 生知識等形式,變相發布保健食品廣告;介紹健康、養(yang) 生知識的,不得在同一頁麵或者同時出現相關(guan) 保健食品的購物鏈接等內(nei) 容。按照這些規定來衡量一些平台減肥博主的行為(wei) ,很多可以直接定性為(wei) 違規。隻不過因為(wei) 此種現象太過普遍,當沒有消費者較真維權時,此類行為(wei) 往往就處於(yu) “法不責眾(zhong) ”的狀態。

  對於(yu) 這些亂(luan) 象,各大社交平台最有能力、也最有責任進行必要的管理。這種身處灰色地帶的營銷帶貨,或許能給平台帶來短期收益,可是長遠看,欺詐行為(wei) 遲早會(hui) 遭到反噬,更不要說一旦出現安全事故,平台少不了要承擔連帶責任。放任這種灰色流量和利益,隻會(hui) 惡化平台的生態,傷(shang) 害用戶和消費者,最終就是傷(shang) 害平台。早一點拿出“刮骨療毒”的決(jue) 心,更有利於(yu) 維護平台和用戶的利益。(守一)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