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

發布時間:2024-02-19 10:05: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我國是全球農(nong) 險保費規模最大、覆蓋農(nong) 產(chan) 品最多、業(ye) 務模式最豐(feng) 富的農(nong) 業(ye) 保險大國之一,2023年農(nong) 業(ye) 保險為(wei) 農(nong) 業(ye) 發展提供風險保障4.98萬(wan) 億(yi) 元。但也要看到,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產(chan) 品開發特色化、理賠數據的精準性等方麵與(yu) 發達保險市場仍有較大差距。

  我國的農(nong) 業(ye) 保險分為(wei) 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範圍的保險品種和地方優(you) 勢特色保險品種,“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是發展農(nong) 業(ye) 保險的總體(ti) 思路。隨著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持續擴圍,發展特色農(nong) 險成為(wei) 完善農(nong) 業(ye) 保險的另一個(ge) 重要抓手。

  我國地域差異大,各地物產(chan) 豐(feng) 富,圍繞“土特產(chan) ”發展農(nong) 業(ye) 保險大有文章可做,江蘇的小龍蝦、新疆的棉花、海南的橡膠等都是農(nong) 業(ye) 保險重要的保障標的。但隨著各地農(nong)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的飛速發展,仍有一些小眾(zhong) 和新興(xing) 農(nong) 產(chan) 品不能及時享受到農(nong) 業(ye) 保險的保障。近年來,多地頻頻推出帶有“首個(ge) ”“首次”等標誌性意義(yi) 的農(nong) 險品種,一方麵表明新興(xing) 農(nong) 險產(chan) 品數量在增加,另一方麵也說明農(nong) 險在多樣性上還有提升空間。

  越是特色的農(nong) 產(chan) 品,對保險產(chan) 品的精細化開發越有不同需求。如北京平穀種植的桃子一旦受到夏季冰雹的影響可能導致整片果園絕收;新疆阿克蘇的紅棗最怕秋後成熟季節遭遇暴雨。如何針對不同標的品種的風險特點,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設置個(ge) 性化的保險責任和賠付水平,再科學厘定差異化的費率,是發展特色農(nong) 險的重要發力方向。

  作為(wei) 財產(chan) 保險領域的重要分支,農(nong) 業(ye) 保險的設計如同“搭積木”,綜合發揮各類保險產(chan) 品的優(you) 勢,往往能夠產(chan) 生一加一大於(yu) 二的效果。對於(yu) 植保管理中投入較大的農(nong) 作物,通過完全成本保險能夠保障農(nong) 戶所有物化成本。種植收入保險、天氣指數保險則對鮮果、鮮花、蔬菜等容易遭受自然災害影響的經濟作物更為(wei) 友好。價(jia) 格指數保險對於(yu) 有周期效應的大宗農(nong) 產(chan) 品和生豬等規模化養(yang) 殖業(ye) 能夠發揮更大的保障作用。林草碳匯保險等綠色保險產(chan) 品創新,則能夠發揮在“雙碳”領域的獨特優(you) 勢,提升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

  此外,發展特色農(nong) 險還要建立再保險聯動機製。近10年來,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消費和貿易發生了顯著變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不斷延伸,農(nong) 業(ye) 附加值顯著提高,但由於(yu) 極端氣象災害、動植物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多發頻發,對於(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挑戰越來越大。農(nong) 業(ye) 本就是高風險行業(ye) ,即便有了農(nong) 業(ye) 保險的保障,仍然需要通過再保險機製有效分散風險。再保險公司應不斷加強前沿科技研發投入,利用好數據和技術優(you) 勢,配合政府部門,協同相關(guan) 機構做好覆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多環節、全領域的風險管理服務,推進農(nong) 業(ye) 風險減量管理,有效提升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韌性。

  在現有的世貿組織規則下,農(nong) 業(ye) 保險是最有發展潛力的“黃箱轉綠箱”手段之一,正逐步扮演著農(nong) 業(ye) 間接補貼工具的重要角色。從(cong) 這個(ge) 維度來看,特色農(nong) 險現有的發展質量和運行效率還有提升空間,真正完全承擔起“綠箱”職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說到底,農(nong) 業(ye) 保險體(ti) 現的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治理體(ti) 製要求,要發揮好保險業(ye) 經濟“減震器”和社會(hui) “穩定器”作用,為(wei) 實現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保駕護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