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清朗網絡空間 築牢數字安全防線
近日,2023年中國網絡安全大事件在京發布。此次活動由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主辦、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承辦,采用征求業(ye) 界部分專(zhuan) 家意見和網絡公開投票的方式,通過對2023年重大網絡安全事件的梳理,評選出10件2023年中國網絡安全大事件,相關(guan) 專(zhuan) 家和業(ye) 界人士也對此發表了觀點。
公安部第一、第三研究所原所長 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委會(hui) 主任 嚴(yan) 明:
“百日打謠”行動維護網絡環境清朗有序
近年來,一些人為(wei) 了“博眼球”“引流量”,在網上編造傳(chuan) 播虛假信息,在一些熱點事件中肆意編造謠言信息,時常引發不明真相的網民進行傳(chuan) 播、關(guan) 注,從(cong) 而造成負麵輿情事件。
針對這種現象,2023年4月到7月,公安機關(guan) 組織開展了“百日打謠”行動,有效打擊震懾了編造謠言、傳(chuan) 播謠言的網上違法活動,治理了亂(luan) 象,起到了淨化網絡生態、維護網絡環境清朗有序的良好成效。
網絡謠言及其傳(chuan) 播問題不可能畢其功於(yu) 一役,公安機關(guan) 還要在持續提升打擊能力的同時,以打促管,將依法打擊和綜合整治持續結合,加強與(yu) 宣傳(chuan) 、網信、工信等部門的協同聯動。一方麵,嚴(yan) 肅追究網絡謠言發布傳(chuan) 播的相關(guan) 責任者,切斷謠言傳(chuan) 播鏈條;另一方麵,推動形成全社會(hui) 的工作合力與(yu) 長效機製,提升整體(ti) 防範、管控水平,力求治標也治本。公安工作將以打防管控一體(ti) 化努力營造清朗有序的網絡環境,認真維護好人民群眾(zhong) 合法權益。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委會(hui) 常委 金波:
《關(guan) 保要求》助推國家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信息安全技術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要求》(GB/T39204-2022)(以下簡稱《關(guan) 保要求》)是我國為(wei) 具體(ti) 實施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而發布的首個(ge) 國家標準,對於(yu) 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落地實施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yi) 。
《關(guan) 保要求》承接了《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國家法律法規,在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第三級通用安全要求的基礎上,為(wei) 保障業(ye) 務安全,從(cong) 分析識別、安全防護、檢測評估、監測預警、主動防禦、事件處置等六個(ge) 方麵提出安全要求,為(wei) 全麵開展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提出了更加全麵、更加細致的操作性要求。
該標準為(wei) 保護工作部門、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網絡安全服務機構等開展安全保護工作提供了指引和依據,有助於(yu) 提升國家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推動我國網絡強國戰略實施及數字經濟健康的良性發展。
綠盟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委會(hui) 常委 胡忠華:
為(wei)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台是我國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標誌著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guan) 注和保護的加強。它的施行對於(yu) 保護未成年人的個(ge) 人隱私、預防網絡沉迷以及規範網絡信息內(nei) 容均有重要意義(yi) 。
首先,有法可依,填補空白。條例作為(wei) 我國第一部專(zhuan) 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為(wei)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
其次,麵麵俱到,構築屏障。條例明確規定了要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ang) 的提升,加強網絡信息內(nei) 容規劃。諸多規定聚焦於(yu) 構建一個(ge) 良好的網絡環境,為(wei) 未成年人營造更安全、健康的網絡空間。
再次,多方共治,持續發展。政府、家庭、學校、企業(ye) 、網民等各司其職,形成共治的力量,為(wei)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構築堅實防線。全社會(hui) 的參與(yu) 和聚力必將大幅提高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效果和可持續性。
北京賽博英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委會(hui) 常委 譚曉生:
推動數據安全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全麵加強數據安全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能力建設
2023年1月16日,中國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16部門聯合印發的《關(guan) 於(yu) 促進數據安全產(chan) 業(ye) 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是一個(ge) 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文件。《指導意見》不僅(jin) 提出了數據安全產(chan) 業(ye) 發展的總體(ti) 考慮、指導思想、基本原則,還給出到2025年和2035年的具體(ti) 發展目標,並列出了7大重點任務和3大保障措施。
《指導意見》發布在數字經濟時代,在數據已成為(wei) 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的背景下,數據的安全與(yu) 有效利用對於(yu) 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穩定至關(guan) 重要。通過《指導意見》,我國對數據安全產(chan) 業(ye) 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方向和要求,體(ti) 現了對當前網絡安全形勢的深刻理解,顯示了政府在數據安全領域的前瞻性和決(jue) 心。
《指導意見》的內(nei) 容涵蓋了數據安全產(chan) 業(ye) 的多個(ge) 方麵,包括技術創新、產(chan) 品開發、服務提供、標準體(ti) 係等。政府不僅(jin) 關(guan) 注數據安全的立法和監管,也在積極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技術進步和市場成熟。
《指導意見》的發布是中國數據安全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個(ge) 重要裏程碑,它為(wei) 行業(ye) 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和強有力的支持,預示著中國在全球數據安全領域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360集團創始人 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委會(hui) 副主任 周鴻禕:
統籌發展與(yu) 安全
為(wei) 世界人工智能治理貢獻力量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發布,一方麵積極回應了社會(hui) 關(guan) 切,統籌了發展與(yu) 安全,極大鼓勵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應用,促進了技術的進步和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chan) 力在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方麵發揮巨大作用;另一方麵規定強化了風險治理意識,突出分類分級監管,強調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ge) 人信息保護等,明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商的內(nei) 容安全責任。
此外,該辦法也開創性地建立了大模型備案機製,明確了大模型評估、備案、上線一整套完善流程,為(wei) 我國規範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提供了依據,突顯了中國特色的人工智能治理之道,為(wei) 世界人工智能治理貢獻力量。
360作為(wei) 在數字安全和人工智能領域均有深入探索和布局的公司,將結合自身優(you) 勢推動大模型服務數字化戰略,在各行各業(ye) 中找尋垂直場景,向行業(ye) 化、企業(ye) 化方向發展,使之作為(wei) 生產(chan) 力工具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轉智改”結合,切實賦能千行百業(ye) 。同時,我們(men) 將持續技術攻堅,始終聚焦攻克大模型安全問題,幫助人工智能的發展真正做到“安全向善可信可控”。
奇安信集團總裁
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委會(hui) 常委、數據安全工作組組長吳雲(yun) 坤:
先立後破 築牢數據要素發展安全屏障
近年來,國家通過出台《“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關(guan) 於(yu) 構建數據基礎製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等政策,組建國家數據局等專(zhuan) 門機構,大力推進數據要素發展,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作用,打造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質生產(chan) 力。
統籌安全與(yu) 發展是我國確立的數據要素發展的基本原則,而在執行過程中,更是前置安全治理要求,強調先治理後發展,具體(ti) 體(ti) 現為(wei) 國家先行出台了《數據安全法》《個(ge) 人信息保護法》,其後在所有數據要素相關(guan) 政策中都明確提出了數據安全製度和保障措施要求。各部門、各行業(ye) 、各地區也陸續出台了相關(guan) 配套行政法規、標準、製度和規範,以及數據安全專(zhuan) 項檢查等常態化監管檢查手段,進一步完善數據安全治理體(ti) 係,確保數據安全製定和發條落地,強化對數據安全的要求。
數據安全連續三年被寫(xie) 入全國兩(liang) 會(hui) 政府工作報告,充分體(ti) 現了國家對數據安全的高度重視,通過明確要求和政策取向,推進製度化、常態化的工作機製將數據安全相關(guan) 政策、法規落地實施,這對數據安全工作推進具有極強的推動作用。
天融信科技集團董事長兼CEO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委會(hui) 常委、車聯網安全工作組組長 李雪瑩:
推動檢測結果互認 促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網絡關(guan) 鍵設備和網絡安全專(zhuan) 用產(chan) 品目錄》的調整是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關(guan) 於(yu) 推動安全認證和安全檢測結果互認規定的重要舉(ju) 措,順應了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對進一步統一網絡安全產(chan) 品安全要求、提升產(chan) 品整體(ti) 安全防護能力,發展強大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增強國家網絡安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yi) 。
此舉(ju) 措一方麵統一了網絡安全產(chan) 品安全要求,安全認證和安全檢測實施機構依據統一的技術標準進行安全性評價(jia) ,有助於(yu) 規範並提升行業(ye) 產(chan) 品質量水平;另一方麵通過推動安全認證和安全結果互認,避免重複認證、檢測,可以減輕網絡安全企業(ye) 負擔,進一步增加企業(ye) 業(ye) 務靈活性。
杭州安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委會(hui) 常委 範淵:
數字中國建設布局整體(ti) 推進
數字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2023年,數字中國建設布局整體(ti) 推進,數字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國家數據局成立,江蘇、四川、上海等省級數據局陸續掛牌,推動基礎數據製度建設,構建以數據為(wei) 關(guan) 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數據安全治理是數字經濟的基石,數據分類分級保護製度逐步落地實施,構建數據安全監測預警與(yu) 應急處置機製,平衡數據流動與(yu) 安全,促進數據價(jia) 值釋放與(yu) 合規使用。數據跨境流動規則體(ti) 係基本完善,形成以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個(ge) 人信息保護認證和個(ge) 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為(wei) 核心的數據跨境管理體(ti) 係,建立自貿區負麵清單政策,規範和促進數據跨境流動。數據安全產(chan) 業(ye) 實現快速增長,豐(feng) 富數據安全產(chan) 品、培育數據安全服務,逐步形成麵向重點行業(ye) 、重點領域的專(zhuan) 業(ye) 型數據安全產(chan) 品,打造麵向典型場景的綜合型數據安全解決(jue) 方案。
網絡安全日趨實戰化,從(cong) 人人對抗、人機對抗到基於(yu) 人工智能的攻防對抗,安全運營由傳(chuan) 統模式轉為(wei) 智能化主動防禦。在杭州亞(ya) 運會(hui) 、成都大運會(hui) 等安全保障中,天穹安全運營中心與(yu) 恒腦安全垂域大模型發揮重要作用,為(wei) 賽事的平穩安全運行提供全麵支撐,續寫(xie) 了網絡安全重保“零事故”輝煌篇章。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所領導
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委會(hui) 副主任 於(yu) 銳:
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活動
有效維護網絡秩序
《關(guan) 於(yu) 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是政府對網絡治理的積極回應,旨在通過強化法律責任、加強監管和規範網絡服務提供者行為(wei) 等多方麵手段,有效應對日益突出的網絡暴力違法犯罪問題。
首先,《指導意見》在法律責任方麵強調了明晰性,具體(ti) 明確了網絡暴力違法行為(wei) 的法律追責原則,有助於(yu) 規範網絡空間行為(wei) ,為(wei) 社會(hui) 提供了明晰的法治框架。通過建立明確的法律責任體(ti) 係,能夠推動網絡治理向更有序的方向發展,維護社會(hui) 的穩定和安全。
其次,《指導意見》提出了加強監管的措施,有望提高網絡治理的效果。監管的加強是為(wei) 了更有效地打擊網絡暴力,但如何平衡監管和個(ge) 體(ti) 權利,確保公正與(yu) 透明,是需要深入思考和謹慎處理的問題。
再次,《指導意見》對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平台運營者提出了一係列要求,以提高服務質量和用戶信息安全,但在實際實施中需要綜合考慮,引導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平台運營者平衡營收與(yu) 監管的內(nei) 在關(guan) 係。
安天科技董事長 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委會(hui) 常委 肖新光:
保障數據安全 加強個(ge) 人信息保護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知網(CNKI)依法作出網絡安全審查相關(guan) 行政處罰,該事件被票選為(wei) 2023年中國網絡安全十大事件,反映出人民群眾(zhong) 對構建版權壁壘及知識壟斷運營模式的不認可。通過互聯網知識平台建立起的內(nei) 容聚合、便捷檢索、知識成果獲取分享機製,能極大提升知識獲取效率,可一旦轉化成壟斷牟利模式,就必然提升社會(hui) 運行成本、阻礙社會(hui) 發展。論文作為(wei) 公開技術成果,是社會(hui) 公共的知識資源,也是大模型等技術發展重要的數據資源。公開知識成果的充分共享和免費獲取是社會(hui) 公平的重要保障,是曆史大勢所趨,未來或將成為(wei) 我國的製度特色和戰略競爭(zheng) 優(you) 勢。(經濟參考報記者 郭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