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論壇探討人工智能治理格局
當地時間2月5日,為(wei) 期兩(liang) 天的第二屆全球人工智能(AI)倫(lun) 理論壇在斯洛文尼亞(ya) 克拉尼舉(ju) 行。此次活動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和讚助,斯洛文尼亞(ya) 數字轉型部主辦。此次論壇以“改變人工智能治理格局”為(wei) 主題,匯聚了來自67個(ge) 國家的600多名政府、國際組織、學術研究機構、非政府組織和企業(ye) 的代表參加,共同探討與(yu) 人工智能相關(guan) 的平等、多樣性等重要議題。
簽署人工智能相關(guan) 協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5日表示,在本次論壇上,八家全球性科技機構和公司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了一項與(yu) 人工智能(AI)相關(guan) 的協議。根據相關(guan) 協議,這些機構和公司將結合教科文組織《人工智能倫(lun) 理問題建議書(shu) 》中有關(guan) AI倫(lun) 理的價(jia) 值觀和原則,設計和使用AI係統。這是私營企業(ye) 首次在AI領域與(yu) 聯合國合作。
協議規定,為(wei) 符合安全標準,並識別AI的不良影響,必須進行盡職調查,並采取及時措施預防,減輕或糾正這些影響,使之符合各國法律的規定。協議還強調了前期測試的重要性。但鑒於(yu) 市場上已有的AI係統迅速發展,協議還呼籲製定後期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控製措施。
這八家全球性科技機構和公司分別是全球移動通信係統協會(hui) (GSMA)、INNIT、聯想、LG AI研發(LG AI Research)、微軟、摩托羅拉、賽富時和西班牙電信。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表示,多個(ge) 全球性科技公司在相關(guan) 議題上給出了具體(ti) 承諾。她強烈呼籲各個(ge) 科技相關(guan) 方以它們(men) 為(wei) 榜樣,稱這對於(yu) “構建促進公共利益的AI至關(guan) 重要”。
2021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人工智能倫(lun) 理問題建議書(shu) 》,這是其正式通過的首份人工智能倫(lun) 理問題全球性協議。在過去兩(liang) 年裏,這一框架的實施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如今,超過50個(ge) 國家積極參與(yu) ,相關(guan) 多邊合作也顯著增加。
阿祖萊在論壇開幕式上強調,在氣候變化和數字革命的新背景下,國際合作變得更加重要。她說,在這場AI革命中,所有人都應積極參與(yu) ,並引導它造福人類。
作為(wei) 東(dong) 道主,斯洛文尼亞(ya) 數字轉型部部長杜赫在發言中表示,人工智能倫(lun) 理問題是一個(ge) 極其重要的話題。近年來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引發了不少問題,人工智能的發展要造福於(yu) 人是重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社會(hui) 科學與(yu) 人文科學的助理總幹事加芙列拉·拉莫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不僅(jin) 製定了一係列監管人工智能的措施和法律,還積極參與(yu) 國際行動,試圖解決(jue) 人工智能技術的弊端,為(wei) 人們(men) 提供更好的生活。
多國研發本地語言模型產(chan) 品
美國OpenAI公司研發的英文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在2022年底橫空出世後,多國研究人員紛紛跟進“大語言模型”技術,在全球多地形成了開發本地語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熱潮。
中國百度公司“文心一言”和科大訊飛公司“星火”等大語言模型產(chan) 品經過快速迭代,已顯示出較好的中文處理能力,被不少企業(ye) 用作生產(chan) 力工具。
在法國,截至去年9月,已有79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其中,米斯特拉爾人工智能公司估值近20億(yi) 歐元,成為(wei) 歐洲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jun) 企業(ye) 。去年12月,這家公司發布了“Mixtral 8x7B”模型,掌握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英語和德語5種語言。
俄羅斯網絡巨頭央捷科斯公司開發的YandexGPT去年10月成功通過了俄國家統一考試中的文學科目,比高校文學科目最低錄取線高出15分。公司搜索和廣告技術團隊經理德米特裏·馬修克說,它在俄語回複方麵已超越ChatGPT的3.5版本。
由越南溫納集團旗下的VinBigData公司研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chan) 品ViGPT於(yu) 去年12月27日正式麵世,包含超過600GB數據量的越南語語料,係首款越南語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chan) 品。
據韓聯社近日報道,韓國媒體(ti) 振興(xing) 財團推出“Bigkinds AI”服務,這項服務結合了新聞大數據分析係統“Bigkinds”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允許用戶通過類似聊天的方式提問,然後基於(yu) 新聞提供相關(guan) 信息。
此外,日本也研發了本國語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加坡去年12月頒布了全國人工智能戰略2.0,同時計劃開發能理解印尼語、馬來語和泰語的大語言模型。
不過,全球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麵發展不平衡,可能導致新的不平等。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今年年初在達沃斯論壇上說:“我們(men) 需要通過係統性努力增加人工智能的可及性,這樣發展中經濟體(ti) 才能從(cong) 其巨大潛力中受益。我們(men) 需要彌合數字鴻溝,而不是加深數字鴻溝。”
此次全球人工智能倫(lun) 理論壇包含上述議題。在不同語種人工智能競相發展的當下,拉莫斯指出:“我們(men) 需要真正全球性的協調和知識分享,以建立一個(ge) 負責任的人工智能生態係統,讓每一個(ge) 人受益。”
推進人工智能監管立法
目前,關(guan) 於(yu) 人工智能的相關(guan) 立法也在不斷推進。當地時間2月2日,歐盟27國代表投票一致支持《人工智能法案》文本,標誌歐盟向立法監管人工智能邁出重要一步。歐盟內(nei) 部市場委員蒂埃裏·布雷東(dong) 在社交媒體(ti) 上發文說,27國一致支持這一法案,說明它們(men) 認可“談判者在創新與(yu) 安全之間找到了完美平衡”。
歐盟委員會(hui) 於(yu) 2021年4月提出《人工智能法案》提案的談判授權草案。去年12月,歐洲議會(hui) 、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hui) 三方就《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協議。
此後,包括法國、德國在內(nei) 的一些國家對法案文本表達異議,擔憂法案對先進人工智能模型的嚴(yan) 格監管將阻礙歐洲人工智能的發展。為(wei) 了解決(jue) 這些擔憂,歐盟委員會(hui) 在人工智能領域推出多項支持創新的措施,建立新的監管機構“人工智能辦公室”負責這項法案的實施。
《人工智能法案》仍需要提交歐洲議會(hui) 批準。如果獲得批準,相關(guan) 規則將分階段實施,其中一些禁止性規則將在這項法律通過六個(ge) 月後生效,與(yu) 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相關(guan) 的某些規則將從(cong) 2025年起適用。(記者 秦天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