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阜康慶新春:民眾樂享“非遺”文化
中新網烏(wu) 魯木齊2月20日電 (陶拴科 馬文靜賈珊珊)19日,農(nong) 曆大年初十,民眾(zhong) 還沉浸在年味中,新疆阜康市水磨溝鄉(xiang) 水磨新村大院內(nei) 氣氛熱鬧非凡,“非遺”文化進文化大院,為(wei) 民眾(zhong) 獻上了豐(feng) 富的文化大餐。
當日下午4時,歡聲笑語中,從(cong) 四麵八方聚集來許多人,他們(men) 前來慶新春、賞非遺。新疆曲子傳(chuan) 統小戲《釘缸》率先開場,演員們(men) 款步而行,通俗易懂的唱詞,惟妙惟肖的表演,為(wei) 在場村民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lun) 的視聽盛宴。
“今天演出的新疆曲子太好看了,演員們(men) 表演得特別好,我是第一次這麽(me) 近距離看到非遺,心裏特別暖,希望以後能夠有時間多學習(xi) ,自己也能唱一下。”阜康市水磨溝鄉(xiang) 水磨新村村民古麗(li) 努爾·吐爾遜說。
新疆曲子,俗稱“小曲子”,是各族群眾(zhong) 共創共演的一種曲藝形式,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wei)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此次演出中,阜康市博格達新疆曲子藝術團演員帶來新疆曲子傳(chuan) 統小戲《客棧奇緣》,幽默詼諧的語言、誇張逗趣的表演將傳(chuan) 統戲劇與(yu) 現代表演形式相融合,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阜康市博格達新疆曲子藝術團演員李桂蘭(lan) 說:“我們(men) 今天帶來的是新疆曲子傳(chuan) 統劇《釘缸》《客棧奇緣》,劇本經過改編結合現代形式歌頌了咱們(men) 現代老年人對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我們(men) 爭(zheng) 取下一步編出更多更好的優(you) 秀作品來貢獻給大家,把它帶到學校社區,帶進文化大院,帶進千家萬(wan) 戶,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更好的傳(chuan) 承發揚光大下去。”
在剪紙現場,剪紙傳(chuan) 承人手持鮮紅色的剪刀。他們(men) 的雙手舞動、眼神專(zhuan) 注、嘴唇輕啟,創造出了絕美的非遺剪紙作品。“哇!好神奇啊!”現場小朋友拍手讚歎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剪紙項目傳(chuan) 承人楊含萍為(wei) 村民們(men) 耐心講解剪紙技法,讓大家在感悟剪紙藝術文化的同時,弘揚和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這一次非遺進我們(men) 的文化大院,我們(men) 確實學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的新疆小曲子,也學會(hui) 了剪紙,我希望這樣的活動在我們(men) 這個(ge) 文化大院今後多搞幾次,也豐(feng) 富了我們(men) 的文化生活。”阜康市水磨溝鄉(xiang) 水磨新村村民白生年說。
阜康市公共文化體(ti) 育事業(ye) 發展服務中心非遺專(zhuan) 幹孟遠說:“開展非遺進入文化大院活動,在展示我市非遺項目的同時,也為(wei) 大家提供了解和體(ti) 驗傳(chuan) 統文化的機會(hui) ,讓各族群眾(zhong) 在廣泛參與(yu) 中感悟中華文化精髓,推動非遺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zhong)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新的活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