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門 下車門 進廠門——多地開通務工專列暢通返崗之路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li) 馮(feng) 帆 周仕興(xing) 黃漢鑫 張國聖 光明日報通訊員 封榮權
2月19日晚,載有500多名甘肅定西籍務工人員的G2096次列車曆經11個(ge) 小時、1700多公裏的跋涉抵達山東(dong) 。這是今年“魯甘人力”東(dong) 西部協作返崗務工的首趟專(zhuan) 列,由山東(dong)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山東(dong) 省協作甘肅幹部管理組聯合主辦,旨在將千裏之外的勞務人員及時送達黃海之畔,已連續開行4年,累計輸送了2200餘(yu) 名甘肅籍勞動者到山東(dong) 就業(ye) 興(xing) 業(ye) 。
本次務工專(zhuan) 列根據勞動者的技能特點和就業(ye) 意願,精心篩選了5000餘(yu) 個(ge) 崗位,平均月薪超過6000元,其中不乏高薪崗位。同時,務工專(zhuan) 列還采取了配套提供務工交通補貼、精準提供崗前技能培訓等方式,助力勞動者穩定增收。
在簡潔溫馨的歡迎儀(yi) 式後,不到半小時,500餘(yu) 名“人力大軍(jun) ”便有序離開車站,被送往各用人單位。據了解,經前期充分對接,他們(men) 將與(yu) 300餘(yu) 家企業(ye) 成功“牽手”,實現“出家門、下車門、進廠門”的貫通式就業(ye) 。
“我們(men) 還收到了歡迎禮包和就業(ye) 服務實用手冊(ce) ,禮包裏有洗發水、牙杯牙刷、毛巾和牛奶,實用又貼心,讓我一下車就感受到了好客山東(dong) 的濃濃暖意。”定西小夥(huo) 劉勇連連點讚。
近年來,山東(dong) 、甘肅人社部門創新打造“魯甘人力”東(dong) 西部勞務協作品牌,建立“1+N”政策支撐體(ti) 係,推進“七項計劃”“九項活動”,通過推動共建魯甘人力資源服務協作體(ti) 、共建“創業(ye) 導師之家”“創業(ye) 孵化基地聯盟”、互設勞務工作站、開通“點對點”就業(ye) 專(zhuan) 列專(zhuan) 機專(zhuan) 車、發展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等措施,多渠道擴大就業(ye) 規模,累計幫扶甘肅農(nong) 村勞動力超20萬(wan) 人次精準就業(ye) 。
無獨有偶,春節前後,廣西針對務工人員返鄉(xiang) 返崗高峰,深入摸排務工人員返鄉(xiang) 返崗需求,精準提供便利化出行服務。
2月20日上午,1100餘(yu) 名務工人員乘坐返崗務工專(zhuan) 列,分別從(cong) 廣西百色、桂林奔赴廣州、深圳,開啟赴粵務工之旅。
“我們(men) 以‘高鐵+大巴’的形式,把務工人員從(cong) 家門口送至廠門口,暢通他們(men) 的返崗之路。”廣西壯族自治區就業(ye) 服務中心主任李芊告訴記者,廣西勞動力資源豐(feng) 富,全區農(nong) 民工總量達1323萬(wan) 人,其中離開本鄉(xiang) 鎮務工的農(nong) 民工約912萬(wan) 人。春運期間,全區預計開行專(zhuan) 車專(zhuan) 列約500趟次,服務約3萬(wan) 名務工人員返崗就業(ye) ,其中為(wei) 重點產(chan) 業(ye) 園區送工約2.5萬(wan) 人,助力企業(ye) 開工投產(chan) ,為(wei) 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勞力支撐。
今年以來,國鐵南寧局根據節後務工客流需求,加強與(yu) 各地人社部門對接,靈活加開務工專(zhuan) 列,為(wei) 社會(hui) 重點群體(ti) 順利返崗就業(ye) 做好運輸保障工作,已累計開行動車專(zhuan) 列及普速臨(lin) 客共19列,運送務工人員1.8萬(wan) 餘(yu) 人。
2月19日上午,龍年首趟川渝毗鄰地區務工人員返崗專(zhuan) 列駛出潼南站,載著來自重慶潼南區和四川遂寧市船山區的180名務工人員奔赴廣州,返回工作崗位。
“第一次感覺安安心心、踏踏實實地過了個(ge) 完整年。”坐上返崗列車的莫豔紅說,自己53歲了,已在廣東(dong) 務工28年,今年,返崗直通車幫她省去了搶票的煩惱。
廣州是川渝務工人員主要輸出地。為(wei) 幫助大量務工人員節後順利返崗,重慶、四川兩(liang) 地人社部門依托“春風行動”等專(zhuan) 項活動,協同定製了“川渝毗鄰地區外出務工人員返崗直通車”,為(wei) 兩(liang) 地務工人員提供舒適、安全的“點對點”一站式返崗服務,並聯合潼南站提前製定相應的返程務工運輸組織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為(wei) 務工人員辦理團體(ti) 車票手續,優(you) 化進站程序,確保當天出行。
據了解,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速推進以來,川渝人社部門不斷深化合作,持續推出穩崗就業(ye) 等便民舉(ju) 措。去年,兩(liang) 地著眼建設高質量充分就業(ye) 先行區,唱好“雙城記”、促成“就業(ye) 季”,更在平台共建、改革共抓、政策共謀、項目共推等方麵形成了10件標誌性成果。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1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