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進行時】係好橋隧“平安扣”
【春運進行時】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li) 李誌臣 光明日報通訊員 周琦
“咱們(men) 重點檢查隧道口上方的土體(ti) 、植被、岩石,尤其是它們(men) 的變化情況……”近日,在山東(dong) 濟南南部山區一條曲折蜿蜒的山間小道上,一輛白色的工程車緩慢前行,工長師昊強調著作業(ye) 注意事項,不忘提醒工友繃緊安全弦,“雪後山路濕滑,一定注意安全”。
寒冬時節,濟南南部山區寒氣逼人,濟南西工務段濟南東(dong) 路橋工區3名橋隧工驅車來到濟萊高鐵青山隧道,開始一天的隧道檢查,不時呼嘯而過的高鐵和師昊一行人給靜寂的山區增添了幾分動感。
“一年365天裏,我有超過300天的時間都在和它們(men) 打交道。感覺我們(men) 就像朋友一樣,一同成長,彼此陪伴。”師昊說。90後工長師昊參與(yu) 了濟萊高鐵的建設全過程,對全線25座隧道的技術參數如數家珍。
濟萊高鐵沿線穿越熔岩區、低山丘陵區,地形地貌複雜,一座山連著另一座山,山路崎嶇,車輛無法到達隧道旁邊,工程車隻能停在山坳,橋隧工們(men) 帶好防護包和工具,徒步一段才能到達青山隧道。降雪後的山路更加難行,山體(ti) 坡度大,曲折的小道僅(jin) 能容下一人勉強通過,幾人排成一列,師昊走在最前麵開路,工友李小龍和王佳鑫緊跟身後,踩著工長的腳印前行。
“積雪容易遮擋住柵欄底部,要仔細觀察是否有破損失效的情況。”師昊邊爬邊叮囑著工友。猛然一陣大風襲來,毫無防備的師昊打了個(ge) 趔趄,穩住腳步後,他繼續踩著雪深一腳淺一腳地前進。
經過40多分鍾,一路跋涉來到隧道口頂部,大家已是滿身大汗,山風穿堂而過,身體(ti) 瞬時冷了下來,不禁讓人打起了寒戰。確定設備安全後,他們(men) 來不及休息,繼續前往下一處莘莊隧道,這兩(liang) 座隧道首尾相連,直線距離僅(jin) 1.5公裏,卻需要翻山越嶺,要走1個(ge) 多小時。
“學會(hui) 爬山是我們(men) 巡檢隧道的必修課,夏天每逢強降雨,橋隧工們(men) 要提前趕到隧道附近,輪流在工程車裏值守。”師昊說,一旦暴雨來襲,工友們(men) 會(hui) 冒雨排水清淤、處置危石危樹,確保隧道口的安全。
冬去春來,橋隧工們(men) 每天翻山越嶺、走山穿洞,搜山掃石,排除隱患。問及工作辛苦與(yu) 否,來自內(nei) 蒙古的李小龍搶著說:“我們(men) 都是年輕小夥(huo) 子,平均年齡25歲,有的是力氣,檢查一趟下來,既能強身健體(ti) 還能確保安全。”
作業(ye) 地點距離駐地需要1個(ge) 多小時車程,山頂上加頓餐已是家常便飯。他們(men) 早上出發時帶的午飯,吃的時候已經變得冰涼。“但是聽著高鐵列車平穩穿行自己巡檢的隧道,我們(men) 心裏卻暖乎乎的。”說這話時,師昊一直咧著嘴笑。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2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