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裏品出新“年味”
今年春節,全國各地文博單位策劃推出8500餘(yu) 個(ge) 特色主題展覽和係列文化活動,豐(feng) 富著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據國家文物局初步統計,2月10日至17日,全國博物館共接待觀眾(zhong) 7358.01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98.6%。在博物館裏感受濃濃的文化年味,已經成為(wei) 漸入人心的新年俗。
“文博熱”持續升溫
春節期間,遼寧省沈陽博物館裏熱鬧非凡,接地氣的新春活動輪番上演,場場爆滿。“龍行龘龘新年至 誠邀四海逛沈博”和“千年霓裳 遇見沈博”等活動吸引了上百組家庭熱情參與(yu) 。據統計,沈陽博物館大年初四接待人次逾萬(wan) ,觀眾(zhong) 群體(ti) 呈現出外省遊客成主流、未成年人占比顯著提升的特點。
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麵對激增的客流,各博物館積極應對,圍繞“博物館裏過大年”這一主題,豐(feng) 富節日供給、提升服務質量。今年春節,全省博物館異常火爆,超358萬(wan) 人選擇在博物館歡度假期,參觀人數同比增長近20倍。
線下遊人如織,線上流量湧動。內(nei) 蒙古博物院社會(hui) 教育部部長烏(wu) 蘭(lan) 托婭告訴記者,圍繞“遊龍禦馬迎新春 博物館裏過大年”主題,博物院以院藏“龍”文物為(wei) 依托,策劃開展尋龍跡、開龍運、福龍至、舞龍訣、趣龍“萌”、展龍圖六大係列線上線下教育活動,通過新形式、新熱點擦亮北疆文化品牌。
2月10日至17日,內(nei) 蒙古博物院累計接待遊客約5.24萬(wan) 人次,舉(ju) 辦各類活動128場次,線下參與(yu) 人數約2.23萬(wan) 人次,線上點擊量達354.2萬(wan) 。
龍年“定製展覽”受歡迎
“一擊鼓,祝闔家安康;二擊鼓,祝民族團結;三擊鼓,祝國家昌盛!”鼓聲中,廣西民族博物館到處洋溢著歡聲笑語。
春節期間,廣西民族博物館開展了中國傳(chuan) 統春節民俗係列文化活動。同時,“龍行中華——甲辰龍年生肖文物大聯展”“金龍納福 八桂迎春——廣西民族年俗圖片展”等龍年“定製”展覽讓博物館裏流淌著濃濃年味。這些展覽既有傳(chuan) 統生肖龍相關(guan) 的文物,也有反映春節年俗的展品,讓市民遊客汲取到了豐(feng) 厚的曆史文化滋養(yang) 。
江西各博物館共推出300多個(ge) 迎春特展、700多個(ge) 固定展覽以及1000多項豐(feng) 富多彩的新春體(ti) 驗活動。江西省博物館聯合故宮博物院等7家文博單位推出了“禦瓷歸來”主題特展,180件經典禦瓷代表作同台亮相,透過禦瓷深入闡釋江西陶瓷文化的精神標識與(yu) 時代價(jia) 值。與(yu) 此同時,博物館集印打卡、“探索禦瓷奧秘”闖關(guan) 尋寶之旅等活動和投影拍照區帶來的新年味、新玩法,令觀眾(zhong) 大呼過癮。
在陝西漢唐石刻博物館,觀眾(zhong) 們(men) 放鬆心情、增長知識。作為(wei) 迎春跨年展覽,“非遺進長安·琺琅放異彩——掐絲(si) 琺琅畫精品展”通過指尖“掐出”的非遺,讓市民遊客走近景泰藍掐絲(si) 琺琅畫,領略傳(chuan) 統文化之美。該展覽策展人樊晉表示,掐絲(si) 琺琅畫保留著傳(chuan) 統文化的原始生態,延續著民族的生命記憶,蘊藏著民族文化的根源,此次展覽幫助人們(men) 在欣賞中陶冶情操、在體(ti) 驗中深化認知。
互動體(ti) 驗趣味十足
山西省太原市博物館中,觀眾(zhong) 穿梭展廳不斷尋覓“龍元素”,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來到服務台,領取富有紀念意義(yi) 的“龍年紅包”“有龍則靈”打卡日曆。眾(zhong) 多互動體(ti) 驗活動讓觀眾(zhong) 的博物館之旅充滿趣味性。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大家親(qin) 手畫龍帽、製作龍年吉祥物,希望能討一個(ge) 好彩頭。大家在龍年長卷上盡情塗鴉,為(wei) 年俗文化畫作填色,共同繪製一份屬於(yu) 自己的年味。
在位於(yu)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lun) 區的中國港口博物館,“你好,萌物”春節特別活動以館藏特色文物為(wei) 藍本,從(cong) 配色、紋樣、器型中提取元素,匹配服飾、妝發及道具,由各具特色的角色扮演者穿著,在現場開展走秀表演。同時,博物館結合寧波本土特色非遺表演響器木偶、車子燈、跑馬燈等,營造出熱鬧喜慶的過年氛圍。“要用優(you) 質文化和旅遊產(chan) 品供給,讓遊客充分感受這座新興(xing) 港城的獨特煙火氣。”寧波市北侖(lun) 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ti) 育局負責人表示。
麵對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博物館深挖本地文化內(nei) 涵,開展“‘嘉年龘至 未來已來’——我在博物館裏過大年”等活動,以“龍”主題活動搭台,“非遺集市+大師課堂”唱戲,打造沉浸式“非遺”體(ti) 驗。青絲(si) 繡、麵人、金漆、藍花布、麥秸剪貼、核桃粘貼等非遺互動體(ti) 驗項目受到遊客喜愛。
哈爾濱市博物館館長張建鑫說,“今年我們(men) 推出的多種互動體(ti) 驗項目,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體(ti) 驗。大家在博物館開開心心過了一個(ge) 文化年!”
(本報集體(ti) 采寫(xie) 統稿:朱萌 參與(yu) 采寫(xie) :賈曉東(dong) 、王慧、王竹青、郭凱倩、秦毅、朱萌、張建友、周傳(chuan) 人、湯麗(li) 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