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以技術創新促升級
去年以來,關(guan) 於(yu) 光伏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的話題,受到廣泛關(guan) 注。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技術水平不斷升級,產(chan) 業(ye) 製造和裝機規模持續擴大,度電成本快速降低,產(chan) 業(ye) 綜合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且在產(chan) 業(ye) 鏈所有環節都牢牢占據全球主導地位。科學理性應對光伏產(chan) 能問題、化解行業(ye) 潛在風險意義(yi) 重大。
存在階段性和結構性風險
2023年,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亮點紛呈。全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量超2億(yi) 千瓦,接近2022年2倍,創曆史新高。光伏發電技術快速迭代,在2022年量產(chan) 先進電池轉換效率達24.6%基礎上,2023年再次刷新紀錄達到25.5%。持續鞏固全球光伏裝備製造產(chan) 能最大國家的地位,為(wei) 全球貢獻了70%以上的矽片、電池片和光伏組件等光伏產(chan) 品。2023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量超過1.75億(yi) 千瓦,同比增長22.4%。
在行業(ye) 高速發展的同時,企業(ye) 大舉(ju) 擴產(chan) 後又出現產(chan) 能過剩風險,產(chan) 業(ye) 鏈價(jia) 格一路下行,部分環節企業(ye) 停產(chan) ,受到多方關(guan) 注。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國光伏行業(ye) 確實存在一定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風險,但總體(ti) 屬於(yu) 行業(ye) 發展正常範圍。
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江華分析,從(cong) 光伏三落四起的發展周期來看,前三次下滑都是由於(yu) 市場和需求下滑導致的,通過政策引導擴大需求得以有效解決(jue) 或緩解;本輪周期性波動下遊市場仍然正常增長,因此更宜從(cong) 供給端出台相應舉(ju) 措。
據統計,曆年來光伏行業(ye) 產(chan) 能利用率普遍處於(yu) 50%至60%水平,產(chan) 能超過需求1倍屬於(yu) 正常現象。2023年年底光伏設備各環節產(chan) 能達1000吉瓦左右,對應全球市場400吉瓦的需求,略超正常範圍。
不過從(cong) 價(jia) 格走勢和市場融資來看,行業(ye) 確實存在供需失衡和不良預期。2023年以來,隨著新增產(chan) 能陸續釋放,產(chan) 業(ye) 鏈供需開始出現重大轉變,從(cong) 矽料到組件價(jia) 格逐級下跌。在當前價(jia) 格下,二三線廠家已出現虧(kui) 損,頭部企業(ye) 也逼近盈虧(kui) 平衡,部分企業(ye) 則因價(jia) 格跌破成本而停產(chan) 。麵對產(chan) 能過剩擔憂,一些新增產(chan) 能建設和企業(ye) 融資已經放緩或暫停。
麵對更加激烈的競爭(zheng) ,頭部企業(ye) 卻看到了積極的一麵。晶科能源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組件價(jia) 格下行周期中,行業(ye) 盈利表現進一步分化。先進產(chan) 能占比高、成本渠道優(you) 勢強的企業(ye) 更具競爭(zheng) 力。當前行業(ye) 已出現開工率分化、部分企業(ye) 擴產(chan) 放緩和新進入者陸續退出的情況,新老技術迭代以及落後產(chan) 能出清的步伐有望進一步加快。
謹防供需錯配
光伏產(chan) 業(ye) 是否存在產(chan) 能過剩?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認為(wei) ,我國光伏行業(ye) 總體(ti) 仍處在正常範圍,其原因在於(yu) :一是綠色低碳大趨勢促使光伏行業(ye) 大發展,適當的供大於(yu) 求才能引導企業(ye) 合理競爭(zheng) ,這是行業(ye) 經營和市場競爭(zheng) 的正常現象;二是光伏行業(ye) 總體(ti) 屬於(yu) 泛半導體(ti) 領域,具有周期性發展特征,階段性震蕩是行業(ye) 正常屬性;三是光伏產(chan) 業(ye) 鏈條長、技術迭代快,且各環節建設周期不盡相同,在一定階段可能出現結構性過剩現象。
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e) 協會(hui) 矽業(ye) 專(zhuan) 家組副主任呂錦標看來,說當前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是過度解讀,這一輪產(chan) 能發展中存在一些“PPT產(chan) 能”,並不會(hui) 立刻落地。同時,近兩(liang) 年發展中出現的矽料端去瓶頸、電池技術迭代及龍頭企業(ye) 一體(ti) 化擴張等,都是增強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表現。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如何在保持行業(ye) 競爭(zheng) 壓力、效率的同時,適當考慮競爭(zheng) 生態,值得全行業(ye) 共同思考、探索。當下的產(chan) 能過剩會(hui) 在短時間內(nei) 迎來新平衡,不用過多擔心,市場的事情交給市場,政府適當引導就可以應對這次所謂的過剩危機。
盡管如此,供需錯配的負麵影響還是值得重視。隆基綠能中國地區部總裁劉玉璽認為(wei) ,隨著“價(jia) 格戰”持續,光伏組件價(jia) 格跌破企業(ye) 現金成本,已出現企業(ye) 為(wei) 降低成本犧牲產(chan) 品質量的現象;下遊電站投資企業(ye) 則擔心,低價(jia) 能否持續保障供貨和組件質量,是否會(hui) 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長期低價(jia) 競爭(zheng) 將對行業(ye) 合理運行造成影響,損害光伏行業(ye) 創新基因,進而減弱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全球競爭(zheng) 力。
依據2023年上市企業(ye) 半年報,出貨量排名前四位的光伏組件製造頭部企業(ye) ,在研發上的投入環比均呈現出較大幅度下跌。國家能源局聯合科學技術部發布的《“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但麵對零利潤空間和資本撤離,一些光伏企業(ye) 對待科技創新或將有心無力。
避免產(chan) 業(ye) 大起大落
盡管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遇到暫時性困難,我們(men) 還是要在正視問題的基礎上,共同鞏固來之不易的全球競爭(zheng) 優(you) 勢。
創新是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質量是產(chan) 業(ye) 規模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在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看來,當前,行業(ye) 發展需要理性,要用技術和性能來說話。高效產(chan) 能永遠不夠,要加速技術升級。隻要是公平的市場,自有天然的調節機製來實現優(you) 勝劣汰。
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同樣表示,行業(ye) 競爭(zheng) 進一步加劇,更促使企業(ye) 加強技術創新,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降低光伏度電成本。這些是光伏行業(ye) 高質量發展不變的主題。
經受“價(jia) 格戰”的洗禮,是很多行業(ye) 走向成熟的必然經曆,但實現良性發展仍需回到有序競爭(zheng) 的軌道。鑒於(yu) 光伏行業(ye) 各環節成本基本透明,專(zhuan) 業(ye) 人士建議,可參考通信行業(ye) 的成熟經驗,在招標中設置“最低限價(jia) ”相關(guan) 要求,對低於(yu) 成本價(jia) 的投標予以廢標認定。目前有部分央企已在招標中采取“合理靶心價(jia) ”的製度,去掉最高價(jia) 、最低價(jia) ,取中間的“靶心價(jia) ”,但此方案在行業(ye) 內(nei) 推廣普及仍需頂層設計指導。
專(zhuan) 家建議,要聚焦光伏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合理把握產(chan) 業(ye) 周期,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供給,支持企業(ye) 技術創新,引導產(chan) 業(ye) 合理規劃布局,穩步推進產(chan) 業(ye) 技術迭代和轉型升級。目前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離實現碳中和目標還有距離,在政策方麵不能僅(jin) 考慮限製產(chan) 能,也要推動需求進一步擴大,切實穩定行業(ye) 良好預期,避免產(chan) 業(ye) 大起大落。(王軼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