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 全場景 全周期——場館仿真係統服務“十四冬”智能管理
【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十四冬”賽事期間,不少來到內(nei) 蒙古冰上運動訓練中心速滑館等場館觀賽的觀眾(zhong) 都有一個(ge) 疑問:該怎麽(me) 走才能找到座位?其實早在開賽之前的運行設計環節,主辦方就針對觀眾(zhong) 、運動員、教練、誌願者、安保、醫療等服務保障人員“怎麽(me) 走”這個(ge) 問題,製定了詳細而周全的方案。在辦賽過程中,這個(ge) 環節有了場館仿真係統的助力。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場館仿真係統是以數字孿生、虛擬仿真技術為(wei) 核心的三維數字化運行設計協同工具平台。該係統曾在北京冬奧會(hui) 的賽事場館中實際運用,並根據“十四冬”做了進一步優(you) 化,為(wei) 場館提供了全要素、全場景、全周期的智慧運行服務管理,具有廣泛適用性、高附加值、多人協同編輯、全場景仿真及無代碼操作等優(you) 勢。
“十四冬”場館仿真係統項目經理人方妍介紹,“十四冬”賽事涉及很多不同類型的比賽場地,其中各部分位置都被賦予了具體(ti) 的功能和流線,各功能分區和流線交叉多且流程複雜。方案的設計甚至細到攝影記者的拍攝機位。“例如,直播冰球、短道速滑比賽,畫麵鏡頭怎樣呈現最好?我們(men) 把常見的相機各種鏡頭型號、各種情況都做了仿真,這也是我們(men) 產(chan) 品能力的體(ti) 現。”
來到紮蘭(lan) 屯賽區觀賽的觀眾(zhong) 可能會(hui) 注意到,觀眾(zhong) 車輛停放處設置在山下,方妍說:“紮蘭(lan) 屯賽區比賽多、運動員多、賽道也複雜。經過多次討論修改,最終確定將觀眾(zhong) 停車處安排在了山下,這處細微調整,保障了紮蘭(lan) 屯賽區比賽、觀賽活動的順利進行。”
“十四冬”賽事已近尾聲,方妍告訴記者,未來這一係統還將在場館可持續利用方麵發揮更大作用。“一是場館的曆史數據可以保存在電子數據庫中,未來有賽事可以隨時調用,提供數據支撐;二是可以進一步開發麵向觀眾(zhong) 、運動員的場館智能化引導係統,即使沒有誌願者領路,輕觸屏幕就可以知曉線路;三是可以生成數字資產(chan) ,打造一場‘永不落幕’的‘十四冬’。”方妍說。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7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