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傳遞相守相助的溫暖力量

發布時間:2024-02-27 10:2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楊乘虎

  同一屋簷下母女如何更好地友愛相處?初入職場如何適應全新環境?人到中年如何麵對婚姻危機……2024年龍年春節期間熱播的電視劇《煙火人家》探討的這些問題、講述的普通人故事,引發億(yi) 萬(wan) 觀眾(zhong) 的共鳴。在熒屏內(nei) 外萬(wan) 家燈火的濃濃年味中,煙火人家裏的情感故事,傳(chuan) 遞著中國式家庭相守相助的溫暖力量。

  《煙火人家》選取“一家三姐妹”的人物群像設置,以鮮明的女性視角,細膩入微又頗具深意地解讀了中國家庭追求中國式幸福的人生思考。在年夜飯、生日宴的典型生活場景中,《煙火人家》生動展現了當代中國家庭一幕幕較有代表性的現實圖景。一家三代人其樂(le) 融融,也有各自需要麵對的生活焦慮、情感困惑、婚姻危機:以家為(wei) 陣地的姥姥喬(qiao) 海雲(yun) ,操心著女兒(er) 們(men) 與(yu) 孫女們(men) 的婚姻生活;全力維護家庭和睦的長姐孟明瑋,愈發焦慮女兒(er) 的工作與(yu) 戀愛選擇;二姐孟菀青在商界遊刃有餘(yu) ,也得打起精神麵對著小肚雞腸無所事事的丈夫;生活選擇更加果敢灑脫的三妹孟以安,雖然離婚了可也必須正視女兒(er) 球球的教育大事;還有初入職場與(yu) 學業(ye) 打拚的孫女李衣錦、陶姝娜,都到了需要在感情麵前尋找自我定位、在競爭(zheng) 中麵對生存與(yu) 發展的人生階段。

  她們(men) 的故事,折射了當代女性普遍麵對的社會(hui) 議題與(yu) 人生議題;她們(men) 的悲歡,展現著中國女性在家庭與(yu) 社會(hui) 多重角色中的複雜關(guan) 係;她們(men) 的抉擇,反映著當代女性由封閉到開放、從(cong) 家庭走向社會(hui) 的思想狀態。她們(men) 是母親(qin) 也是女兒(er) ,彼此肩負的“孝親(qin) 慈幼”家庭責任始終在線,共同祈願子女“此生安好”的人生期盼從(cong) 未放棄,這也是最終達成“家和萬(wan) 事興(xing) ”的親(qin) 情和解的精神支撐。

  以愛之名,也可能為(wei) 愛所困。《煙火人家》中大姐孟明瑋所代表的母親(qin) 極具典型性,對待家庭全心全意,愛護子女含辛茹苦,但卻一次次以愛的名義(yi) ,對女兒(er) 李衣錦的生活、工作、情感施加影響,橫加幹涉。日益捆綁的親(qin) 情成為(wei) 母女二人的情感束縛和道德壓力,不斷緊張的親(qin) 子關(guan) 係時不時引發爭(zheng) 吵。《煙火人家》沒有回避當前普遍存在的家庭代際之間的溝通障礙問題,也沒有誇大親(qin) 情衝(chong) 突的戲劇性,而是以真切克製的筆觸,展現了親(qin) 情相處的現實與(yu) 理想模式。母親(qin) 孟明瑋與(yu) 女兒(er) 之間激烈碰撞的相處狀態,令人嗟歎;同為(wei) 母親(qin) 的孟菀青與(yu) 女兒(er) 做朋友的和睦相處模式,值得讚賞;主人公們(men) 從(cong) 疏離、對抗到和解的心路曆程,發人深思。

  “家是軟肋,也是盔甲”,家是講愛的地方,需要以愛相待的理解力、能量感與(yu) 包容度來支撐。作為(wei) 軟肋的家是愛的港灣,打造盔甲的家是愛的加油站,二者共存,方能賦予每一個(ge) 家庭成員成長所需的溫暖、護佑與(yu) 力量。這或許正是《煙火人家》希望表達的主旨,從(cong) 對抗走向和解、理解,構成了故事的溫暖與(yu) 亮色。

  在“家庭”之於(yu) 人類普遍的文化價(jia) 值與(yu) 功能意義(yi) 上,《煙火人家》既在“家和萬(wan) 事興(xing) ”的中華文化肌理上展現了中國人珍視的家庭溫暖,也在“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的時代觀照中刻畫了中國人質樸堅韌的情感力量。來自普通人小事的“中國式煙火”,既有物質層麵日常生活的獲得感,也有精神層麵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它是一家人因血緣、婚姻而不可分割的生活緊密性,更是同在一個(ge) 屋簷下彼此包容、相守相望的情感共同體(ti) 。

  (作者係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教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