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發揮數字經濟優勢 促進共同富裕

發布時間:2024-02-29 09:57: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李雪薇(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作為(wei) 數字化時代的新經濟形態,數字經濟發展對助力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yi)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等印發的《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實施方案》提出做強做優(you) 做大我國數字經濟,通過數字化手段不斷縮小區域、城鄉(xiang) 、群體(ti) 、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麵差距,推進全體(ti) 人民共享數字時代發展紅利,助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

  數字經濟是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數字經濟作為(wei) 一種新型生產(chan) 力,相比較於(yu) 傳(chuan) 統經濟,對社會(hui) 發展帶來很多的機遇和紅利。數字經濟的發展深刻影響著居民的就業(ye) 、收入等,其所帶來的數字紅利對我國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產(chan) 生了至關(guan) 重要的促進作用。

  首先,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利於(yu) “做大蛋糕”,鞏固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地位顯著提升,已成為(wei) 驅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數字經濟作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通過大數據、互聯網、雲(yun) 計算等信息技術融入社會(hui) 經濟生活的方方麵麵,形成了眾(zhong) 多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和新業(ye) 態,為(wei) 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從(cong) 規模看,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達41.5%;從(cong) 增速看,2022年數字經濟名義(yi) 值同比增長10.3%,連續多年顯著高於(yu) 同期GDP名義(yi) 增速。

  其次,數字經濟的發展創造許多新的就業(ye) 崗位和就業(ye) 機會(hui)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推動高質量就業(ye) 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隨著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深度發展,一批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應運而生,典型代表就是平台經濟,其通過靈活用工形式,創造和吸納大量就業(ye) 人口,創造新的投資範式,激發市場投資熱情,並進一步創造和擴大社會(hui) 財富。數字經濟推動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使得傳(chuan) 統行業(ye) 的生產(chan) 效率大幅提升,更多的員工能夠從(cong) 中獲益。

  再次,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利於(yu) 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為(wei) 共同富裕提供基礎保障。傳(chuan) 統市場下的社會(hui) 公共服務普遍存在缺乏協作、發展不平衡和效率低下的問題,而通過數字治理的辦法,填補社會(hui) 公共服務存在的問題短板,將社會(hui) 公共服務均等化,由此也提高了政府的政務服務能力。各地政府正積極打造“互聯網+政務”模式,“一網通辦”“異地可辦”“跨省通辦”成為(wei) 趨勢;通過網絡數字平台的支持,社保、教育、養(yang) 老等與(yu) 民生息息相關(guan) 的社會(hui) 公共服務的水平顯著提升。借助數字手段讓全民都能享受到優(you) 質的社會(hui) 公共服務資源,有助於(yu) 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為(wei) 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穩固保障。

  最後,數字經濟有利於(yu) 增加農(nong) 民收入,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數字經濟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要是通過培育現代農(nong) 業(ye) 以及壯大鄉(xiang) 村旅遊、農(nong) 村電商等富民產(chan) 業(ye) 來實現的。許多新農(nong) 民通過電商平台、社交網絡、在線旅遊和直播平台等渠道,將本地的特色商品、自然風光、文化旅遊資源及時發布出去,帶動鄉(xiang) 村旅遊、餐飲及民宿等產(chan) 業(ye) 的發展。數字技術改變了農(nong) 村居民的消費方式、休閑方式和社交方式,使鄉(xiang) 村具有媲美城市的現代產(chan) 業(ye) 和現代生活水準,促進了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發展。

  通過數字化手段促進解決(jue) 發展中的問題

  數字經濟對於(yu) 推動共同富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由於(yu) 數字基礎設施可及程度、數字技術使用能力等差異,造成不同地區、群體(ti) 在數字資源享有方麵仍存在分化現象,形成“數字鴻溝”,影響了數字經濟促進共富的作用發揮。因此當前應立足於(yu) 我國國情,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持續彌合“數字鴻溝”,助推共同富裕。

  一是推動區域數字協同發展,彌合區域差距。加大經濟欠發達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並鼓勵適度超前建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快速釋放數字紅利;加快數字技術創新,發揮數字技術的高滲透和輻射範圍廣的特點,賦能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提升產(chan) 業(ye) 鏈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促進欠發達地區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推進“東(dong) 數西算”工程,讓東(dong) 部數據運算充分借助西部算力資源,促進數字資源均衡分布。在此基礎上,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轉移布局,拓展西部地區數字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調整優(you) 化數字經濟版圖,為(wei) 發展地區經濟、增加人民收入夯實產(chan) 業(ye) 根基。

  二是大力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彌合城鄉(xiang) 差距。首先通過對農(nong) 村居民的數字信息技術培訓,培育新型農(nong) 民,建設鄉(xiang) 村人才孵化基地;針對鄉(xiang) 村和偏遠地區進行數字信息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輸送,采用人才幫扶政策,為(wei) 建設數字化鄉(xiang) 村提供人才儲(chu) 備。其次要推動鄉(xiang) 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移動網絡的普及率,升級改造鄉(xiang) 村數字化公共基礎設施,加強中西部偏遠地區的網絡建設,推動農(nong) 業(ye) 數字化發展,為(wei) 鄉(xiang) 村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的信息服務。最後要將數字技術賦能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中去,積極引導數字信息平台將技術拓展到鄉(xiang) 村和偏遠地區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中,積極構建生產(chan) 加消費的全方位數字產(chan) 業(ye) 鏈條,推進“互聯網+農(nong) 業(ye) ”建設,讓農(nong) 業(ye) 趕上數字信息技術發展的進程。

  三是強化數字素養(yang) 提升和就業(ye) 保障,彌合群體(ti) 差距。以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提升增強人才紅利,持續豐(feng) 富優(you) 質數字資源供給,不斷完善教育和培訓體(ti) 係,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以信息無障礙強化弱勢群體(ti) 保障,持續推動各類應用開展適應性改造,探索建立數字技術無障礙的標準和規範,提升弱勢群體(ti) 數字使用能力。以常態化監管製度助力靈活就業(ye) 者保障,完善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適當放寬就業(ye) 幫扶政策條件。

  四是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彌合基本公共服務差距。促進優(you) 質數字教育資源共享,支持開展麵向欠發達地區的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和服務,促進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普惠共享。強化遠程醫療供給服務能力,發展遠程醫療,帶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水平,實現優(you) 質醫療資源共享,更好惠及群眾(zhong) 。提升養(yang) 老服務信息化水平,發展數字化養(yang) 老服務,滿足社交、康養(yang) 、生活服務等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完善數字化社會(hui) 保障服務,加快社保“跨省通辦”,推進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拓展社保卡“一卡通”應用,推動社會(hui) 保障服務均等化普惠化。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