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孩子告別“小焦慮”
寒假作業(ye) 可以緩交兩(liang) 周、心理健康副校長進校園、開學第一課先幫學生卸“包袱”……2月26日,成都市中小學進入“開學時間”。華西都市報、封麵新聞記者在多所學校發現,科學心理賦能、關(guan) 注“成長的煩惱”,成為(wei) 師生更加“同頻”的話題。
新變化①
健康副校長來了
“多發現孩子的優(you) 點,不要總站在孩子的對立麵”
在2024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學生“成長的煩惱”成為(wei) 熱點詞條。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要切實減輕學習(xi) 壓力,織密家校社協同聯動的心理健康防護網,中小學專(zhuan) 職心理教師配備率提升至100%,豐(feng) 富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讓更多孩子告別“小焦慮”。
在今年的開學日中,學校裏有了更直觀的變化。2月26日,在成都七中初中附屬小學的開學典禮上,孩子們(men) 認識了學校聘請的法治校長、科技副校長、消防副校長、健康副校長,還有今年第一次亮相的心理健康副校長。
擔任該校心理健康副校長的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醫師、成都市家校教育協會(hui) 副會(hui) 長李喆教授。“其實在此之前,我們(men) 也參加過中小學的心理講座和谘詢活動,但是建立心理健康副校長機製,今年還是首次。這說明,從(cong) 政府到學校到社會(hui) ,都越來越重視學生、教師的心理健康。”他說,“進校園”首要工作是進行初步的調研調查,了解孩子們(men) 的需求。爭(zheng) 取每個(ge) 月能通過班會(hui) 、講座等形式,讓學生、家長能更好地參與(yu) 到心理健康的維護。每學期也會(hui) 對教師進行心理輔導。
李喆表示,從(cong) 臨(lin) 床觀察來看,未成年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比較高,在門診和住院患者裏麵,這個(ge) 年齡群體(ti) 可以達到50%。但他並不認為(wei) 現在的孩子就更加脆弱,而是孩子們(men) 所經曆的環境、所麵對的壓力,跟以前不一樣。包括網絡時代、大數據發展帶來的觀念改變,對孩子們(men) 的影響是很大的。“他們(men) 有邊界感、價(jia) 值感和觀點,所以在心理輔導過程中,不一定要去改變他們(men) 的行為(wei) ,而是成年人如何去理解他們(men) ,怎麽(me) 去陪伴他們(men) ?如何找到一個(ge) 平衡點和契合點,能和孩子共情。”李喆建議,家長要多發現孩子的優(you) 點,而不是總是挑不足,總和孩子站在對立麵。這意味著,教育理念需要轉變,家長也需要更多的反思。
新變化讓孩子們(men) 講講焦慮
“我喜歡收集各種店的手袋,但媽媽經常說沒啥意思”
2月26日上午,主題為(wei) “龍年心啟航”的開學第一課,在成都市新津區外國語實驗學校七年級9班開講。以邊聊天邊引入的輕鬆方式,讓孩子們(men) 講講焦慮,卸下“包袱”,這樣的第一課是今年的新變化。
“我喜歡收集各種店的手提紙袋,覺得圖案很美,雖然不知道可以用來幹啥。但媽媽經常說,這件事沒啥意思。”一位同學分享了自己的“解壓”小愛好。“下次媽媽說你,你可以回答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爛’。”心理老師的幽默點評,讓全班同學笑聲不斷。與(yu) 孩子們(men) 互動的,是成都市新津區第二人民醫院心理健康中心宣講團。
成都市新津區第二人民醫院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張靜介紹,過去一年,新津區未成年心理成長中心在學校開展了多場心理健康宣教活動,包括中小學教師心理危機幹預、特殊兒(er) 童心理關(guan) 愛技巧等主題。中心所設的24小時服務心理谘詢熱線,全年接聽了上千個(ge) 關(guan) 於(yu)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谘詢電話。
“我們(men) 感受到,很多家長意識到自己很愛孩子,但是可能方式方法不對,他們(men) 需要得到專(zhuan) 業(ye) 的指導。我們(men) 在校園與(yu) 孩子的交流中發現,孩子背負的小焦慮,可能隻是通過說話的角度變化,就能讓他們(men) 放鬆下來。”張靜說,傾(qing) 聽和疏導能有效地幫助孩子釋放壓力。
新變化③
關(guan) 注“雙向減壓”
如果老師負擔過重,學生怎麽(me) 可能輕鬆
春季學期開學前,成都市教育局印發了《關(guan) 於(yu) 做好2024年春季學期中小學幼兒(er) 園開學準備工作的通知》,對調整適應、家校協同、校園安全衛生預防、心理健康、落實“雙減”等作出具體(ti) 安排。《通知》要求,開學後兩(liang) 周內(nei) 為(wei) “作業(ye) 緩交期”,教師不得以學生未完成作業(ye) 為(wei) 由不讓學生到校;除高三年級外,開學後兩(liang) 周內(nei) 不得舉(ju) 行各類考試和測試,不得隨意加重學生課業(ye) 負擔。學校要重點關(guan) 注入學適應產(chan) 生的情緒問題、學習(xi) 任務引發的心理壓力以及親(qin) 子衝(chong) 突等風險點,主動發現需要關(guan) 注的學生,及時給予關(guan) 愛與(yu) 幫助。
同時,通過“每天運動一小時”“每天傾(qing) 聽一刻鍾”等,引導學生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體(ti) 育運動,促進學生每天與(yu) 同學、家人有效溝通交流15分鍾。
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學校文化建設研究會(hui) 會(hui) 長高善峰認為(wei) ,這些新變化就是要給孩子們(men) 換換“空氣”,幫助他們(men) 卸下包袱、減輕負擔、更好地前行。
“在方法上,我們(men) 要努力以學生能聽懂的語言、感興(xing) 趣的形式去開展這項工作,千萬(wan) 不要單邊倒式的灌輸,要在讀懂學生的情緒與(yu) 需求的前提下,走進他們(men) 的內(nei) 心,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問題。”高善峰說,應該以“潤物細無聲”的自然之態與(yu) 他們(men) 的成長“同頻共振”。同時,還應多多關(guan) 注教師的身心健康。當前,中小學一線教師麵臨(lin) 工作壓力增大和要求綜合能力提升的雙重困境,各種表格、各種資料、各種留痕,令他們(men) 身心疲憊。沒有身心健康的老師,就不可能有身心健康的學生。如果老師負擔過重,學生怎麽(me) 可能輕鬆?(記者 賴芳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