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國際罕見病日 讓更多“罕見”被“看見”

發布時間:2024-03-04 10:04:00來源: 新華網

  “鼓一下肚子,疼嗎?好,放鬆。”29日,北京協和醫院罕見病醫學科病房內(nei) ,醫生正在為(wei) 剛剛入院的小張進行觸診。病床上的小張來自安徽,隻有20歲,卻滿臉“皺紋”,關(guan) 節也呈現腫大狀態。

  每年二月的最後一天是國際罕見病日。當日,在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國家級牽頭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罕見病醫學科病房正式啟用,小張成為(wei) 首日入住的兩(liang) 名患者之一。

  “我們(men) 在他初二的時候發現他腳踝上有紅點,後來開始出現腳踝、膝蓋腫大,臉上也長了“皺紋”,我們(men) 都不知道怎麽(me) 回事。”小張的媽媽說,為(wei) 了求醫看病,小張耽誤了學業(ye) ,但是一個(ge) 醫院一個(ge) 說法,一直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案。

  “小張患的是骨膜增生厚皮病,涉及多個(ge) 科室,我們(men) 通過多學科會(hui) 診為(wei) 他製定了初步治療方案。”北京協和醫院罕見病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須晉說。

  “今天入住到罕見病病房,醫生、護士們(men) 都特別好,我緊張的心也踏實下來了。”小張媽媽說。

  當日與(yu) 小張一同入住病房的另一名患者是來自內(nei) 蒙古的7歲半小朋友丫丫。走進病房,丫丫正坐在床上吹氣球。見到記者,丫丫靦腆打起招呼,看上去除了個(ge) 頭小一點,和其他小朋友沒有什麽(me) 不同。

  “丫丫患的是冷炎素相關(guan) 周期性綜合征,很小的時候就總是發燒,一開始還以為(wei) 是普通感冒,後來確診為(wei) 罕見病。”談起丫丫的病情,媽媽艾女士數次哽咽。“這裏的病房條件很好,醫生認真負責,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案。”

  罕見病涉及兒(er) 科、心髒、內(nei) 分泌、免疫、骨科、神經、腎髒、皮膚及重症等多個(ge) 學科,患者往往需要穿梭於(yu) 多個(ge) 科室。“我們(men) 設立罕見病聯合門診和專(zhuan) 科病房,目的就是為(wei) 了打通各個(ge) 科室,通過多學科診療(MDT)提高診療效率,讓患者就診更方便。”北京協和醫院罕見病醫學科常務副主任沈敏說。

  治療罕見病、研發新藥需要醫生和科研機構等多方不斷創新。“過去需要我們(men) 拿書(shu) 本上的知識應用,現在則需要我們(men) 去創新、創造。”罕見病醫學科病房啟用儀(yi) 式上,北京協和醫院院長張抒揚這樣勉勵大家。

  目前,罕見病醫學科病房設置23張床位,預計半年後全部啟用。

  走出病房,來到門診樓,罕見病義(yi) 診活動正在進行。前來谘詢的患者不少,有的帶著小朋友,有的還拎著行李箱。

  “現在都有什麽(me) 症狀?”“這個(ge) 病有遺傳(chuan) 概率,如果有生育計劃建議雙方都做一下基因檢測。”……活動現場,醫生們(men) 耐心詢問症狀並一一解答疑問。

  北京協和醫院心內(nei) 科主任醫師、國際醫療部主任田莊說,剛接診的一位患者患的是轉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這個(ge) 病的藥物氯苯唑酸已納入醫保,大大減輕了患者負擔。

  確診難、治療難、用藥難是罕見病患者麵臨(lin) 的“三道坎”。前不久,最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新增15個(ge) 目錄外罕見病用藥。目前,超過80種罕見病用藥已納入醫保藥品目錄。

  “一些罕見病可能並沒有那麽(me) “罕見”,隻是人們(men) 對其不了解。”田莊說,要繼續加強對醫生進行相關(guan) 培訓,暢通轉診渠道,讓更多“罕見”被“看見”。

  疾病可以“罕見”,但關(guan) 愛不會(hui) “罕見”。當日,北京協和醫院還成立了協和罕見病診療創新發展研究院,針對臨(lin) 床需求,推動“產(chan) 學研用”四位一體(ti) 創新發展,通過打造產(chan) 品創新轉化基地、一體(ti) 化診療服務平台,建設聯合實驗室和數據支持平台,構建罕見病診療研領域新體(ti) 係、探索新模式,解決(jue) 罕見病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北京協和醫院與(yu)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研發的罕見病人工智能大模型也於(yu) 當日發布,張抒揚說,以科技創新、機製創新引領推進罕見病診療研全麵創新,將點亮罕見病患者生命之光。(記者徐鵬航、李恒、宋晨)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