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

發布時間:2024-03-13 09:38: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劉雲(yun) 中(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的重要內(nei) 容,落實相關(guan) 要求,需要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you) 勢,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

  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進一步優(you) 化區域經濟格局,重點要關(guan) 注以下幾個(ge) 方麵。一是高效發展:具有鼓勵創新的環境,通過優(you) 化資源配置使區域經濟體(ti) 現出多樣化產(chan) 業(ye) 結構和企業(ye) 結構,增強創新能力,提高整體(ti) 經濟運行效率和發展潛力,推動經濟增長,並提供更多就業(ye) 。二是均衡發展: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較小,國土空間的宏觀布局充分發揮分工合作效應,經濟增長的地理分布更加均衡。三是安全發展: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社會(hui) 安全和環境安全,抵禦外部衝(chong) 擊,促進社會(hui) 穩定發展,並減少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四是可持續發展:注重區域經濟活動的長期影響,通過資源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既滿足當前發展,又保障未來發展,實現經濟、社會(hui) 和環境的協同。

  當前,區域經濟發展路徑呈現多樣化態勢,對區域經濟差異的刻畫和理解也日益多元。一方麵,發展路徑的多樣化能有力推動區域發展優(you) 勢互補、相互支撐。隨著人民群眾(zhong) 的美好生活需要內(nei) 容日益豐(feng) 富,以往看上去不重要、需求量較小的產(chan) 品和服務,可能變得更加重要,社會(hui) 需求會(hui) 變大,產(chan) 品和服務的種類以及供給和流通的路徑也會(hui) 出現相應變化,不同類型地區因此擁有各自不同的發展機會(hui) 。發展路徑的多樣化使得區域的發展重點不同,促進發展的措施也會(hui) 不同,更加強調因地製宜。另一方麵,地域文化等成為(wei) 觀察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視角。區域發展存在明顯的地帶性差異,一般以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離散程度來衡量區域經濟發展差異。近年來,地域文化的部分特點成為(wei) 解釋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ge) 因素,對外開放度、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進程、營商環境、政府行政效率等也被納入觀察區域發展的視角,這些都拓寬了理解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視野。

  基於(yu) 新情況新形勢,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需在以下幾個(ge) 方麵形成合力。一是地方財政要保持穩健。地方政府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產(chan) 業(ye) 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麵起著關(guan) 鍵作用,是實施區域重大戰略的重要主體(ti) ,穩健、可持續的地方財政是地方政府執行能力的基礎,對於(yu) 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社會(hui) 穩定具有重要意義(yi) 。地方財政收支的規模和結構需要因時因地變化以保持穩健,需在規模效應和偏好多樣性之間尋求平衡。地方政府要用好財政政策空間,優(you) 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強財政可持續性。二是國家戰略腹地建設要持續加強。國家戰略腹地是指為(wei) 國家戰略提供重要保障、支撐國家安全與(yu) 發展的重要區域,應具有相對豐(feng) 富的資源、完整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一定的發展潛力。戰略性區域的規劃與(yu) 布局應該有助於(yu) 拓展國際合作空間以及形成相對均衡的區域發展格局,應該圍繞區域重大戰略、依托重點城市群和都市圈,打造多層級、網絡化的戰略腹地體(ti) 係。三是區域協調發展機製要不斷優(you) 化。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製的意見》提出建立健全八個(ge) 方麵的機製,起到了積極效果。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還需考慮進一步細化和量化落實相關(guan) 機製的具體(ti) 措施,製定相應的指標體(ti) 係和標準,對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常態化觀察、監督和調整。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