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產業 讓未來照進現實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
什麽(me) 是未來產(chan) 業(ye) ?
根據今年1月印發的《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關(guan) 於(yu) 推動未來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未來產(chan) 業(ye) 是指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於(yu) 孕育萌發階段或產(chan) 業(ye) 化初期,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進,重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持續湧現,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融合不斷加深,催生出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量子信息等新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chan) 業(ye) 升級、開辟新賽道、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的戰略選擇。
從(cong) 人形機器人到量子計算機,從(cong) 腦機接口到6G網絡設備……中國未來產(chan) 業(ye) 正在科技新賽道上加速前進。專(zhuan) 家認為(wei) ,隨著國家對未來產(chan) 業(ye) 的積極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將加快形成,那些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等“科幻”名詞背後的未來,正逐漸照進現實。
前瞻部署新賽道
對未來產(chan) 業(ye) 新賽道的前瞻部署,已經開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製定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
在合肥的一家量子科技企業(ye) 內(nei) ,研發人員正忙碌地進行實驗。1月6日,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在合肥正式上線運行。近年來,合肥誕生多家量子科技企業(ye) ,量子信息未來產(chan) 業(ye) 科技園在這裏應運而生。
“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我們(men) 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我們(men) 將通過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yang) 與(yu) 引進、加強產(chan) 業(ye) 協同和優(you) 化政策環境等策略,推動量子計算科研與(yu) 各行業(ye) 融合發展,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郭國平說。
不隻是量子領域,根據《實施意見》,對未來產(chan) 業(ye) 的部署將“重點推進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chan) 業(ye) 發展”。
部署未來製造是指發展智能製造、生物製造、納米製造、激光製造、循環製造,突破智能控製、智能傳(chuan) 感、模擬仿真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推廣柔性製造、共享製造等模式,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工業(ye) 元宇宙等發展。
部署未來信息聚焦推動下一代移動通信、衛星互聯網、量子信息等技術產(chan) 業(ye) 化應用,加快量子、光子等計算技術創新突破,加速類腦智能、群體(ti) 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賦能,加速培育智能產(chan) 業(ye) 。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麵,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認為(wei) ,人工智能將徹底改變產(chan) 業(ye) 形態和競爭(zheng) 格局。他建議製定國家層麵的《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加快形成以國產(chan) 大模型為(wei) 核心的自主可控產(chan) 業(ye) 生態。
“我們(men) 有信心在通用大模型底座上發力發展,在此基礎上結合行業(ye) 場景和數據進行打磨,以實現典型行業(ye) 領域的超越。”劉慶峰說。
京東(dong) 集團技術委員會(hui) 主席曹鵬則建議,在未來信息領域,應當推動自主研發和產(chan) 業(ye) 發展相輔相成發展,落實自研技術從(cong) 靜態替代到動態升級,采用雲(yun) 原生、容器化、分布式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在國產(chan) 化替代的同時實現技術革新升級;鼓勵國產(chan) 化GPU(圖形處理器)適配國產(chan) 的算力調度軟件,建設自主可控的智算基礎,支撐行業(ye) 智能化發展。
部署未來材料會(hui) 在推動有色金屬、化工、無機非金屬等先進基礎材料升級,發展高性能碳纖維、先進半導體(ti) 等關(guan) 鍵戰略材料,加快超導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創新應用等領域發力。
部署未來能源聚焦核能、核聚變、氫能、生物質能等重點領域,打造“采集—存儲(chu) —運輸—應用”全鏈條的未來能源裝備體(ti) 係。研發新型晶矽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相關(guan) 電子專(zhuan) 用設備,加快發展新型儲(chu) 能,推動能源電子產(chan) 業(ye) 融合升級。
部署未來空間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領域,研製載人航天、探月探火、衛星導航、臨(lin) 空無人係統、先進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裝備,加快深海潛水器、深海作業(ye) 裝備、深海搜救探測設備、深海智能無人平台等研製及創新應用,推動深地資源探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極地探測與(yu) 作業(ye) 等領域裝備研製。
部署未來健康則是從(cong) 加快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生物育種等前沿技術產(chan) 業(ye) 化,推動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新型醫療服務,研發融合數字孿生、腦機交互等先進技術的高端醫療裝備和健康用品等方麵著手。
“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中之重。”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複生說,超前謀劃、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能幫助我們(men) 下好先手棋,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引領未來發展。
未來產(chan) 業(ye) 的發展目標也已確定。
根據《實施意見》,到2025年,未來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麵發展,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chan) 業(ye) 規模穩步提升;到2027年,未來產(chan) 業(ye)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部分領域實現全球引領。
打造未來新產(chan) 品
打造未來新產(chan) 品,也是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的重要舉(ju) 措。
什麽(me) 是未來產(chan) 業(ye) 的標誌性產(chan) 品?
《實施意見》從(cong) “突破下一代智能終端”“做優(you) 信息服務產(chan) 品”“做強未來高端裝備”等3個(ge) 方向入手,列出了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新型顯示、腦機接口、6G網絡設備、超大規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聯網、高端文旅裝備、先進高效航空裝備、深部資源勘探開發裝備等10大創新標誌性產(chan) 品。
未來產(chan) 業(ye) 的標誌性產(chan) 品,代表著科技發展新趨勢,關(guan) 乎經濟發展的“含金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chan) 業(ye) 領先優(you) 勢,加快前沿新興(xing) 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chan) 業(ye) 發展,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以低空經濟為(wei) 例,近年來,無人機賦能各行各業(ye) ,成為(wei) 中國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大亮點。
長城,作為(wei) 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chan) 之一,一直以來都需要得到良好的保護與(yu) 維護。為(wei) 提高管理效率,北京市八達嶺長城管理處引入兩(liang) 台“大疆機場2”,分別部署在南長城、北長城的兩(liang) 座城台上,對景區進行全方位的巡防。
“大疆機場2”是無人機企業(ye) 大疆發布的新一代高性能小型無人值守平台。它不僅(jin) 輕量化、易部署,還具備強大的雲(yun) 端智能功能,使用門檻更低。它支持高精度測繪及安防、巡檢作業(ye) ,是無人值守規模化應用的一件“神器”。
在科技的加持下,“大疆機場2”正成為(wei) 守護長城的現代化利器,為(wei) 長城文物保護、安防巡檢以及園區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的解決(jue) 方案。
文物保護僅(jin) 是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之一。從(cong) 農(nong) 業(ye) 植保到電力巡檢,從(cong) 物流配送到旅遊觀光,從(cong) 環境監測到應急救援,低空經濟正在賦能千行百業(ye) ,不斷催生新業(ye) 態。
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離不開人工智能的賦能。
“我們(men) 曆時五年研發的大象AI助教機器人,將AI技術深度應用到教育教學的多環節和場景,將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術應用到小學課堂教學中。”北京執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靳清華說,機器人采用AIGC備課大模型和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生成、大語言模型等技術,構建啟發式互動課堂,增加課堂趣味性,使學生真正做到“樂(le) 於(yu) 學,學中樂(le) ”。
在商業(ye) 航天領域,中國也已進入發展“快車道”。
今年1月,中科宇航發布消息稱,“力箭二號”液體(ti) 運載火箭將於(yu) 2025年執行首次飛行任務,發射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自主研製的低成本貨運飛船,開展在軌全流程考核驗證。
這是中國商業(ye) 航天企業(ye) 首次參與(yu) 空間站低成本貨物運輸工程研製及發射任務。
“可以說,我們(men) 正跨入航天工業(ye) 令人激動的新時代。”中科宇航副總裁、“力箭二號”總指揮楊浩亮說。
不止如此,2023年,中國商業(ye) 航天表現也很亮眼。前不久發布的《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shu) (2023年)》顯示,2023年我國共實施了67次航天發射,其中有26次商業(ye) 發射,發射成功率達96%;共研製發射120顆商業(ye) 衛星,占全年研製發射衛星數量的54%。
作為(wei) 提升經濟競爭(zheng) 力的著力點,生物製造也是中國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的又一個(ge) 重要抓手。
2021年,中科院天津工業(ye) 生物技術研究所宣布,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全合成,它實現了從(cong) 無機物中創造有機物的突破。這項技術在澱粉的合成能效和速率上遠超玉米等農(nong) 作物,為(wei) 澱粉的工業(ye) 化生產(chan) 打開了一扇窗,並為(wei) 以二氧化碳為(wei) 原料合成複雜分子提供了新思路。
這是中國在生物製造領域實現技術突破的一個(ge) 生動案例。
生物製造是一種全新的生產(chan) 技術,融合了生物學、化學、工程學等多種技術,具有清潔、高效、可再生等特點。生物製造可從(cong) 根本上改變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生產(chan) 模式。利用生物+醫藥、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輕工等全新生產(chan) 方式,誕生出了一大批全新產(chan) 品,如重組蛋白藥物、生物航空煤油、生物降解塑料等。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副院長劉文強表示,下一步,國家將從(cong) 政策、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層麵加強一係列部署來推動生物製造產(chan) 業(ye) 的發展。在政策方麵,國家有關(guan) 部門正在研究製定國家層麵的生物製造頂層規劃文件,在產(chan) 業(ye) 方麵,國家有關(guan) 部門將加大中央財政資金投入,分領域、分區域布局一批生物製造公司平台。
各地發力新領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產(chan) 業(ye) 創新工程,完善產(chan) 業(ye) 生態,拓展應用場景,促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融合集群發展。
“未來產(chan) 業(ye) 雖處於(yu) 萌芽階段,但能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起到重要引領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表示,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刻不容緩。
事實上,未來產(chan) 業(ye) 早已成為(wei) 中國各地發力的新領域。
北京、上海、浙江、安徽、深圳等地率先製定實施關(guan) 於(yu) 未來產(chan) 業(ye) 的發展規劃、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與(yu) 配套政策舉(ju) 措,把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拚經濟謀長遠的重頭戲,並提出中長期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藍圖,帶動全國掀起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的良好勢頭。
2023年,北京市發布了《北京市促進未來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北京將錨定六大領域,布局20個(ge) 未來產(chan) 業(ye) ,同時將實施八大行動,搶占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先機,將北京打造成為(wei) 世界領先的未來產(chan) 業(ye) 策源高地。《方案》還提出,到2030年,本市將形成一批顛覆性技術和重大原創成果,培育一批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培養(yang) 引進一批戰略科學家、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產(chan) 業(ye) 經理人和卓越工程師;到2035年,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創新主體(ti) ,成為(wei) 全球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引領者。
根據浙江省發布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動“萬(wan) 畝(mu) 千億(yi) ”新產(chan) 業(ye) 平台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政策意見》,到2027年,浙江省力爭(zheng) 累計培育建設新產(chan) 業(ye) 平台40個(ge) 左右,形成產(chan) 值超千億(yi) 元平台10個(ge) 以上、產(chan) 值超500億(yi) 元平台20個(ge) 左右,產(chan) 值規模突破2.5萬(wan) 億(yi) 元。
目前,全國有多個(ge) 省份圍繞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yu) 儲(chu) 能等前沿科技和產(chan) 業(ye) 變革領域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各地謀劃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的勢頭方興(xing) 未艾。
在安徽,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已全麵啟動。該省聚焦培育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先進材料、低碳能源、生命與(yu) 健康、未來網絡等7個(ge) 重點領域,同時兼顧第三代半導體(ti) 、先進裝備製造、區塊鏈、元宇宙等領域發展,布局建設省級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係統推進科技創新、示範應用、體(ti) 製機製、政策舉(ju) 措等方麵的先行先試。
“安徽聚焦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光伏和新型儲(chu) 能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重點領域,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聚集地。”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陳軍(jun) 說,“我們(men) 緊盯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趨勢,瞄準布局新領域新賽道,著力打造創新引領、自主可控、競爭(zheng) 力強的未來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注入持續動能。”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副主任餘(yu) 璟說,深圳將進一步推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持續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和未來產(chan) 業(ye) ,滾動完善提升規劃政策,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和主導作用,積極支持行業(ye) 龍頭骨幹企業(ye) 全麵深入參與(yu) 科技創新決(jue) 策,承擔更多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成果試製和產(chan) 業(ye) 化項目。
未來產(chan) 業(ye) 著眼未來,不僅(jin) 要超前布局,更要係統規劃。
在蘇州市副市長張橋看來,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需要堅定的探索,更要有堅實的家底,包括重大科技特別是顛覆性的技術突破、齊全的產(chan) 業(ye) 門類和製造能力、開放的應用場景,以及實現技術突破的科技人才。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社會(hui) 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則認為(wei) ,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要建立相應科學決(jue) 策和布局的體(ti) 製機製,確保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同時,要建立相應的評估機製,地方、部門要為(wei) 決(jue) 策負責。(楊俊峰 徐 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