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發展銀發經濟,數字技術大有可為

發布時間:2024-03-14 09:3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從(cong) 4個(ge) 方麵26項條目明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的具體(ti) 舉(ju) 措,以此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培育經濟發展新增長點。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多且老齡化速度快,但這也形成了發展銀發經濟的巨大空間。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大概在7萬(wan) 億(yi) 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約為(wei) 6%左右。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wan) 億(yi) 元左右,占GDP比重約10%。當前,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智能化場景、個(ge) 性化需求蓬勃興(xing) 起,讓數字技術更好地滲透公共服務、老齡產(chan) 品、文化生活等領域,進入老年群體(ti) 的生活,是滿足老年群體(ti) 多元化多樣化多維化需求的重要路徑,也是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

  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搭建起了智能化、個(ge) 性化應用場景,讓老年群體(ti) 辦事更為(wei) 便捷、生活更為(wei) 豐(feng) 富,能夠滿足老年群體(ti) 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在生活服務上,數字技術能夠降低企業(ye) 主體(ti) 和老年群體(ti) 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促使企業(ye) 創新產(chan) 品和服務滿足老年群體(ti) 在用餐配餐、購物消費、旅遊出行等方麵的多樣化需求。在公共服務上,政府部門、社區、醫療機構等利用數字技術開發各類辦事、就診等場景,能夠降低老年群體(ti) 等待時間,提高老年群體(ti) 辦事、就醫等的體(ti) 驗感。尤其是在醫療健康領域,隨著數字技術不斷發展,互聯網醫院已經成為(wei) 就醫問診的重要載體(ti)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年6月我國遠程醫療服務縣區覆蓋率達100%,遠程醫療協作網已覆蓋所有地級市2.4萬(wan) 餘(yu) 家醫療機構,這為(wei) 老年群體(ti) 的慢性病管理等健康服務帶來了便利。堅持傳(chuan) 統服務與(yu) 智能服務相結合,利用數字技術拓寬老年群體(ti) 服務新場景,滿足老年群體(ti) 多元化需求,激發銀發經濟市場空間。

  新技術蓬勃發展和迭代演進是產(chan) 業(ye) 化的過程,伴隨著數字技術日益成熟並應用,諸多新產(chan) 品新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類似智能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產(chan) 品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市場分析機構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3年第三季度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wei) 3470萬(wan) 台,同比增長7.5%,整體(ti) 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根據工信部數據,2023年上半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達22.2萬(wan) 套,同比增長5.4%,服務機器人產(chan) 量達353萬(wan) 套,同比增長9.6%。這些新型設備的廣泛使用,將會(hui) 在老年群體(ti) 的日常健康監測、家務活動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可穿戴設備的應用能將各項生理指標進行記錄、評估並及時反饋,降低老年群體(ti) 突發疾病的風險,提高突發風險的應對能力;家用機器人的應用能夠為(wei) 老年群體(ti) 提供日常打掃、做飯等服務,減輕老年群體(ti) 的負擔,而且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將會(hui) 促使家用機器人兼具陪伴等功能。數字技術發展為(wei) 新產(chan) 品開發應用提供了支撐,豐(feng) 富了老年群體(ti) 產(chan) 品選擇和產(chan) 品體(ti) 驗,培育銀發經濟新增長點。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滿足老年群體(ti) 物質富裕的基礎上,豐(feng) 富精神文化生活是提高老年群體(ti) 生活品質的必然要求。老年大學興(xing) 起、老年教育資源庫建立等實踐正是豐(feng) 富老年群體(ti) 精神生活的生動體(ti) 現。數字技術廣泛使用,既豐(feng) 富了文化內(nei) 容的創作,又便捷了文化內(nei) 容的獲取,有利於(yu) 滿足老年群體(ti) 多維度的精神生活。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12月,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占網民總數的14.3%,我國老年網民規模為(wei) 1.51億(yi) 人。在數字化時代,短視頻等內(nei) 容不斷興(xing) 起,人人皆可為(wei) 導演、人人皆可為(wei) 主角,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積極參與(yu) 製作短視頻,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已經成為(wei) 短視頻行業(ye) 新的“流量池”。不僅(jin) 如此,借助社交軟件等,老年群體(ti) 能夠跟子女、朋友等實現實時互動交流,跨越時間和空間所造成的物理障礙,提高了老年群體(ti) 與(yu) 子女之間、朋友之間的親(qin) 密關(guan) 係,提升銀發經濟的內(nei) 涵品質。

  當然,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於(yu) 銀發經濟也需要關(guan) 注數字鴻溝、網絡詐騙、數據安全等問題。這就要求企業(ye) 等主體(ti) 既要推進產(chan) 品和服務的數字化轉型,但又要降低數字技術門檻,加大產(chan) 品和服務的適老化改造,推出更加適應於(yu) 老年群體(ti) 接受的產(chan) 品和服務,消除老年群體(ti) 的數字技術焦慮。從(cong) 風險防範而言,政府部門應加強數字技術監管,持續提升對網絡詐騙的打擊力度,尤其對老年群體(ti) 等重點對象加強預警和風險防範,進一步完善數據要素應用及流通的法律法規體(ti) 係,讓老年群體(ti) 能夠更為(wei) 安全地享受數字技術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同時更好釋放數據要素價(jia) 值,助力數字技術賦能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肖文、潘家棟,分別係浙江大學經濟學院二級教授,浙江省委黨(dang) 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