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析】“成年人的少年宮”不妨再多一些
【文化評析】
作者:李思輝(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藝術夜校”大熱之後,“藝術自習(xi) 室”又來了!媒體(ti) 報道,3月10日起,浙江省文化館利用場館閑置時間,在周末晚上推出免費“藝術自習(xi) 室”。首批藝術自習(xi) 室包括10個(ge) 鋼琴自習(xi) 室和2個(ge) 書(shu) 法自習(xi) 室。預約通道開放後,短短數日就基本約滿。預約成功的市民中,主力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一段時期以來,藝術教育普遍存在“兩(liang) 頭熱中間冷”的問題——在很多地方,少兒(er) 藝術教育琳琅滿目,“老年大學”、老年文化活動中心門庭若市,唯獨處於(yu) 中間地帶的成年人藝術教育幾近空白。實際上,藝術是生活美學的重要載體(ti) ,成年人的業(ye) 餘(yu) 生活,不應該隻有打牌、喝酒、宵夜、刷劇,他們(men) 也有加強藝術教育、豐(feng) 富精神世界的現實需求。尤其是,現代人生活壓力普遍較大,藝術對於(yu) 滋潤心靈、舒緩壓力、排解煩悶具有積極作用。浙江等地創造條件,讓成年人也有接受藝術熏陶、交流藝術感悟的去處,頗得人心。
“藝術自習(xi) 室”本質上都是對公共資源的有效利用。近年來,黨(dang) 和國家大力支持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各地紛紛新建或改擴建一大批文化館、美術館、圖書(shu) 館、博物館等文化場館。這些場館節假日不缺人氣,但其他時間卻可能因訪客量減少造成資源浪費。開放“藝術夜校”“藝術自習(xi) 室”等新舉(ju) 措,既讓上班族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參與(yu) 舞蹈、音樂(le) 、書(shu) 法等興(xing) 趣活動,享受藝術生活,又能讓文化場館得到更充分利用,發揮更大社會(hui) 效能,可謂一舉(ju) 兩(liang) 得,值得其他地方借鑒。
為(wei) “藝術自習(xi) 室”叫好的同時,也要看到:“藝術夜校”也好、“藝術自習(xi) 室”也好,都還是新事物,還需要一個(ge) 逐步探索、形成機製、避免走偏的過程。比如,在課程設置上,作為(wei) 公共文化產(chan) 品的“藝術自習(xi) 室”應該盡最大可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保證公平使用;在場地和師資投入上,需要及時配套資源,避免淪為(wei) “一陣風”;在管理上,需要建立清晰的製度,敦促市民遵守公共場所管理規定,避免“亂(luan) 哄哄”;在經驗推廣上,應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繼而逐步拓展到其他地區,漸次縮小地域差距造成的公共文化資源供給差距。
藝術源於(yu) 生活,蘊含著對生活美學的體(ti) 悟,其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經濟社會(hui) 發展到一定階段,人的文化素質越來越高,對藝術的興(xing) 趣和需求也會(hui) 越來越顯著。比如早前上海就把“文化服務日”升級為(wei) “城市美育日”,為(wei) 全年齡段市民定製美育課程,對市民進行美學教育,頗受歡迎。因地製宜地向社會(hui) 提供適合成年人的公共文化活動場所、產(chan) 品,因勢利導地對全年齡段市民進行藝術教育、美學教育,有助於(yu) 提升人的審美能力,提高人的藝術素養(yang) ,繼而拉高城市的文明水準。
城市由人組成,一堂堂藝術課程,一間間“藝術自習(xi) 室”,一處處“成年人的少年宮”,提供的是瑣碎生活之外的“藝術與(yu) 遠方”,是對公民進行的美學教育。創造條件,讓更多人懂得欣賞美、參與(yu) 美、創造美,城市的美就會(hui) 更加豐(feng) 富、更具格調。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成年人的少年宮”不妨再多一些,形成氣候、形成風景。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8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