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質生產力在中國丨成渝地區打造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發布時間:2024-03-18 10:06: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東(dong) 方時空》特別策劃,新質生產(chan) 力在中國,探訪中國六大科技創新中心,聚焦成渝地區。2021年,成渝地區獲批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成渝地區:建設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目前,這裏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2個(ge) ,建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316個(ge) 。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81986.7億(yi) 元,占全國比重為(wei) 6.5%,占西部地區比重為(wei) 30.4%。重點建設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材料4大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近年來,成渝地區在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突飛猛進,2023年全產(chan) 業(ye) 鏈生產(chan) 總值突破4000億(yi) ,成都還成為(wei) 軌道交通領域唯一一個(ge) 進入國家未來產(chan) 業(ye) 園試點的城市。本期,我們(men) 就重點關(guan) 注成渝地區這個(ge) 集群的創新探索,首先來看整體(ti) 情況。

  打造千億(yi) 級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集群

  這裏是正在建設的成渝國家科技創新中心。近年來,成渝兩(liang) 地在軌道交通領域打造了一個(ge) 千億(yi) 級的產(chan) 業(ye) 集群,已形成集新造、檢修、配件、運維、服務為(wei) 一體(ti) 的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鏈布局。這裏誕生了我國軌道交通領域第一個(ge) 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網絡,培育了全球最大的跨座式單軌裝備製造基地,2023年,成渝地區軌道交通全產(chan) 業(ye) 鏈生產(chan) 總值突破4000億(yi) 。

  更高速動車!線路如何修?列車如何造?

  說到軌道交通,中國高鐵作為(wei) 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時速350公裏的複興(xing) 號保持著高速列車世界最高商業(ye) 運營速度,如果未來這個(ge) 速度還要提高,線路該怎麽(me) 修,列車該怎麽(me) 造?跟隨記者到正在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去尋找答案。

  這裏是正在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蜀安隧道的施工現場,成渝中線高鐵,連接成都和重慶兩(liang) 個(ge) 千萬(wan) 人口的城市,也是國內(nei) 首條預留400公裏時速條件的高速鐵路。同時,它也極有可能成為(wei) 時速400公裏高速動車組的首發舞台。

  成渝中線高鐵設計之初,國內(nei) 缺少時速400公裏以上的設計標準,這條鐵路要如何修建,成為(wei) 第一道難題。西南交大的軌道交通運載係統全國重點實驗室,是我國軌道交通領域的第一個(ge) 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翟婉明院士領銜的科院團隊對此提供了一些理論分析和優(you) 化設計,相關(guan) 成果最終納入了成渝中線高速鐵路設計暫行規範,這是我國首部時速400公裏高鐵的設計規範。

  接下來的難題是如何建造更高速度的動車組列車。按照國家鐵路集團公司提出的要求,更高速度動車組要減重,因為(wei) 質量越大,慣性越大,刹車製動的距離更長,對能耗和安全性都帶來很大影響。可是動車質量越輕,在鋼軌上高速運行,任何一點顛簸都會(hui) 被放大,影響車輛的穩定性和舒適性。

  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運載係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開雲(yun) :運動穩定性,對於(yu) 我們(men) 高速動車組也好、鐵道機車車輛也好,它一旦出現了運動穩定性差,或者是出現蛇行失穩的現象,就有可能會(hui) 導致車輪跳離鋼軌,出現脫軌翻車的事故。

  為(wei) 了精確做好更高速列車運行穩定性的分析和優(you) 化,研究人員通過台架試驗,進行理論建模與(yu) 仿真分析,建立抗蛇行減振器的實體(ti) 模型。

  經過長達三個(ge) 月的仿真計算和台架實驗,蛇行減振器的參數最終確定下來,生產(chan) 企業(ye) 很快將試驗樣品加工出來,希望盡快進行滾振實驗,驗證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王開雲(yun) 和團隊將整列動車組搬進實驗室,進行實車驗證,而不僅(jin) 僅(jin) 隻做零部件,他們(men) 認為(wei) 這樣能準確觀測車輛運行到臨(lin) 界速度,是否出現蛇行失穩,也由此來驗證抗蛇行減振器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運載係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開雲(yun) :目前我們(men) 這個(ge) 研究是非常成功的,已經把這個(ge) 參數,反饋到了生產(chan) 廠家,計劃進行批量化生產(chan) 。

  龍頭牽引 成渝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成鏈成圈

  更高速動車線路以及列車的建造其實有很多的技術難關(guan) 需要創新攻克,節目當中提到的隻是其中的一個(ge) 環節。任何一個(ge) 領域的創新升級背後,都離不開科研團隊的反複探索試驗,而一個(ge) 尖端實驗室的研發成果有可能帶動整個(ge) 行業(ye) 的提速升級。

  正是因為(wei) 看重這種科創資源,國內(nei) 不少優(you) 勢企業(ye) 在與(yu) 這個(ge) 實驗室包括西南交大的合作中,感受到成渝科創的實力和發展機遇,紛紛在此落子布局,產(chan) 業(ye) 聚集效應愈發顯著。今年年初,《成都市推動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攻堅行動計劃》中明確,到2025年,全產(chan) 業(ye) 鏈規模力爭(zheng) 突破5000億(yi) 元。

  重慶山地城市軌道建設 綠智融合新思路

  成渝科創中心是一個(ge) 雙城經濟圈,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也是一體(ti) 化發展,看完了成都,接下來再去重慶。重慶有全球最大的山地城市軌道網絡,重慶軌道交通24號線(一期),是重慶規劃建設的第一條全自動駕駛軌道交通線路,也是重慶城軌綠智融合關(guan) 鍵技術示範項目,在綠色、低碳、節能等方麵有著嚴(yan) 苛的指標要求,其中供電係統要求,徹底改變傳(chuan) 統的被動式供電方式,采用主動式雙向變流技術係統,為(wei) 此,也在重慶建設了全國軌道交通領域供電係統第一個(ge) 全雙向變流牽引所。

  重慶軌道集團係統設備公司負責人夏波:雙向變流技術主要有三個(ge) 優(you) 勢,一是替代我們(men) 傳(chuan) 統的整流機組,使設備的占地空間變小。第二個(ge) 是提高供電效率,實現我們(men) 的節能降耗的目的。第三個(ge) 是穩定電網網壓,提高電能質量,使我們(men) 的列車運行更加可靠和平穩。

  主動式供電理論上優(you) 勢明顯,可實現直流供電電壓波動降低50%以上,相比傳(chuan) 統牽引供電係統節能10%以上,顯著減少碳排放,經濟效益明顯,但實現的技術難度很大。供電過程中一旦發生短路,瞬時產(chan) 生的巨大電流,如果得不到及時控製分流,會(hui) 導致整個(ge) 供電係統損傷(shang) 甚至毀壞。

  重慶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敏:這就好比山洪暴發,如果有備用的泄洪通道分流,就能避免防洪堤壩損毀以及帶來的次生災害。

  得益於(yu) 企業(ye) 與(yu) 西南交通大學的長期密切合作,重慶中車時代電氣的技術團隊參與(yu) 包神鐵路等多個(ge) 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在軌道交通供電係統的前沿技術方麵積累深厚。針對重慶軌道交通24號線的技術要求,時代電氣聯合重慶軌道交通研究院等單位,對係統電流進行大量理論核算及仿真分析,用全新的晶閘管旁路方案,替代了傳(chuan) 統的二極管方案,經過第三方實驗驗證,短路能力完全滿足係統需求。

  重慶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陳廣重慶軌道公司還有鐵路公司對新技術的包容性很強,有利於(yu) 發揮我們(men) 多年的技術積累及新技術的應用,與(yu) 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可以在項目實踐過程中做好技術的交流,共同在牽引電能低碳化、智能化方麵做一些創新性的成果。

  鼓勵全產(chan) 業(ye) 鏈抱團發展 不斷強化源頭創新

  重慶一直鼓勵軌道交通裝備全產(chan) 業(ye) 鏈抱團發展,同時依托成渝的科研實力,不斷強化源頭創新。給全自動駕駛軌道線路研發一種綠色低碳節能的新型供電方式,也許隻是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上的一個(ge) 局部創新,但也正是因為(wei) 有重慶軌道交通的產(chan) 業(ye) 生態,像時代電氣這樣的公司,可以有機會(hui) 和行業(ye) 頂尖科研機構合作,不斷在各種項目中去嚐試新的技術和產(chan) 品研發,現在這些公司的一些核心設備產(chan) 品,除了滿足國內(nei) 市場,還走出國門,出口到墨西哥、巴基斯坦等海外市場。

  成渝科創中心有何特點?下一步從(cong) 何發力? 專(zhuan) 家分析↓↓

  成渝科創中心作為(wei) 一個(ge) 雙城經濟圈,整體(ti) 來看發展模式有何特點優(you) 勢,未來如何發力,來聽相關(guan) 專(zhuan) 家的分析解讀。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羅漢:成渝地區基於(yu) 自身特點,形成了以龐大消費市場為(wei) 依托,以產(chan) 業(ye) 集群式創新發展為(wei) 特征的綜合發展新模式。它是我國經濟版圖中除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之後的“第四級”。該地區長期儲(chu) 備吸引高端人才隊伍、科教資源雄厚,已經在市場競爭(zheng) 中形成了門類齊全、基礎實力較為(wei) 雄厚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國家級產(chan) 業(ye) 集群9個(ge) ,國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2個(ge) 。未來,成渝地區要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和係統觀念,瞄準戰略高技術開發,最大力度釋放資源優(you) 勢,打造原始創新集群和研究基地集中承載地。

  成渝協同發展 推動優(you) 質科技資源跨區域流動

  為(wei) 了協同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成渝兩(liang) 地科技部門打破行政區劃限製,融合創新、合作共贏,聯合實施核心技術攻關(guan) 項目115項,投入資金超億(yi) 元。同時,加快構建全周期、全鏈條、市場化的成果轉移轉化體(ti) 係。圍繞人工智能、先進製造、大健康、節能環保、現代農(nong) 業(ye) 等領域,建設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台,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

  新聞時評: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如何發力?

  新質生產(chan) 力在中國。我們(men) 用六天時間,跟隨記者走訪調研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西安、武漢、成渝正在建設的六大科技創新中心。每到一地,聚焦一個(ge) 當地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從(cong) 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光電子信息、軌道交通等多個(ge) 前沿領域中,發現記錄創新平台和創新團隊之間的故事。“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如何發力?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我國六大科創中心集聚創新資源,搭建服務平台,打通產(chan) 業(ye) 堵點,成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的主要策源地和孵化器;在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的發展過程中,要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下一步,要持續加強科技創新,要建立健全技術創新轉化體(ti) 係,要注重打造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