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造就更多頂梁柱
“大國工匠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把第一線的大國工匠一批一批培養(yang) 出來,這是頂梁柱。”……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大國工匠再次成為(wei) 與(yu) 會(hui) 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是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內(nei) 在動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培養(yang) 造就更多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yi) 。
國以才興(xing) ,業(ye) 以才立。每一項關(guan) 鍵技術的突破、每一次大國重器的“上新”、每一個(ge) 超級工程的麵世,都離不開大國工匠久久為(wei) 功的鑽研。在前不久全國總工會(hui) 發布的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中,有的挑戰世界級裝配難題,有的精削細磨為(wei) 國之重器打造澎湃動力,有的與(yu) 風雨競速提升預警水平,有的練就一雙沙裏淘金的“火眼金睛”……在我國從(cong) 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的重要關(guan) 口期,一批又一批大國工匠憑高超的技能不斷擦亮中國製造的招牌,創造了一個(ge) 個(ge) 令國人倍感自豪的“高光時刻”。
千工易尋,一匠難求,我國高技能人才還存在較大缺口。截至2021年底,我國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wan) ,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僅(jin) 為(wei) 30%,一些崗位高技能人才的空缺數與(yu) 求職人數的比率甚至達到2以上。麵對產(chan) 業(ye) 迭代加速與(yu) 人才儲(chu) 備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培養(yang) 造就更多大國工匠尤為(wei) 緊迫。
讓更多大國工匠成為(wei) 頂梁柱,要求在生產(chan) 一線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鼓勵技術工人在實踐中打磨一技之長、在毫厘間淬煉匠心品質。從(cong) 一線工人到大國工匠,勢必會(hui) 經曆千般考驗。麵對滾燙灼人的熔煉車間、天寒地凍的檢修現場、枯燥無味的生產(chan) 數據,技術工人隻有發揚執著專(zhuan) 注、精益求精、一絲(si) 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在一道道工序、一個(ge) 個(ge) 零件中捕捉到改革創新的契機,進而成長為(wei) 名副其實的頂梁柱。
讓更多大國工匠成為(wei) 頂梁柱,要求在全社會(hui) 營造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爭(zheng) 做工匠的良好氛圍。近年來,我國產(chan) 業(ye) 工人的隊伍日益壯大,職業(ye) 發展的空間不斷拓寬。“新八級工”製度在各地落地實施,職業(ye) 教育結構不斷優(you) 化,圍繞高技能人才的各項保障和服務逐步完善……越來越多技術工人看到了希望、更有了奔頭,也堅定了走技能成才、技術報國之路的信心。
匠心聚,百業(ye) 興(xing) 。期待更多大國工匠成為(wei) 行業(ye) 發展的頂梁柱,為(wei) 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康瓊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