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因地製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作為(wei) 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之一,天津市當下正以科技創新賦能產(chan) 業(ye) 煥新,奏響了因地製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的協奏曲。
產(chan) 學研“牽手”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
從(cong) 注冊(ce) 天津恩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到拿到訂單和融資,天津大學副教授王議鋒僅(jin) 用了半年多,這讓曾對創業(ye) “打怵”的他很驚喜。
王議鋒當時“既不想讓科研成果沉睡在實驗室,但又缺少資金、不懂市場。”了解情況後,天津天開高教科創園(以下簡稱天開園)迅速搭台,將科技成果轉化為(wei) 了產(chan) 業(ye) 項目。
天津科教優(you) 勢突出:擁有10多家全國重點實驗室、6家海河實驗室、多所知名高校;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強度3.49%,全國第三;顯示動力自主CAE軟件、人工轉化二氧化碳從(cong) 頭精準合成己糖技術等創新成果豐(feng) 富;全市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wei) 19.93%……
如何把科創勢能轉化為(wei) 發展動能?向“存量空間”要“增量價(jia) 值”,高標準建設天開園是關(guan) 鍵。“天開園把教育、科技、人才等關(guan) 鍵要素,與(yu) 產(chan) 業(ye) 、金融、科創服務等資源充分對接,為(wei) 科研成果轉化鋪路。”天津天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科技服務部部長遲恒烜說。
開園以來,天開園注冊(ce) 科技型企業(ye) 突破1300家,引入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務機構225家,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生物醫藥、腦機工程等領域創新創業(ye) 活躍,一些科研成果已經從(cong) “實驗室”走向了“生產(chan) 線”。
作為(wei) 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天津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的融合優(you) 勢得天獨厚。不久前,信創海河實驗室與(yu) 天地偉(wei) 業(ye) 、南大通用開展了聯合攻關(guan) ,解決(jue) 上層應用與(yu) 數據庫的適配問題。“預計為(wei) 我們(men) 節約60%的適配研發投入,縮短60%的研發周期。”天地偉(wei) 業(ye) 技術有限公司總工辦項目總監韓麗(li) 麗(li) 說。
天津還全麵梳理了重點產(chan) 業(ye) 中的核心技術圖譜,組建20家創新聯合體(ti) ,形成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集群。2023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900億(yi) 元,增長16.7%,創曆史新高。
創新力引領產(chan) 業(ye) 煥新邁向新階段
天津雲(yun) 聖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指揮大廳內(nei) ,隨著操作人員在電腦上下達飛行指令,一架“虎鯨”工業(ye) 無人機從(cong) 快速飛出,很快便完成了廠區的巡檢任務。
記者了解到,通過建立全時空的“虎視四維全息管控平台實景地圖”和AI技術賦能,雲(yun) 聖智能的無人機能夠做到智能巡航、自主數據采集分析與(yu) 風險提示,並在電力、可再生能源、林業(ye) 、應急消防、智慧城市、智慧文旅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這是天津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注腳。以智能科技產(chan) 業(ye) 為(wei) 引領,天津持續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走新型工業(ye) 化之路,“1+3+4”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基本形成。
數字時代,算力即創新力。在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服務器運轉不停。中國電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總經理助理陳碧可介紹,目前中心已完成375P國產(chan) 先進AI智能算力建設,完成4家大模型適配。今年6月,中心即將落地中國電信集團智能算力萬(wan) 卡池項目,智能算力規模將達到5000P規模,為(wei) 京津冀區域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算力支撐。
數字經濟為(wei) 實體(ti) 經濟提供了強大動能。在新天鋼冷軋薄板有限公司3#鍍鋅生產(chan) 線上,數千米的帶鋼以每分鍾100米的速度,在700多度的退火爐中穿梭。“機組投產(chan) 首月就迎來開門紅,超額完成目標。”公司副總經理郭萬(wan) 平說,這離不開“5G+智慧工廠”的建設,借助生產(chan) 能耗管控和能源智能運營,企業(ye) 2023年的減排二氧化碳超2萬(wan) 噸。
還有不少企業(ye) 靠平台賦能實現蛻變。“產(chan) 能跟不上,有單都不敢接。”通過海爾卡奧斯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優(you) 貝(天津)自行車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宗偉(wei) 成功解決(jue) 了這一問題。如今,企業(ye) 平均每30秒就下線一輛自行車,月產(chan) 能從(cong) 6萬(wan) 輛增加到10萬(wan) 輛。
目前,天津已累計打造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300個(ge) ,國家級綠色製造單位達到203家,上雲(yun) 上平台企業(ye) 過萬(wan) 家,累計入選國家級服務型製造示範24家,位居全國前列。
人產(chan) 城融合城市更新走向可持續
經過修繕提升,塵封許久的天津市總工會(hui) 第二工人療養(yang) 院重新敞開大門。近70歲的古樸建築改造成的產(chan) 業(ye) 運營服務中心內(nei) ,天津財經大學泗懿文創團隊的幾名學生正熱烈地討論著。
“接下來我們(men) 要開發融合中草藥精華的香水,並注冊(ce) 公司。”項目負責人郭逸說,他們(men) 是負責香包設計及義(yi) 賣的公益團隊,已在甘肅建立了種植基地和生產(chan) 車間。
泗懿文創也將成為(wei) 柳林產(chan) 業(ye) 運營服務中心入駐的創新創業(ye) 團隊之一。結合海河柳林“設計之都”核心區的定位,柳林城市更新項目引入中關(guan) 村為(wei) 產(chan) 業(ye) 運營合夥(huo) 人,打造數字創意設計產(chan) 業(ye) 集中承載地,首期產(chan) 業(ye) 載體(ti) 已開工,配套服務設施正加快建設。
海河東(dong) 岸,有一片醒目的磚紅色建築群。百年前這裏曾是機器轟鳴的棉三紡織廠,卻因產(chan) 業(ye) 變遷一度荒廢。保護性改造後,這裏成為(wei) 青年集聚、創意碰撞的潮流街區,“吸引了潮玩、藝術畫廊、文創等業(ye) 態130多家企業(ye) 入駐。”天津棉三創意企業(ye) 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強說。
作為(wei) 中國近代工業(ye) 發祥地之一,天津有不少“沉睡”的工業(ye) 遺存被喚醒。天津第一熱電廠原址基礎上推出的商業(ye) 綜合體(ti) 天津金茂匯,實現了老廠房與(yu) 新業(ye) 態的有機融合;隨著58同城的入駐,閑置多年的三星電子廠聚起了人氣,並帶來70多億(yi) 元營收……
“加快盤活存量,用好生產(chan) 力地圖,積極謀劃新項目,通過城市更新導入人才、科技和產(chan) 業(ye) 資源,實現人產(chan) 城良性互動。”天津市國資委副主任楊傳(chuan) 勝說。(李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